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欢迎关注


  • 杂合抗菌肽Scy-Hep3在毕赤酵母中的分泌表达及其抗菌活性

    彭会;王克坚;

    为获得体外稳定表达的高抗菌活性新型抗菌肽,通过重叠延伸PCR技术获得了拟穴青蟹抗菌肽Scygonadin (简记为Scy)和斜带石斑鱼抗菌肽Hepcidin 3 (简记为Hep3)的杂合抗菌肽基因scygonadinhepcidin3 (简记为scy-hep3),将scy-hep3与毕赤酵母Pichia pastoris的p PIC9K质粒连接,构建了分泌型表达载体p PIC9K-scy-hep3,用电转化法将其转化至毕赤酵母GS115菌中,经甲醇诱导表达和亲和纯化后获得杂合抗菌肽Scy-Hep3,并进行抗菌活性分析。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成功构建了重组毕赤酵母菌株GS115/p PIC9K-scy-hep3,用体积分数为0. 5%的甲醇诱导表达24 h,分泌表达上清液中获得了稳定表达的相对分子质量约24 000的表达产物,与预期杂合抗菌肽Scy-Hep3的大小相符;抗菌活性结果表明,杂合抗菌肽Scy-Hep3具有广谱抗菌活性,对被测的3种革兰氏阳性菌(溶壁微球菌Micrococcus lysodeikticus、谷氨酸棒杆菌Corynebacterium glutamicum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4种革兰氏阴性菌(施氏假单胞菌Pseudomonas stutzeri、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和弗氏志贺氏菌Shigella flexneri)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最小抑菌浓度MIC<12μmol/L);对比于单一的抗菌肽Scy和Hep3,杂合抗菌肽Scy-Hep3的抗菌活性显著增强。本研究结果将为杂合抗菌肽Scy-Hep3的生产和开发应用提供数据资料。

    2018年05期 v.33 551-5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6 ] |[下载次数:513 ]
  • 菲律宾蛤仔橙蛤、斑马蛤和白蛤群体酚氧化酶活性的比较研究

    丁鉴锋;温嫱;霍忠明;聂鸿涛;闫喜武;

    为研究酚氧化酶(PO)在贝类体色形成和非特异性免疫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检测了壳长为(2. 1±0. 3) cm的3种壳色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 (橙蛤、斑马蛤和白蛤)血淋巴细胞和外套膜中的酚氧化酶活性,并对用脂多糖(LPS)和肽聚糖(PGN)刺激后其酶活性的变化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3种壳色蛤仔血淋巴细胞中酚氧化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外套膜中的酶活性(P<0. 05);注射脂多糖后,橙蛤、斑马蛤和白蛤血淋巴细胞中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在3、12、12 h达到最大值,斑马蛤血淋巴细胞中酚氧化酶活性在12 h显著高于橙蛤(P<0. 05),橙蛤、斑马蛤和白蛤外套膜中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刺激后6、6、24h时达到最大值;注射肽聚糖后,橙蛤血淋巴细胞中酚氧化酶活性在24 h达到最低值,斑马蛤和白蛤血淋巴细胞中的酚氧化酶活性分别在刺激后12 h和6 h达到最大值,白蛤血淋巴细胞中酚氧化酶活性在注射后6 h显著高于橙蛤和斑马蛤(P<0. 05),斑马蛤血淋巴细胞中酚氧化酶活性在刺激后12 h显著高于橙蛤和白蛤(P<0. 05),橙蛤外套膜组织中的酚氧化酶活性在注射肽聚糖后12 h达到最大值;不同壳色蛤仔体内酚氧化酶对细菌提取物刺激所表现出的不同反应模式,证实了蛤仔壳色形成过程与免疫能力可能具有重要的关联。本研究结果可为菲律宾蛤仔的壳色选育提供理论支持。

