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欢迎关注


综述

  • 利用眼柄微结构研究虾蟹类年龄和生长的进展

    倪震宇;刘必林;张健;蒋瑞;舒畅;

    虾蟹类在生长过程中伴随着脱壳过程,能记录年龄生长的外骨骼周期性消失,使得其年龄直接鉴定一直比较困难。本研究中对眼柄预处理与制片方法、眼柄微结构观察及眼柄在虾蟹类年龄和生长中的研究与应用等进行了综述。国外学者发现,眼柄可作为虾蟹类年龄直接鉴定的材料,眼柄经过提取、清理和制片后,可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到生长纹,使用化学方法清理眼柄中有机物效果较好;眼柄存在4层结构(表层、色素层、钙化层和膜层),主要采用钙化层的生长纹来鉴定虾蟹类年龄;生长纹可分为宽带和细纹,宽带主要与年龄信息有关,细纹则与体长等因素有一定关系。但对于虾蟹类眼柄中生长纹与年龄和生长的关系还需进一步分析和周期性验证。本研究结果可为渔业生物学研究和渔业资源管理提供重要参考。

    2019年01期 v.34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6 ] |[下载次数:237 ]
  • 类胡萝卜素稳态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王思元;王惜童;孙露川阳;吴哲;王帅;任丹丹;汪秋宽;吴文忠;

    类胡萝卜素在人体健康方面发挥多种重要的作用,但由于类胡萝卜素在加工及贮藏中不稳定且生物利用率不高,需通过稳态化技术提高其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微胶囊包埋、脂质体和纳米乳液制备技术;这3种稳态技术均能有效提高类胡萝卜素的稳定性和生物利用率,但各具优势。微胶囊可掩盖包埋物的不良味道和气味、降低包埋物损失率等,但设备复杂、生产成本高;脂质体具有水分散性好、毒性小及生物相容性较好等特点,但产品稳定性相对较低;纳米乳液形态均一稳定,但所用溶剂大多为非食品级。本研究中对类胡萝卜素微胶囊包埋、脂质体制备、纳米乳液制备3种常见的稳态化技术进行了综述,可为进一步提高类胡萝卜素稳定性及生物利用率研究提供参考。

    2019年01期 v.34 145-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 ] |[下载次数:1064 ]

  • 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大型溞的生殖毒性及跨代效应

    魏杰;申晨晨;赵文;王媛;班艳丽;申祺;王天艺;谢玺;

    为研究邻苯二甲酸二(2-乙基己基)酯(DEHP)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的急性毒性效应和多个世代(P、F1和F3代)生殖与种群增长影响,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通过急性和慢性毒性试验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急性毒性试验中,DEHP对大型溞24 h、48 h的LC_(50)分别为0.820、0.569 mg/L,安全浓度为0.082 mg/L,属于高毒物质;慢性毒性试验中,浓度为0.03~0.07 mg/L的DEHP对大型溞的生殖和种群增长具有一定毒性作用,浓度为0.06~0.07 mg/L的DEHP对大型溞P代的总生殖量、平均生殖量、第一胎生殖量、产幼间隔和种群增长有明显促进作用,对大型溞F1代影响不明显,而对F3代总生殖量、平均生殖量和种群增长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邻苯二甲酸酯的安全性评价提供科学依据。

    2019年01期 v.34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3 ] |[下载次数:482 ]
  • 25种中草药及其联合用药配伍对5种水产养殖常见致病菌的抑菌作用

    夏与晴;刘文珍;傅松哲;吴葵;王艺;华昕彤;刘鹰;欧阳敏;

