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05期 3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 ]
- 李霞;王秋实;李鸥;
研究了不同浓度镉离子(0.005、0.1、0.5、1.0 mg/L)对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 edius精子发生的影响。结果显示:在光镜下观察,染毒第6、18 d后,各浓度组中间球海胆滤泡结构完好,生殖细胞发育情况同对照组基本一样;染毒第42 d后,0.5、1.0 mg/L Cd2+浓度组生精细胞排列混乱,滤泡膜破损;染毒第54 d后,各浓度组海胆性腺均出现滤泡解体现象。对染Cd2+54 d的0.5、1.0 mg/L组海胆精巢进行超薄切片观察,可见各级生精细胞亚显微结构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核染色质异常凝集,核膜结构损伤,线粒体空泡化,精子形态畸形等。说明镉能影响中间球海胆的精子发生,导致精子质量下降。
2007年05期 319-3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4 ] - 迟长凤;杨爱国;王清印;刘志鸿;周丽青;
用6-二甲基氨基嘌呤(6-DMAP)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出,诱导栉孔扇贝Chla-mys farreri异精雌核发育四倍体。采用石蜡切片法,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受精卵在受精和早期卵裂过程中细胞学的变化。结果显示:被遗传灭活的长牡蛎Crassostrea gigas精子(照射强度1 500μW/cm2,照射时间60 s)能够与栉孔扇贝卵子正常授精并激发受精活动,但受精卵发育速度较对照组的迟缓;受精卵即将排出第一极体之前用6-DMAP(终浓度50 mg/L)处理35 m in,抑制受精卵第一极体和第二极体的排出;至原核形成期,四倍性雌核最终融合,在此过程中精核一直处于凝缩状态,不解凝,不形成雄性原核;到第一次卵裂前期,精核以致密的染色质体(DCB)形式位于两组母本染色体之间,卵裂末期,精核位于两卵裂球之间的卵裂沟上或进入其中一个卵裂球的细胞质中;第二次卵裂过程中,精核仍然以DCB形式滞留于卵裂沟上或其中一个卵裂球中。另外,作者还观察到核物质分离紊乱、染色体多极分离等现象,并对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2007年05期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6 ] - 万文菊;王纪亭;石存斌;吴淑勤;
用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感染剑尾鱼Xiphophorus helleri,取感染后第0、2、5、8、11 d的活鱼及感染后第2 d濒死鱼,采用半定量RT-PCR方法分别检测HSP70基因在肝胰脏、脾脏、头肾和心脏组织中的表达。结果表明:正常条件下,HSP70在检测的剑尾鱼组织中均不表达;在用溶藻弧菌感染第8 d的剑尾鱼肝胰脏内,HSP70基因被诱导强烈表达,HSP70/β-actin的值为1.80±0.03;在感染第2、5 d的剑尾鱼头肾内,HSP70基因被诱导表达,第8 d HSP70基因强烈表达,感染濒死鱼头肾内也检测到HSP70基因的强烈表达,HSP70/β-actin的值分别为0.35±0.02、0.15±0.01、2.00±0.06和0.95±0.05;在剑尾鱼被感染第2、5、8 d,在脾脏内均检测到HSP70基因的表达,感染濒死鱼脾脏内也检测到HSP70基因的强烈表达,HSP70/β-actin的值分别为0.30±0.02、0.15±0.01、0.45±0.03和1.55±0.04;仅在感染濒死鱼的心脏中检测到HSP70基因的表达,HSP70/β-actin的值为0.30±0.02;到第11 d HSP70基因表达消失。
2007年05期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6 ] - 高悦勉;田斌;于永刚;孙新权;马汝河;
用组织学方法对大连塔河湾海区养殖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的性腺发育和繁殖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根据生殖细胞的发育过程,虾夷扇贝的性腺发育可分为5个时期,即增殖期、生长期、成熟期、排放期和休止期;塔河湾海区浮筏养殖的虾夷扇贝性腺指数峰值出现在3月中旬,为17.27;该扇贝的繁殖期为4~5月,繁殖盛期为4月中下旬,繁殖期水温为5.0~6.8℃。
2007年05期 335-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0 ] - 王霞;李霞;
通过解剖和组织切片观察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消化道再生的外部形态和组织学变化过程。再生过程可分为4个阶段:原基形成阶段,食道和胃伸长,出现去分化现象,肠系膜游离端边缘增厚;肠腔形成阶段,食道和胃仍处于去分化状态,胃和泄殖腔两端沿增厚的肠系膜相向形成肠腔,组织分为肠腔上皮层、结缔组织层和体腔上皮层;分化阶段,消化道逐渐具备功能,食道和胃的组织结构开始重建,消化道黏膜上皮由多层立方细胞逐渐分化为单层柱状细胞,肌肉层逐渐形成;生长阶段,组织结构恢复正常,变化仅表现在生长上。