    2018年05期 v.33 558-5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0 ] |[下载次数:281 ]
  • 巴西龟眼炎病原菌的分离鉴定及组织病理学研究

    叶明皓;胡秀彩;吕爱军;孙敬锋;刘小雪;宋亚娇;

    为防治龟类细菌性眼炎病,从患眼炎巴西龟Trachemys scriptaelegans (体质量约150. 0 g)眼内分泌液中分离获得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编号为G0503菌株,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克隆和测序,以及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等方法,对其进行了鉴定研究。结果表明:该分离菌与甘露糖、半乳糖、肌醇等反应为阳性,与赖氨酸、鸟氨酸脱羧酶等反应为阴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序列,将其亚克隆至p MD18-T载体中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500 bp,与模式菌株Providencia rettgeri DSM 4542 (AM040492. 1)序列一致性为99. 30%;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该菌与Providencia rettgeri(JN644501. 1)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G0503菌株为雷氏普罗威登斯菌Providencia rettgeri;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复方新诺明等耐药;用该分离菌人工回归感染巴西龟死亡率达40%,主要呈现眼睛肿大、黏液增多,停止摄食等特征,并且与自然发病龟临床症状一致;组织病理学观察显示,病龟出现眼睑上皮细胞减少、淋巴细胞浸润等病理变化。本研究中首次报道巴西龟眼炎病原的分离鉴定,对该病防治可提供一定的参考依据。

    2018年05期 v.33 564-5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2 ] |[下载次数:288 ]
  • 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对刺参幼参生长、消化酶活力和免疫力的影响

    刘佳亮;王琳超;曹学彬;李静;李君华;宋盛亮;王福辰;刘石林;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盐酸甜菜碱(Betaine hydrochloride,BHE)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幼参生长、肠道消化指标和免疫性能的影响,采用初始体质量为(2. 32±0. 04) g的刺参为研究对象,将刺参养殖在白色塑桶(60 L)中,海水盐度为33~35,试验期间水温为10. 2~25. 8℃,在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对照)、0. 2%、0. 4%、0. 6%和0. 8%的BHE后进行投喂,各处理组设3个平行,每桶放养刺参30头,投喂试验共进行90 d。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当BHE添加量为0. 2%~0. 6%时,刺参的特定生长率(SGR)显著升高(P<0. 05);添加BHE的处理组刺参干物质表观消化率(ADDM)显著升高(P<0. 05);投喂添加BHE的饲料后,提高了刺参的出皮率(GBWR),但只有添加量为0. 4%和0. 6%的处理组刺参的出皮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BHE添加量为0. 2%~0. 6%的处理组刺参幼参肠道蛋白酶活力显著上升(P<0. 05),而投喂60 d时,添加BHE的处理组幼参肠道淀粉酶活力均显著降低(P<0. 05);随着BHE添加量的升高,刺参幼参肠道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力呈上升趋势,添加BHE可提高碱性磷酸酶(AKP)活力,且添加量为0. 4%的处理组幼参的SOD和AKP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研究表明,当BHE添加量为0. 2%~0. 6%时,可使刺参幼参肠道蛋白酶活力上升、非特异性免疫功能改善,并促进刺参幼参生长,饲料中BHE的推荐添加量为0. 4%。

    2018年05期 v.33 570-5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90 ] |[下载次数:302 ]
  • 不同地理种群宽体金线蛭繁殖力及其初孵稚蛭、幼蛭成活率和生长指标比较

    王信海;姜爱兰;唐金玉;丁辰龙;吴学军;蔺玉华;