    为探究25种中草药及其联合用药配伍对水产养殖中常见5种细菌致病菌的抑制作用,采用琼脂扩散法(纸片法)测定了夏枯草、石榴皮、黄连、白头翁、乌梅等25种中草药对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副溶血弧菌Vibrio parahemolyticus、蜡样芽孢杆菌Bacillus cereus、荧光假单胞菌Pseudomonas fluorescens和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的抑制作用,用二倍稀释法测定了抑菌效果较强的4种中草药对5种致病菌的最小抑菌(MIC)和最小杀菌浓度(MBC),采用正交试验法对这5种致病菌具有较强抑制作用的中草药配伍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5种中草药对这5种致病菌均有抑制作用,乌梅、石榴皮、黄连、白头翁的抑菌作用最强,其抑菌圈直径达10~30 mm,MIC<62.5 mg/mL,MBC<125 mg/mL,其中对嗜水气单胞菌、荧光假单胞菌、弗氏柠檬酸杆菌抑菌作用最明显的是乌梅,MIC均为15.63 mg/mL,对副溶血弧菌抑菌作用最明显的是黄连,MIC为15.63 mg/mL,对蜡样芽孢杆菌抑菌作用最明显的是乌梅,MIC为7.81 mg/mL;正交试验结果表明,对嗜水气单胞菌、副溶血弧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的组合为乌梅+石榴皮,对蜡样芽孢杆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的组合为乌梅+白头翁、石榴皮+白头翁,对荧光假单胞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的组合为乌梅+白头翁,对弗氏柠檬酸杆菌具有最佳抑菌作用的组合为乌梅+石榴皮、乌梅+白头翁。研究表明,针对水产养殖中常见的5种致病菌,乌梅+石榴皮、乌梅+白头翁为最佳抑菌中药配伍组合,中草药配伍效果好于单一用药。

    2019年01期 v.34 7-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2 ] |[下载次数:1367 ]
  • 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及其在发酵罐的生长试验

    孙承文;赖迎迢;任小波;江小燕;巩华;黄志斌;陶家发;

    为培养优质的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菌液,通过单因素试验对草鱼铜绿假单胞菌灭活疫苗发酵培养基的氮源、碳源和磷酸盐成分进行了筛选,采用正交试验法对培养基各主要成分的用量进行了优化组合,并经过验证试验绘制出了铜绿假单胞菌JP802在优化培养基条件下的5 L发酵罐生长曲线。结果表明:草鱼赤皮病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培养基中最佳氮源为蛋白胨+牛肉膏+酵母膏,最佳碳源为葡萄糖,最佳磷酸盐为磷酸氢二钾;确立了培养基的优化配方为蛋白胨10 g/L、牛肉膏5.0 g/L、酵母膏2.5 g/L、葡萄糖5.0 g/L、磷酸氢二钾0.75 g/L、氯化钠5.0 g/L,JP802菌株在此培养基中发酵14 h菌体浓度达到最大(OD_(600 nm)值为6.44)。研究表明,通过对发酵培养基的优化,可以获得更高产量的铜绿假单胞菌JP802发酵菌液。

    2019年01期 v.34 15-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7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0 ] |[下载次数:318 ]
  • 九孔鲍选育群体生长规律的研究

    王崇懿;刘建勇;

    为研究九孔鲍Haliotis diversicolor supertexta选育群体在工厂化养殖模式下的生长规律,从2016年5月12日—2017年6月中旬共进行一个养殖周期的养殖试验,即春季投苗(4月下旬—5月中旬),夏秋冬三季养成,翌年5月收获,采用模型拟合方法对九孔鲍群体的个体大小、生长速度和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7.8~29.7℃、盐度30.0的养殖条件下,九孔鲍养成期壳长和体质量为幂函数关系,即W=0.1307L~(2.9138 ),壳长和体质量的生长过程遵循von Bertalanffy生长模型,复相关系数R~2>0.99,实测值和理论计算值比较接近;通过Beverton法推算生长模型中3个生长参数,得出壳长平均生长极限值为5.94 cm,体质量平均生长极限值为23.49 g;壳长生长方程为L_t=5.94(1-e~(-0.0063(t-18.7143))),体质量生长方程为W_t=23.49(1-e~(-0.0063(t-18.7143)))~(3 ),壳长生长速度方程为dL/dt=0.0374e~(-0.0063(t-18.7143)),体质量生长速度方程为dW/dt=0.4440e~(-0.0063(t-18.7143))(1-e~(-0.0063(t-18.7143)))~2;工厂化养殖九孔鲍的生长拐点年龄为193.1 d,在拐点年龄之前壳长生长速度较快,之后较慢,而体质量在拐点年龄之前生长速度较慢,之后较快。本研究结果可为九孔鲍的工厂化养殖生产和选择育种提供理论参考。