2007年05期 340-3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7 ] - 李春艳;李丹彤;银学祥;常亚青;
对真海鞘Halocynthia roretzi可食部的基本成分以及氨基酸、矿物元素和脂肪酸含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真海鞘可食部蛋白质、粗脂肪、灰分、总糖含量(均为质量分数,下同)分别为39.60%、6.53%、25.79%、9.19%;氨基酸含量为29.50%,必需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51.40%,特别是呈味氨基酸占氨基酸总量的36.37%,各必需氨基酸的氨基酸平均得分为90.0±15.7;真海鞘可食部含有丰富的矿物元素Na、Mg、Ca、P、Fe、Zn、Cu、Co、V、Mn,特别是Zn的含量(730.7 mg/kg)远高于其它海洋动物;真海鞘可食部富含必需不饱和脂肪酸,可以作为n-3系列不饱和脂肪酸的来源。
2007年05期 347-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3 ] - 王广军;谢骏;余德光;乌兰;胡朝莹;
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底泥悬浮物(100、200、300、400 mg/L)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icolor的急性毒性以及对其血清中一氧化氮(NO)、一氧化氮合酶(NOS)、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的影响。分别在处理后24、48、72、96 h从杂色鲍足部取血,测定其血清中NO含量和NOS、SOD、CAT活性,并记录了24、48、72、96 h时杂色鲍的存活情况。结果表明:在处理后96 h内,对照组和试验组的杂色鲍均未出现死亡,但300 mg/L和400 mg/L试验组鲍的活性明显下降;用悬浮物处理后,杂色鲍血清中NO含量及NOS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且NOS活性的最大值出现的较NO最大值早;试验组SOD活性和CAT活性在24 h后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表明底泥悬浮物浓度对杂色鲍的生理生化存在一定影响。
2007年05期 352-3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5 ] - 卫二建;朱新平;郑光明;陈昆慈;赵建;叶卫;
对珠江野生鲮的形态变异进行了观察研究,同时将野生鲮与人工繁殖群体进行了比较。发现采集的珠江野生鲮中有两种不同颜色的类群:一个群体背部呈绿色,颜色较深,称为深色群体;一个群体背部呈黄色,颜色相对较浅,称为浅色群体;人工繁殖群体的体色与深色群体相近。在3龄鲮中,浅色群体与深色群体个体的平均体重具有显著差异(P<0.001),前者比后者高37.8%;在5龄鲮中,两个群体的个体平均体重差异不显著。根据11项可量数据转化来的9项特征参数,利用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和判别分析3种方法对野生鲮两个类群及养殖群体进行比较分析,得到基本一致的结果。结果显示:3个群体在形态上有一定的差异,其中野生群体中的浅色群体与养殖群体的差异较明显,表明珠江鲮已有一定的分化,外型的不同为开展鲮优良品系的选育研究提供了很好的形态标记。
2007年05期 357-3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4 ] - 聂国兴;明红;郑俊林;宋东蓥;
在小麦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5%、0.10%、0.15%的木聚糖酶,饲喂尼罗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75 d后,测定其血液生理生化指标,探讨木聚糖酶促进尼罗罗非鱼生长的机理。结果表明:0.10%木聚糖酶浓度组鱼的红细胞(RBC)数量、血红蛋白(HGB)含量及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MCH)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浓度组鱼血清中K+的水平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3个试验组鱼血清中Na+的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05%、0.10%浓度组鱼血清中C l-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3个试验组鱼血清中谷丙转氨酶(ALT)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组鱼血清中总蛋白(TP)和白蛋白(ALB)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鱼血清中TP和ALB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组鱼血清中球蛋白(GLO)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10%组鱼血清中甘油三脂(TR IG)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0.05%组和0.15%组鱼血清中TR IG的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0.10%组鱼血清中血糖(GLU)的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试验结果表明,在小麦基础饲料中适量添加木聚糖酶可以改善鱼体的营养水平,提高营养素的吸收量,促进尼罗罗非鱼的生长。