    为探究异地引进的宽体金线蛭Whitmania pigra苗种是否适合本地养殖,对江苏省宿迁市的骆马湖(SQ)、江苏省兴化市的乌巾荡(XH)、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的太湖(WJ)、湖北省大悟县竹竿河(DWX)和黑龙江省宾县的松花江(BX) 5个不同地理种群的野生宽体金线蛭亲蛭的繁殖力,稚蛭第21天时的成活率、生长指标,以及幼蛭第121天时的成活率、生长指标进行了比较研究。结果表明:各地区在亲蛭体质量间无显著性差异(P>0. 05)的情况下,其各自平均产卵茧数量、卵茧平均质量和平均出苗量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种蛭平均体质量与卵茧的平均质量、卵茧的平均出苗数量均成正比;各地区间稚蛭第21天时的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差异(P>0. 05),黑龙江宾县稚蛭从第11天起生长指标明显低于其他4个地区;江苏3个地区幼蛭第121天时的成活率明显高于黑龙江宾县和湖北大悟县幼蛭,黑龙江宾县幼蛭从第30天起生长指标明显低于其他4个地区。研究表明,江苏3个地区的宽体金线蛭较适宜本地区养殖,夏季水温应控制在30℃以下,在宽体金线蛭的养殖购种时最好选择与本地环境相近的亲本和蛭苗。

    2018年05期 v.33 576-5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4 ] |[下载次数:197 ]
  • 投喂频率和糖源组成对凡纳滨对虾糖代谢的影响

    杨品贤;贾高旺;夏辉;齐国山;李雪鹤;路晶晶;张宇;郭冉;

    为研究投喂频率和糖源组成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糖代谢的影响,以初始体质量为(0. 38±0. 01) g的凡纳滨对虾为对象,采用3×2双因子试验方法,其投喂频率分别为2、5、7次/d,糖源饲料分别为蔗糖和玉米淀粉,经过56 d的生长试验,研究了不同投喂频率和两种糖源饲料对凡纳滨对虾生长、代谢酶、消化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蔗糖组和玉米淀粉组中投喂7、5次/d时对虾末体质量、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投喂2次/d (P<0. 05);饲料系数以投喂2次/d时最高,且蔗糖组投喂2、5次/d时对虾的饲料系数均显著高于玉米淀粉组(P<0. 05);投喂频率和糖源交互作用对对虾肝胰腺己糖激酶活性影响显著(P<0. 05),凡纳滨对虾肝胰腺中苹果酸脱氢酶和胃蛋白酶活性随投喂频率的增加显著升高(P<0. 05),各投喂频率下磷酸果糖激酶、脂肪酶活性差异显著(P <0. 05),趋势为投喂5次/d> 7次/d> 2次/d。研究表明,提高投喂频率可以获得较高的特定生长率和代谢酶活性,但两组糖源间无显著性差异。

    2018年05期 v.33 583-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2 ] |[下载次数:277 ]
  • MS-222对东海带鱼幼鱼的麻醉效果研究

    李伟业;徐志进;柳敏海;殷小龙;李凌刚;章霞;油九菊;张川;叶剑英;

    为研究MS-222麻醉剂对东海带鱼Trichiurus haumela幼鱼的麻醉效果,在水温(26. 0±1. 0)℃条件下,对体质量为(43. 21±0. 52) g的东海带鱼进行了不同MS-222浓度的麻醉试验,根据鱼体在最终麻醉状态和复苏过程中的行为特征,把麻醉程度分为6个时期,复苏过程分为4个时期,测定了麻醉和复苏各期试验鱼的呼吸频率,并利用不同质量浓度的麻醉剂,研究了其对东海带鱼幼鱼的麻醉程度和麻醉效果,以及对血清皮质醇和血糖水平的影响。结果表明:当MS-222麻醉剂浓度低于20 mg/L时,试验鱼的最终麻醉程度为0期;当麻醉剂浓度高于80 mg/L时,试验鱼的最终麻醉程度均能达到6期;试验鱼的入麻时间随着MS-222浓度的升高而减少,复苏时间随MS-222浓度的升高而增加;在本试验条件下,测得的MS-222有效质量浓度为120~140 mg/L;在MS-222浓度为20、40 mg/L条件下,血清皮质醇含量随麻醉时间的延长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在MS-222浓度为60 mg/L条件下,血清皮质醇含量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各浓度组试验鱼在6 h时血清皮质醇含量最低,但无显著性差异(P>0. 05);各试验组鱼血糖含量随麻醉时间的延长呈逐渐下降的趋势,均在6 h时降至最低,也无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表明,MS-222麻醉剂对东海带鱼幼鱼的有效质量浓度为120~140 mg/L,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