    2019年01期 v.34 2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9 ] |[下载次数:125 ]
  • 鮰爱德华菌T6SS eivpP基因缺失突变株的构建

    郭羿;杨晓宇;倪萍;王一婷;郭思聪;马红丽;赵小然;叶仕根;

    为研究鮰爱德华菌Edwardsiella ictaluriⅥ型分泌系统(T6SS)EivpP与其他分泌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在细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在克隆到eivpP基因上、下游同源臂的基础上,采用融合PCR技术制备了eivpP基因缺失用的融合片段,并成功克隆到自杀质粒pDM4内,再将重组自杀质粒转化到大肠杆菌S17-1λ(pir)中,与鮰爱德华菌野生菌株ATCC33202共培养。经同源重组和蔗糖负筛获得鮰爱德华菌eivpP基因缺失突变阳性克隆,经PCR鉴定结果显示,突变株未检测出eivpP基因,即eivpP基因彻底敲除成功。本试验结果可为研究eivpP基因在鮰爱德华菌致病过程中的作用机制提供数据资料,为鮰爱德华菌弱毒疫苗的研发提供理论依据。

    2019年01期 v.34 27-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5 ] |[下载次数:270 ]
  • 红鳍东方鲀感染哈氏弧菌前后组织中socs3基因的表达差异分析

    华昕彤;刘鹰;陈冰;徐岩;傅松哲;姜晨;

    为研究红鳍东方鲀Takifugur ubripes免疫系统相关细胞因子信号传导抑制因子-3(Suppressor of cytokine signaling,SOCS3)的表达情况,采用相对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比较了体质量为(290.34±5.13)g的健康红鳍东方鲀脑、脾脏、肠、鳃、肌肉和肝脏6个不同组织中socs3基因表达量,以及感染哈氏弧菌Vibrio harveyi后肝脏、脾脏和肠组织socs3基因表达量的变化。结果表明:socs3基因在健康红鳍东方鲀肝脏组织、肌肉组织中均有显著表达(P<0.05),在鳃、脑、脾脏、肠组织中表达不显著(P>0.05);感染哈氏弧菌的红鳍东方鲀,在感染后的24、48 h时,肝脏组织socs3的表达量显著高于0 h(P<0.05),分别约为初始时的10倍和8倍,其他组织变化不明显(P>0.05);利用NCBI的ORF Finder程序鉴定所得红鳍东方鲀SOCS3(NP_001072096.1)序列的潜在开放阅读框(ORF),通过模块化结构研究工具来鉴定保守结构域和信号肽,表明socs3的cDNA序列全长1533 bp,其中5′端非编码区为215 bp,开放阅读框(ORF)长度为606 bp,3′端非编码区为713 bp,共编码201个氨基酸;利用MEGA 6.0软件进行氨基酸序列比对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硬骨鱼类单独聚为一支,与哺乳动物、两栖动物及鸟类分开,硬骨鱼类中的SOC3b单独聚为一支,红鳍东方鲀与其同科的黑青斑河豚Tetraodon nigroviridis的SOC3聚在一起,并与三刺鱼Gasterosteus aculeatus属于同一分支。本研究结果可为红鳍东方鲀免疫应答的研究提供数据支持。

    2019年01期 v.34 33-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9 ] |[下载次数:221 ]
  • 内分泌调节基因在三倍体雌性虹鳟不同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谷伟;黄天晴;王玉梅;王炳谦;张玉勇;姚作春;徐革锋;