2007年05期 361-3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1 ] - 樊伟;张晶;周为峰;
依据南太平洋长鳍金枪鱼Thunnus alalunga渔获量和海水表层温度等环境数据,研究了延绳钓长鳍金枪鱼渔获量的分布及渔场区海水表层温度(SST)的统计特征。结果表明:长鳍金枪鱼渔场分布具有纬向分布特征,主要分布于10°S两侧和25~30°S之间的西南太平洋海域;长鳍金枪鱼渔场区平均SST为25.8℃,中位数为27.0℃,多数渔场区平均海水表层温度为22~29℃;渔场区海水表层温度数据分布偏向高温区,产量数据分布为正偏;平均CPUE和平均产量分布变化一致,温度为17~18℃的海域渔场平均CPUE和平均产量最高;不同温度下总渔获量分布呈双峰型,分别为20℃和29℃附近海域;捕捞群体在高温海域(≥24℃)和低温海域(<24℃)有所不同,高温海域长鳍金枪鱼的个体相对较大;时间序列分析表明,长鳍金枪鱼CPUE同南方涛动指数具有相关性。
2007年05期 366-3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2 ] - 曹煜成;李卓佳;冯娟;
用半透膜法收集地衣芽孢杆菌Bacillus licheniform isDe株的胞外产物(Extracellu lar products,ECP),以匀浆离心法提取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的肝胰腺和肠道消化酶,将ECP和对虾消化酶提取液按1∶9(体积比)混合,研究不同温度、pH条件下ECP对对虾蛋白酶活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不同温度、pH条件下,试验组与对照组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即地衣芽孢杆菌ECP在体外条件下对对虾蛋白酶活性没有显著性影响;且试验组中芽孢杆菌ECP的添加量与其蛋白酶活性呈负相关。
2007年05期 372-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8 ] - 董晓慧;杨原志;郑石轩;张其华;
在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 ei的配合饲料中分别添加两种形式的铜——硫酸铜和蛋氨酸铜,添加量分别为10、30、50 mg/kg,饲喂凡纳滨对虾8周,并于试验的第4周末、第8周末取对虾称重,同时采集对虾的血清、肝胰脏和肌肉,测定其血清酚氧化酶(PO)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肝胰脏和肌肉中铜的含量。结果表明:1)4周时,硫酸铜各组虾的增重率和对照组无显著差异,蛋氨酸铜各组虾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量为10 mg/kg时,铜源之间增重率差异极显著;8周时,硫酸铜各组虾的增重率显著高于对照组,蛋氨酸铜各组虾的增重率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量为30 mg/kg时,铜源间增重率差异显著。2)两种铜源的各添加水平对对虾的成活率无影响。3)硫酸铜各组虾的PO、SOD值显著高于对照组,蛋氨酸铜各组虾的PO、SOD值极显著高于对照组;添加水平为10 mg/kg时,两种铜源对PO和SOD的影响差异极显著;添加水平为30 mg/kg时,两种铜源对SOD的影响差异显著。4)两种铜源的各添加水平对肌肉中的铜含量无显著影响;蛋氨酸铜各组虾的肝胰脏中铜含量极显著高于对照组,硫酸铜各组表现为随添加水平的增加,虾肝胰脏中铜含量极显著增加,10、30、50 mg/kg添加水平下,铜源对肝胰脏铜含量有极显著影响。对对虾生长、酶活、组织中铜含量的统计结果表明:铜源之间存在显著差异,蛋氨酸铜的营养效果好于硫酸铜;饲料中蛋氨酸铜的添加量为10 mg/kg时,即可满足对虾生长、免疫的需要。
2007年05期 377-3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8 ] - 柴晓杰;吕品;张宇;王丕武;
以大豆基因组DNA为模板,利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技术克隆了大豆胰蛋白酶抑制剂基因SKTI3的全长DNA片段,并将其构建到pMD18-T vector上。核苷酸序列测定结果表明:该基因片段全长654 bp,与已发表的SKTI3基因序列同源性达99%。将目的基因片段插入到pB I121 35S启动子下,构建重组质粒pB ISKTI3,采用冻融法将该重组质粒转入农杆菌EHA105中,获得了植物表达载体。
2007年05期 384-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