    2018年05期 v.33 589-5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231 ] |[下载次数:246 ]
  • 杂交鲟外周血细胞形态学观察

    任永丽;齐林星;杨志军;王锦秀;聂竹兰;

    为了对杂交鲟(达氏鳇Huso dauricus♀×施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i♂)外周血液中血细胞形态进行观察,采用瑞氏染色法研究其形态学特征,并依此分类。结果表明:杂交鲟血细胞由红细胞、白细胞和血栓细胞组成,其中红细胞占大多数,血栓细胞的数量仅次于红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较少,嗜碱性粒细胞未有发现;单核细胞体积最大,平均大小(长径×短径)为(18. 9±1. 7)μm×(16. 8±1. 7)μm,细胞核形态多样;血栓细胞的体积最小,平均大小为(8. 2±1. 2)μm×(6. 5±1. 3)μm,其着色深,一般不单独出现。本试验结果可丰富鱼类血液学研究内容,为鱼类血细胞的分类提供基础数据,并为鱼类病理及免疫等方面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2018年05期 v.33 595-5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63 ] |[下载次数:252 ]
  • 马苏大麻哈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分析

    李培伦;刘伟;王继隆;唐富江;崔康成;高文燕;

    为研究影响6月龄、18月龄马苏大麻哈鱼Oncorhynchus masou体质量的重点形态性状,采用数理统计方法,测量其体质量、叉长、全长、吻长、头长、眼径、尾柄长、尾柄高、头高和体高等10个性状,并分析了各形态性状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除眼径与体质量间的相关性为显著水平(P<0. 05)外,其余各性状与体质量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 01),而18月龄马苏大麻哈鱼各个形态性状与体质量之间的相关性均达到了极显著水平(P<0. 01);通径分析结果表明,影响6月龄马苏大麻哈鱼体质量(Y6)的关键性状为叉长(FL)、头长(HL)和尾柄长(CPL),而影响18月龄该鱼体质量(Y18)的关键性状则是全长(TL)、体高(BD)、尾柄高(CPD)和头高(HD);采用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以形态性状为自变量,体质量为因变量的多元回归方程,6月龄、18月龄鱼体质量的回归方程分别为Y6=-9. 6+1. 414FL+3. 604 HL-1. 585CPL,Y18=-362. 624+14. 321TL+14. 35BD+29. 031CPD+14. 673HD。本研究结果可为马苏大麻哈鱼人工增养殖过程中的苗种选育提供数据资料。

    2018年05期 v.33 600-60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2 ] |[下载次数:241 ]
  • 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对哲罗鱼消化生理的影响

    王常安;刘红柏;徐奇友;李晋南;王连生;赵志刚;尹家胜;

    为研究大豆分离蛋白替代鱼粉后对哲罗鱼Hucho taimen消化系统组织结构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在水温为9. 8~16. 2℃时,将初始体质量为(6. 90±0. 04) g的哲罗鱼饲养于室内220 L玻璃钢水族箱中,分别投喂大豆分离蛋白替代0、25. 0%、37. 5%、50. 0%、62. 5%、75. 0%、87. 5%和100. 0%鱼粉的饲料,每个处理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00尾鱼,以含有40. 0%鱼粉的饲料为对照,试验时间为56 d。结果表明:随着鱼粉替代比例的增加,哲罗鱼胃、前肠、幽门盲囊、中肠和胰腺的蛋白酶、脂肪酶和淀粉酶活性均呈显著下降趋势(P<0. 05);肠道绒毛和纹状缘高度亦呈显著下降趋势(P<0. 05);高比例替代鱼粉水平(>75%)时,哲罗鱼肠道组织结构完整性被破坏,纹状缘融合、部分脱落,肝脏空泡化现象严重,形态轮廓逐渐模糊,肝细胞核偏移,且溶解或缺失。研究表明,大豆分离蛋白高比例替代鱼粉水平(>75%)显著降低消化系统消化酶活性,损伤肝脏和肠道组织。