    为探究内分泌关键调节基因在不同倍性雌性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早期和后期发育不同阶段的表达模式,采用Real-time PCR方法,分别对二、三倍体雌性虹鳟早期发育阶段(31~68 days post fertilization, dpf)脑组织和不同发育阶段(160~450 dpf)性腺组织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1)、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受体(GnRHr)和促性腺激素α亚基(GTHa)基因的表达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在早期发育阶段,三倍体雌性虹鳟脑中gnrh1和gnrhr的表达在某些时期呈显著上升(P<0.05),而gtha基因的表达显著降低(P<0.05),且始终维持在较低水平;三倍体雌性虹鳟在180~270 dpf时期,性腺组织中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检测初期(160 dpf)出现了显著下降(P<0.05),在发育后期360~450 dpf,这3个基因的表达量均较检测初期(160 dpf)下降了90%以上(P<0.05)。研究表明,三倍体雌性虹鳟腺垂体在早期发育阶段分泌促性腺激素的能力出现障碍,在三倍体雌性虹鳟的发育过程中内分泌生殖轴下丘脑—腺垂体—性腺受到阻断,这是导致其性腺发育异常的关键原因之一。

    2019年01期 v.34 4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121 ]
  • 黄条鰤PTEN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早期发育阶段的表达分析

    孙冉冉;史宝;柳学周;常亚青;张言祥;高全义;徐永江;王滨;姜燕;张正荣;

    为探究PTEN在黄条鰤Seriola aureovittata生长发育过程中的分子作用机制,采用同源克隆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RACE)技术克隆了黄条鰤生长调控因子PTEN的cDNA全长序列,并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了PTEN mRNA的时空表达特征。结果表明:黄条鰤PTEN cDNA序列全长为1575 bp,开放阅读框为1287 bp,编码428个氨基酸,PTEN编码的蛋白具有脊椎动物PTEN的共同特征,含有PTP(PTPc基序)和PTEN-C2结构域;序列比对分析发现,黄条鰤与高体鰤Seriola dumerili同源性较高,一致性达到了95%;通过系统进化树分析表明,黄条鰤与鲈形目及鲽形目鱼类聚为一支;经qPCR分析发现,黄条鰤PTEN mRNA在心脏中的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其次在脾脏、头肾、肾脏、胃、肠、鳃中表达量较高,PTEN mRNA在多种组织中的广泛表达,暗示着其可能参与多种生理过程的调控;同时分析了PTEN mRNA在黄条鰤早期发育阶段(胚胎期、仔稚幼鱼期)中的时序表达特征,发现PTEN在早期胚胎发育中持续表达,从低囊胚时期(38 hpf)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初孵仔鱼时期相对表达量最高(P<0.05);在仔稚幼鱼时期,PTEN mRNA相对表达水平逐渐降低,35日龄表达量显著下降(P<0.05)并保持较低表达水平。研究表明,PTEN在胚胎及仔稚幼鱼发育过程中具有重要调节作用,本研究结果可为黄条鰤早期生长发育过程的调控机制研究及苗种培育提供数据资料。

    2019年01期 v.34 47-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9 ] |[下载次数:177 ]
  • 西伯利亚鲟MHCⅡβ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细菌感染后的表达变化

    田照辉;徐绍刚;胡红霞;王巍;董颖;东天;孙爱;

    为研究鲟鱼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MHC)基因的分子特征和表达,利用RACE技术克隆获得了西伯利亚鲟Acipernser baerii MHCⅡβ cDNA序列1443 bp,包括开放阅读框(OFR)801 bp,编码184个氨基酸。Blast分析显示,由MHCⅡβcDNA基因推导的氨基酸序列同其他物种的一致性为46%~83%,通过Smart站点分析,该序列具有SMART MHC_Ⅱ_beta结构域、SMART IGc1结构域和跨膜螺旋结构域;实时定量分析表明,正常情况下MHCⅡβ mRNA在西伯利亚鲟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脾、头肾和血液中表达量较高,皮肤和肉中表达量极低(P<0.05);感染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 40 h后,脾脏中MHCⅡβ mRNA的表达量显著低于未感染的对照组(P<0.05),直至93 h时恢复至对照组水平且有显著性变化(P<0.05)。研究表明,MHCⅡβ基因参与了西伯利亚鲟的免疫反应。

    2019年01期 v.34 56-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7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6 ] |[下载次数:217 ]
  • 福建红罗非鱼源无乳链球菌的分离鉴定及其分子特征

    王巧煌;