    2018年05期 v.33 607-6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7 ] |[下载次数:296 ]
  • 低盐胁迫对白条双锯鱼相关生理指标的影响

    李晓雨;田燚;王伟;李延涛;刘钢;郭然;丛佳;

    为研究低盐胁迫对白条双锯鱼Amphiprion frenatus生理指标的影响,试验设置3个盐度组(盐度20、25、31),在水温(25. 0±0. 5)℃条件下,低盐胁迫后3、12、48 h时测定湿体质量为(5. 42±1. 29) g的成体白条双锯鱼的血细胞总数、鳃丝Na~+-K~+-ATP酶(NKA)活力、肝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力的变化。结果表明:整个低盐胁迫过程中,各试验组白条双锯鱼个体活力正常,无死亡现象;盐度胁迫后48 h时,鱼体血细胞总数随盐度的降低而减少,且20盐度组在48 h时鱼体血细胞数量显著低于对照组(盐度31)和25盐度组(P<0. 05);鳃丝Na~+-K~+-ATP酶(NKA)活力在盐度20、25胁迫下随时间的延长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NKA活力在盐度25整个胁迫期间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0盐度组(P<0. 05),在盐度20胁迫下,仅在12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 20、25盐度组肝脏SOD活性在各时间点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 05);整个试验期间内,20盐度组CAT活力3 h时显著高于对照组(P<0. 05),而12 h和48 h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 05),25盐度组CAT活力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 05)。研究表明,盐度20、25胁迫48 h内会显著影响白条双锯鱼的血细胞数、Na~+-K~+-ATP酶活力,盐度20会显著影响该鱼的CAT活力,但整个低盐胁迫过程并未影响鱼体的摄食和存活,相关生理指标的变化可为白条双锯鱼的淡化养殖提供参考依据。

    2018年05期 v.33 614-6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7 ] |[下载次数:233 ]
  • 不同滤料和碳氮比对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

    章霞;徐志进;柳敏海;李凌刚;殷小龙;罗海忠;傅荣兵;李伟业;张川;油九菊;

    为探究不同滤料和碳氮比对对虾养殖尾水处理效果的影响,采用藤壶壳和聚乙烯(PE)作为生物滤料,考察了碳氮比分别为5、10、20、30时对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ei养殖尾水的水处理效果。结果表明:碳氮比分别为5、10、20时,藤壶壳组的总氨氮、亚硝酸盐去除率高于PE组,但碳氮比为30时,藤壶组和PE组的总氨氮和亚硝酸盐去除效果无显著性差异(P>0. 05);藤壶组和PE组在碳氮比为20和30时,总氨氮去除率在30 h后均显著高于碳氮比为5和10时(P<0. 05),去除率高于98%;藤壶组和PE组碳氮比为10、20、30时,在30 h后亚硝酸盐去除率显著高于碳氮比为5时(P<0. 05),去除率高于93. 79%。综合本研究中不同滤料和不同碳氮比对水质处理效果的研究结果,并结合藤壶壳和PE的经济成本,建议尾水处理中碳氮比取20∶1,滤料取藤壶壳较为适宜。

    2018年05期 v.33 620-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2 ] |[下载次数:478 ]
  • 辽河口红海滩湿地海域潮流及盐度的数值模拟

    李晋;乔会婷;徐天平;张洪兴;张明亮;姜恒志;

    为掌握红海滩湿地水域的水动力特征和盐度变化规律,利用Mike 21水动力模型对其进行数值模拟。模拟过程中,在考虑径流与潮汐相互作用的条件下加入植被影响因素,模型中植被对水流的影响采用底摩擦项曼宁系数的变化表示;此外,基于Landsat TM卫星遥感技术,通过获取辽河口湿地的翅碱蓬、芦苇植被的空间分布情况,制作曼宁文件加入到模型中进行计算。结果表明:植被的存在能减小湿地水流流速;由于大量植被的存在,湿地中水体的运动特征与河流及海湾水体运动特征具有明显差异;上游径流量的增加导致湿地的盐度总体上呈减小趋势,即上游河流径流量的变化能引起翅碱蓬植被区盐度的变化,并进一步影响翅碱蓬植被生长。本研究成果可为红海滩湿地的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2018年05期 v.33 625-6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0 ] |[下载次数:520 ]
  • 中国海水养殖变化态势和空间需求预测

    张燕;于永海;袁道伟;蔡恒江;张瑞瑾;

    为了解海水养殖发展过程和未来发展空间需求,基于1986—2015年海水养殖时间序列数据,从海水养殖产量、养殖面积分析了中国海水养殖变化态势,并采用Logistic曲线拟合法对中国养殖用海空间需求进行预测。结果表明,中国海水养殖产量和面积均逐年增加,年平均增长率分别达11. 2%和7. 0%,海水养殖产品未来在中国水产品供应中仍将占有重要地位。贝类养殖在海水养殖产业中占比最高,产量和养殖面积比例分别在72. 0%、65. 9%以上,但占海水养殖产量的比例呈下降趋势;鱼类、虾蟹类占海水养殖总面积的比重呈下降趋势,但占海水养殖产量的比例均呈现增长态势;藻类养殖稳中有升,但增速较缓;其他(海参、海胆等海珍品类)无论是产量还是养殖面积增长趋势明显,养殖面积年平均增长率达15%。2020、2025、2030年中国海水养殖面积需求分别为253. 904 4、267. 096 8、274. 698 3万hm~2,但养殖用海增长变缓,趋于饱和。受近海环境影响、其他行业用海挤占,近海养殖面积从数据上呈现缓慢增长,但需求压力以及深远海养殖的发展,海水养殖空间仍有很大的潜力。

    2018年05期 v.33 633-6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44 ] |[下载次数:590 ]
  • 工业化循环水养殖系统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的设计

    赵越;刘鹰;李贤;孙国祥;徐建平;周毅;

    为建立一种科学、合理、高效的生物滤器设计方法,以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在大西洋鲑循环水养殖系统中的应用为例,首先应用物质平衡原理精准计算循环水养殖系统最大氨氮产生量、最大允许氨氮浓度、生物滤器满足不同要求的流量等关键参数;随后根据移动床生物反应器的特点结合理论目标负载和生产经验对计算结果进行优化,并确定生物滤器的运行参数(流量286 m3/h、水池规格4 m×4 m×2. 5 m、水力停留时间29 min、循环次数20次/d等);最后根据设计标准等确定池体、供水设备、Kaldnes K3填料(填充率40%)、曝气设备(JGR150型罗茨鼓风机)等参数。本设计可为工业循环水养殖模式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及技术支持。

    2018年05期 v.33 639-6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0 ] |[下载次数:592 ]
  • 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泡腾片制备工艺优化及其质量分析

    张磊;王锦旭;杨贤庆;魏涯;杨少玲;