    为探讨2017年福建省漳州市某养殖场红罗非鱼出现疾病的发病原因,并为该病的有效防治提供理论基础,以常规方法从患病红罗非鱼Oreochromis mossambicus×O.niloticus脑组织中分离优势菌株,采用形态观察和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等方法对该优势菌进行鉴定,通过分子血清型、MLST和毒力基因等分型方法对分离株进行了分子特征分析,并采用K-B纸片扩散法检测分离株对26种抗生素的敏感性。结果表明:从病鱼脑组织中分离获得1株具致病力的不溶血(即γ溶血)无乳链球菌,该分离株是Ⅰa-ST7型,其毒力基因型为bac~+-bca~+-cfb~+-hylB~+-fbsA~+-fbsB~+-lmb~--scpB~--cpsE~+-sip~+,且对头孢类药物、强力霉素、氨苄青霉素等13种药物敏感,对氟罗沙星、青霉素G、多粘菌素B等4种药物中度敏感,而对新霉素、庆大霉素、卡那霉素等9种药物耐药。本研究结果可为福建红罗非鱼无乳链球菌病的疫病监测、疫苗研制和药物防治等研究提供基础数据。

    2019年01期 v.34 6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0 ] |[下载次数:305 ]
  • 碳源对花鳗鲡养殖系统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

    唐肖峰;刘利平;帅滇;张利娜;

    为探究碳源对花鳗鲡Anguilla marmorata养殖系统内水质及生产性能的影响,利用生物絮团技术在12个室内水泥池(3.0 m×5.0 m×1.2 m)中进行花鳗鲡—罗非鱼—蕹菜立体综合养殖试验,试验设置A(花鳗鲡单养)、B(花鳗鲡—罗非鱼—蕹菜)、C(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玉米淀粉)、D(花鳗鲡—罗非鱼—蕹菜同时添加木薯淀粉)4组,其中,A、B组为非生物絮团组,C、D组为生物絮团组。试验期间不换水,仅投喂花鳗鲡商品饲料,两种淀粉的添加量为花鳗鲡实际摄食量的75%,此时碳氮比为12,试验共进行78 d。结果表明:养殖水质方面,到试验结束时,生物絮团组在总氮、总磷、三态氮方面均显著低于单养组(P<0.05);养殖期间,各组氨氮和亚硝酸氮含量变化剧烈,无明显规律,叶绿素a含量随养殖水温的变化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COD含量随生物絮团形成量起伏变化;絮体体积形成量与总悬浮颗粒(TSS)变化规律一致;试验结束时,D组絮团蛋白质含量最高(23.68%),与C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 (P<0.05);絮团组C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31.43%、14.14%,D组氮、磷利用率分别为28.04%、13.69%,二者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18.43%,9.23%)和B(19.91%,8.42%);生物絮团组(C、D)在花鳗鲡生物量、终末平均体质量、特定生长率方面均显著高于非絮团组(A、B)(P<0.05),在饵料系数方面显著低于花鳗鲡单养组(A)(P<0.05),但絮团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综合养殖组(B、C、D)在花鳗鲡生长性能方面均优于花鳗鲡单养组(A)。研究表明,在花鳗鲡综合养殖系统中,添加有机碳源能够显著改善养殖水环境,提升花鳗鲡生长性能及对饲料中氮磷的利用率。

    2019年01期 v.34 70-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4 ] |[下载次数:212 ]
  • 温度、饵料和物种对滤食性贝类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

    田甲申;王震;李多慧;鹿志创;

    为研究不同因素对滤食性贝类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选取物种(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ns、太平洋牡蛎Crassostrea gigas)、温度(6、14、23℃)和饵料(新月菱形藻Nitzschia closterium、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叉鞭金藻Dicrateria inornata)3因素进行正交试验,通过检测3种贝类及饵料的稳定同位素变化,探讨了3种因素对滤食性贝类碳氮稳定同位素分馏的影响。结果表明:饵料的氮稳定同位素比值(δ~(15)N)波动较大,无法满足试验要求;各因素对碳稳定同位素半衰期(t_(1/2))的影响由大到小均为温度>物种>饵料,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对碳稳定同位素判别值(Δ~(13)C)的影响程度极为接近,Δ~(13)C的变化范围为-5.57‰~1.75‰,已超出经验值范围。研究表明:在以微藻为饵料的稳定同位素判别值研究中,要谨慎选择氮稳定同位素作为参考指标;应用稳定同位素法研究食物网的营养关系时,需全面、系统考虑综合因素对判别值的影响。