    为丰富合浦珠母贝Pinctada martensii的食品种类,制备出酸甜可口、质量安全的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泡腾片,以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为主料,黏合剂、润滑剂、矫味剂和稀释剂为辅料,采用单因素试验和正交试验方法,确定最佳原辅料配比和最优工艺,原辅料经混合、制软材、干燥、整粒、压片等工序制备出泡腾片,并对制备的泡腾片进行质量指标检测和急性经口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合浦珠母贝糖胺聚糖泡腾片最优配方为(以质量百分比计)糖胺聚糖25%,崩解剂35%(碳酸氢钠与柠檬酸的配比为1∶2),矫味剂三氯蔗糖3%,黏合剂聚乙烯吡咯烷酮(PVP) 2%,润滑剂聚乙二醇(PEG) 4000 2%,余量为乳糖;按此最优工艺制备的泡腾片直径约为8 mm,重约为200 mg,硬度为5. 5~6. 5 kg,崩解时间<40 s;急性经口毒性试验表明,14 d观察期内SD大鼠均无异常行为及死亡。研究表明,用本研究优化工艺制得的糖胺聚糖片剂产品表面光滑整洁、口感良好,质量安全,稳定可靠,无毒副作用。

    2018年05期 v.33 644-6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5 ] |[下载次数:354 ]
  • 干露对活品虾夷扇贝闭壳肌SOD酶活性及其性质的影响

    周晏琳;郑尧;刘慧慧;张晴;宋扬;田元勇;刘俊荣;

    为探究活品贝类在流通过程中的品质变化与胁迫代谢的关系,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研究对象,将采捕后的活品扇贝分为3组,进行冷却及室温干藏处理,其中冷却干藏温度为4℃,分充氧包装组(CDo)和充气包装组(CDa),常温环境温度20℃为充气包装组(ADa),对3个处理组进行跟踪观察,并每日采样直至扇贝死亡。探究其闭壳肌粗酶提取液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变化规律及其酶学性质。结果表明:缺氧和高温导致扇贝加速死亡,冷却充氧包装组(CDo)在第6天全部死亡,冷却充气包装组(CDa)在第4天全部死亡,而常温充气包装组(ADa)则在第2天就全部死亡;冷却干露贮藏期间,闭壳肌水溶性蛋白质含量出现轻微下降,SDS-PAGE电泳分析显示,卵清蛋白(相对分子质量44000)条带附近的蛋白组分出现降解;扇贝闭壳肌中SOD活性与胁迫出现应答关联,常温组(ADa)SOD活性高于冷却组(CDo、CDa),充气组CDa又高于充氧组CDo,干露期间所有处理组的SOD活性整体呈现上升趋势;扇贝闭壳肌中SOD同样具有较高的耐热性,耐热温度为60℃,其p H稳定范围为中性,Cu~(2+)、Zn~(2+)、Fe~(3+)、十二烷基硫酸钠(SDS)、柠檬酸和H_2O_2等对SOD活性有抑制作用,低浓度Mn~(2+)对SOD活性有促进作用,高浓度Mn~(2+)则有抑制作用。初步研究表明,干露与活品虾夷扇贝中SOD活性有一定相关性,温度、缺氧等胁迫均引起虾夷扇贝闭壳肌中SOD活性应答,可以进行深入研究。

    2018年05期 v.33 651-6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0 ] |[下载次数:468 ]
  • 菲律宾蛤仔蒸煮液分级醇沉多糖的理化性质和抗氧化活性研究

    李诗雅;韩青;苏亚文;祁艳霞;赵前程;李智博;

    为提取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蒸煮液中的多糖组分,采用20%、40%、60%、80%不同浓度分级醇沉得到粗多糖组分RPCL1、RPCL2、RPCL3和RPCL4,并对每部分多糖进行纯度、回收率的计算、刚果红试验、红外光谱、差示量热扫描和单糖组成分析,以及抗氧化性测定。结果表明:60%(RPCL3)乙醇沉淀的多糖纯度最高,达73. 46%,回收率也最高,可达48. 31%,均显著高于其他组分(P<0. 05);只有RPCL1存在三螺旋结构; 4种多糖组分的红外光谱差别不大,但差示量热扫描结果相差很大,可见各组分多糖的糖链空间结构差别较大;岩藻糖(Fuc)和葡萄糖(Glc)在4种多糖组分中全部检测到,葡萄糖醛酸(Glc UA)在RPCL2和RPCL3多糖组分中检测到,半乳糖醛酸(Gal UA)在RPCL2、RPCL3、RPCL4多糖组分中检测到,氨基半乳糖盐酸盐(Gal N)和氨基葡萄糖(Glc N)在4种多糖组分中均未检测到;抗氧化性测定结果显示,随着糖浓度的不断增加,4种多糖组分对DPPH·自由基和羟自由基(·OH)的清除能力逐渐增强,且具有剂量依赖性。研究表明,4种多糖组分在纯度、单糖组成、糖链空间结构等方面存在较大差异,但都具有抗氧化活性。

    2018年05期 v.33 658-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8 ] |[下载次数:423 ]
  • 鲢鳙放流对太湖三国城水域浮游植物的影响

    冯超群;徐东坡;陈永进;徐跑;单峻峰;

    为研究鲢鳙放流对太湖三国城水域浮游植物群落的影响,于2016年8—11月逐月进行调查,通过对比抑藻放流围栏内外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差异,分析了鲢鳙放流对浮游植物的影响,并结合综合营养状态指数和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了三国城水质状况,同时还探讨了浮游植物与环境因子的关系。结果表明:本次调查共鉴定出浮游植物6门44属90种,优势种以蓝藻门Cyanobacteria种类为主;方差分析显示,围栏内外浮游植物种类组成及多样性无显著性差异(P>0. 05);对浮游植物的密度和生物量分析显示,围栏内外均以微囊藻属Microcystis为主,围栏内显著低于围栏外(P<0. 05);水质综合评价显示,太湖三国城属于中-重污染富营养化水体,围栏内水质较围栏外好;相关性分析表明,围栏内外浮游植物密度、生物量和蓝藻门密度均与水温呈极显著正相关(P<0. 01),与溶解氧呈极显著负相关(P<0. 01); RDA分析显示,围栏内浮游植物与水温、溶解氧、p H关系密切,而围栏外则受水温、溶解氧、p H、透明度的影响较大。研究表明,单纯放养鲢鳙适合控制蓝藻水华而非藻类总量,而以控藻为目的的鲢鳙放流模式有待进一步探索。

    2018年05期 v.33 666-6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54 ] |[下载次数:283 ]
  • 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特征

    李慧峰;杨文波;袁立来;刘宝祥;曹坤;王琳;丁放;李慧琴;李继龙;李应仁;黄经献;张传涛;

    为了解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现状,分别于2016年春季、夏季和秋季对该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的种类组成、优势种、生物多样性和群落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3次采样共鉴定出大型底栖动物5门28种,其中春季23种,夏季和秋季均为24种。调查结果表明:春、夏、秋3个季节大型底栖动物平均生物量分别为13.77、24.55、18.17 g/m~2,3个季节的大型底栖动物平均丰度分别为38.89、68.49、55.07 ind./m~2;软体动物为主要优势类群,其次是节肢动物;异白樱蛤Macoma incongrua、红明樱蛤Moerella rutila、托氏虫昌螺Umbonium thomas为春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夏季和秋季大型底栖动物优势种相同,依次为异白樱蛤、红明樱蛤、托氏虫昌螺和古氏滩栖螺Batillaria cumingi;Shannon-Weiner多样性指数(H')变化范围为2.13~2.55,Pielou均匀度指数(J)变化范围为0.62~0.73,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变化范围为1.17~1.35。研究表明,莱州湾南部胶莱河口潮间带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存在明显的潮区变化,各季节典型种主要有异白樱蛤、红明樱蛤等,分歧种主要有古氏滩栖螺、大竹蛏Solen grandis、薄壳绿螂Glauconome primeana等。

    2018年05期 v.33 674-6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39 ] |[下载次数:44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