    2019年01期 v.34 80-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8 ] |[下载次数:284 ]
  • 4种复方中草药对鲤生长性能及其体成分的影响

    马国红;宋理平;张延华;王秉利;

    为了解4种复方中草药对鲤Cyprinus carpio生长性能及其体成分的影响,将用不同组成和配比制备的4种复方中草药,以质量分数为3‰的量分别添加到鲤基础饲料中,试验分为对照组和4个中草药组,复方1由板蓝根、大黄组成,复方2由黄芪、黄柏等组成,复方3由辣蓼、青蒿等组成,复方4由甘草、大黄、五倍子组成,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体质量为(15.26±3.95)g的鲤30尾,养殖试验共进行30 d。结果表明:2号和4号复合中草药的使用对鲤生长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1号复合中草药组促生长效果不理想;各组复合中草药的使用不同程度地降低了鲤饲料系数;各复方中草药组鲤粗蛋白质含量略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复方中草药组鲤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仅2号复方中草药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他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2、3、4号复方中草药组鲜味氨基酸含量均高于对照组,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各复方中草药组鲤脂肪酸含量与对照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适宜的复方中草药不仅可以促进鱼类生长,降低饲料系数,而且可以提高鱼肉蛋白质和氨基酸含量,改进氨基酸组成配比,提高鲜味氨基酸含量,改善鱼体的肌肉品质和口感。

    2019年01期 v.34 87-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48 ] |[下载次数:301 ]
  • 大黄鱼雌性亲鱼培育期间肌肉营养成分的变化

    章霞;李凌刚;徐志进;柳敏海;李伟业;傅荣兵;殷小龙;张川;油九菊;

    为探究亲鱼培育模式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雌性亲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采用阶段性测定雌性亲鱼肌肉的氨基酸和脂肪酸的方法,将亲鱼培育期间分3个阶段:大黄鱼卵巢发育Ⅰ期或是少数Ⅱ期(记为A阶段)、卵巢发育Ⅱ期或少数Ⅲ期(记为B阶段)、卵巢发育至Ⅳ期(记为C阶段),进行大黄鱼肌肉营养成分变化的研究。结果表明:在当前培育模式下,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氨基酸总量C阶段最高(17.480%);是A阶段的1.206倍,是B阶段的1.160倍,腹部氨基酸总量B阶段最高(16.993%),是A阶段的1.174倍,是C阶段的1.229倍,但各阶段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随着养殖时间的延长,大黄鱼雌性亲鱼背部肌肉、腹部肌肉的脂肪酸总量呈显著增长趋势(P<0.05),饱和脂肪酸、不饱和脂肪酸也呈增长趋势且C阶段均显著高于B阶段(P<0.05),单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不饱和脂肪酸、EPA+DHA含量均为C阶段、B阶段显著高于A阶段(P<0.05)。研究表明,本培育模式下对大黄鱼雌性亲鱼肌肉的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含量影响不大,对肌肉中的不饱和脂肪酸、多不饱和脂肪酸和高不饱和脂肪酸有显著提高。

    2019年01期 v.34 94-1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1 ] |[下载次数:195 ]
  • 饲料中牛磺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免疫及消化酶的影响

    周婧;王旭;刘霞;陈明康;韩雨哲;姜晨;

    为研究饲料中牛磺酸水平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免疫功能及消化酶的影响,选用初始体质量为(32.28±0.20)g的红鳍东方鲀幼鱼,随机分为5个处理组,每组设3个重复,配制牛磺酸添加量分别为0%(T1,对照)、0.5%(T2)、1.0%(T3)、2.0%(T4)和5.0%(T5)的试验饲料,分别投喂不同的处理组,试验在15个200 L方形聚乙烯水槽中进行,养殖试验共进行56 d。结果表明:添加了不同水平牛磺酸的饲料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肝脏中总抗氧化能力(T-AOC)、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的活性(P<0.05),显著降低丙二醛(MDA)的含量(P<0.05),提高机体内自由基的清除能力,且在2.0%添加量时T-AOC达到峰值,而MDA含量下降到最低(P<0.05),SOD、CAT和GSH-PX在添加量为1.0%时酶活力达到峰值(P<0.05);肝脏AKP活力随饲料中牛磺酸含量的增加呈先升高后下降的趋势,在1.0%添加量时达到最大值(P<0.05),但牛磺酸对肝脏ACP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不同牛磺酸水平的饲料能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肠道脂肪酶活力,2.0%添加量时脂肪酶活力最高,且显著高于其他处理组(P<0.05),但牛磺酸添加量对肠道蛋白酶无显著性影响(P>0.05);1.0%、2.0%、5.0%添加量时红鳍东方鲀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2.0%添加量时体表黏液溶菌酶活力达到最大值;通过对T-AOC、肠道消化酶和体表黏液溶菌酶这3个指标折线模型分析得出,红鳍东方鲀幼鱼饲料牛磺酸最适添加量为1.35~2.21 g/100 g(干饲料)。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牛磺酸可显著提高红鳍东方鲀的机体抗氧化及免疫能力,但过多的牛磺酸会导致抗氧化及免疫能力降低。

    2019年01期 v.34 101-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0 ] |[下载次数:407 ]
  • 易逝期干露对菲律宾蛤仔活品净化及贮藏特性的影响

    刘慧慧;刘俊荣;田元勇;李亚烜;冷寒冰;于笛;

    为探究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采捕后可容忍的干露时间,以研究干露对净化及随后的活品贮藏特性的影响,将采捕后的蛤仔原料设置6个处理组,分别为湿藏对照组(CW)、干藏对照组(CD)和干露0、1、3、4 d组(即E0、E1、E3、E4组),湿藏及净化条件均为室温海水,干露及干藏条件均为4℃湿布覆盖,分析各组的存活率、三磷酸腺苷(ATP)含量、核苷酸能荷(AEC)值和K值,并对各组蛤仔从外观、气味、滋味、质地和回味5个方面进行风味品质评价。结果表明:干露3 d内蛤仔有近100%的存活率,4 d干露存活率仍可保持90%左右,与初始原料相比,干露静置后的蛤仔均呈现恢复态势,E1、E3和E4组具有相同的ATP、AEC和K值水平,蛤仔呈现非愉悦性特征(苦、腥、土),经1~3 d静置后恢复了愉悦特征(甜、鲜、咸、香),干露4 d时则呈现臭味特征;原料经1、3、4 d干露,净化后蛤仔存活率分别为100%、91%和85%,随着干露时间的延长,净化过程ATP消耗增加,E4组的K值高于其他组,AEC值则未发现明显差异;感官评价结果显示,2 d内干露处理的净化产品具有良好的风味品质,而3 d以上的干露会导致风味下降,而E4组依然突出臭味;7 d活品湿藏的E0和E1组均具90%以上的存活率,E3组存活率在70%以上,而E4组存活率急剧下降至0;干藏下的E0、E1组同样具有90%以上的存活率,E3、E4组则可维持80%以上的存活率;E3、E4组在活品贮藏阶段的K值明显高于E0和E1组,除E4湿藏组外,其他所有组均呈现相同的ATP和AEC值平稳水平,而E4组则明显下降;此外,2 d内湿藏的E0、E1、E3组均可呈现愉悦特征;干藏的E0和E1组同样具有愉悦风味,E3组风味开始下降,E4组则突出臭味。研究表明,易逝期的菲律宾蛤仔品质可恢复,期间原料可容忍的干露期限是冷却条件下2 d左右,该阶段的干露暂存或运输不会影响后续的活品净化,且无论是干藏还是湿藏均具有7 d的活品货架期。

    2019年01期 v.34 109-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7 ] |[下载次数:197 ]
  • 江苏省近岸海域鳗苗网兼捕对渔业资源损害性的初步研究

    张虎;黄昕;胡海生;贲成恺;吉红九;于雯雯;袁健美;汤晓鸿;高继先;

    为了探明江苏省近岸海域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早期渔业资源的损害,于2016年2—5月,在东台、如东、启东和海门4个监测区域采用鳗苗定置网取样调查方法,进行了鳗苗网兼捕对渔业资源损害性研究。结果表明:144网次调查共捕获游泳生物幼体14 861尾共75种,隶属64属45科18目,其中鱼类51种,隶属29科,甲壳类21种,隶属13科,头足类3种,隶属3科;优势种为细螯虾Leptochela gracilis、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和日本鼓虾Alpheus japonicus;兼捕渔获物中经济种有34种,占全部种类的45.33%;各月和各区域之间,种类数差异不大,平均密度差异较大,月平均密度以5月份最多(146.27尾/网),2月份最少(46.38尾/网),各区域的平均密度以东台最高(205.85尾/网),海门最少(31.33尾/网);各地区的优势种存在一定的差异,东台的优势种为大银鱼Protosalanx hyalocranius,如东为葛氏长臂虾Palaemon gravieri,启东为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海门的为凤鲚Coilia mystus;计算鳗苗捕捞兼捕渔业资源损伤率为158.10,各月份中3月和5月的损伤率尤其高,各区域中如东和东台海域损伤率尤其高,根据鳗苗定置网兼捕幼体的经济损失额计算得到每捕获一条鳗苗损失幼体经济价值40.60元。研究表明,鳗苗定置网兼捕对江苏近岸海域的早期渔业资源造成了一定的损害。

    2019年01期 v.34 119-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57 ] |[下载次数:198 ]
  • 蘑菇湖水库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营养状态评价

    高岩;胡文革;张映东;贾文平;马得草;尤洋;林旭元;杨扬;兰鸿珠;张秀荣;

    为了解蘑菇湖水库浮游植物及水体富营养化状况,在2016年分别在丰水期(4月)、平水期(7月)、枯水期(11月)对蘑菇湖水库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包括浮游植物的种类构成、密度、生物量优势度及生物多样性进行了调查研究。结果表明:5个站点共鉴定出浮游植物90种(属),其中优势种(属)12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全年以蓝藻-绿藻型为主,3次采样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817±982)×10~4 cells/L,平均生物量为(6.72±5.88)mg/L;浮游植物生物量和密度季节变动显著(P<0.05),最高值均出现在7月份(夏季),最低值均出现在4月份(春季);全年水质整体处于国家Ⅴ类水质状态;温度、硝态氮和亚硝态氮是影响蘑菇湖浮游植物优势种的主要环境因子,且温度与浮游植物密度和生物量具有显著相关性(P<0.05)。研究表明,蘑菇湖水库浮游植物多样性较好,群落结构较稳定,但蘑菇湖水库处于富营养化污染状态,本研究结果可为蘑菇湖水库的环境治理和渔业资源开发提供参考。

    2019年01期 v.34 126-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3 ] |[下载次数:283 ]
  • 框架型与沉箱型人工鱼礁绕流特性的数值模拟

    刘心媚;郑艳娜;陈昌平;刘昌凤;

    为对框架型(正六面柱形罩式边长为2 m、高4 m)和沉箱型(方形空心开口式3 m×3 m)人工鱼礁模型绕流特性进行分析,采用Computational Fluid Dynamics(CFD)方法研究了礁体周围的流线分布变化及上升流和背涡流的流态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礁体内部,框架型礁体的涡旋在底部出现,沉箱型礁体的涡旋在底部及中部出现,且沉箱型礁体涡旋范围大于框架型礁体;框架型背涡区压强空间分布较为均匀,而沉箱型外侧左右两端有0.5倍礁宽的压强变化,背涡区压强空间分布不均匀;沉箱型礁体在0.5~1.0倍高度上升流区域流速增大。研究表明,相同工况下综合比较框架型产生的流场效应更优,能更好地发挥鱼礁的集鱼效果。

    2019年01期 v.34 133-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0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64 ] |[下载次数:341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