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焕亮,李梦河,李立萍,朱文慧
通过显微解剖、肉眼解剖、石蜡切片、光镜和扫描电镜观察等方法,系统观测全长5~395mm鲢标本730多尾,描述了鲢鳃耙和鳃耙网、腭褶、鳃耙管等滤食器官的形态学特点和数量性状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规律;论述了鲢滤食器官发育与摄食方式的转化、摄食器官的数量性状发育与适口食物和食物组成的转变、鳃耙间距在胚后发育过程中的变化、鳃耙管的功能、鲢对食物的选择性、鲢滤食器官发育与苗种培育阶段的划分和饲养生物学技术措施。为制定培育鲢苗种和饲养食用鱼生物学技术措施提供了理论依据。
1993年Z1期 1-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6 ] - 赵文,何志辉
1990~1991年间在三北地区盐度0.5~214 g/L的28个内陆水体采集了浮游轮虫水样。共检出59种轮虫。根据出现率和平均密度,下列13种是所调查盐水轮虫区系的主要种类:褶皱臂尾轮虫、角突臂尾轮虫、壶状臂尾轮虫、变异臂尾轮虫、盖氏晶囊轮虫、矩形龟甲轮虫、螺形甲龟轮虫、爱德里亚狭甲轮虫、方尖削叶轮虫、一种单趾轮虫、针簇多肢轮虫、长三肢轮虫和环顶巨腕轮虫。文中讨论了内陆盐水轮虫的种类组成、分布和盐度耐性,以及盐度、碱度、pH、离子系数与种类多样性之间的关系等问题。
1993年Z1期 20-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1 ] - 丁惠兰
<正> 我院于7月20日召开了第二次科技成果暨1992年学术论文表奖会,表奖了科技成果12项,学术论文78篇。通过这次会议对今后的科学研究工作和学术活动的发展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1993年Z1期 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 ] - 梁兆川,杨书葳,吴连秋,赵德树,邹波
本文研究分析了碧流河水库鲤和鲫的生长特性。用臀鳍第3根鳍条(假硬刺)作为鉴定年龄的材料优于鳞片。鳞片与之年轮比较,其吻合率:鲤4年轮组为81.8%,5年轮组为50%,6年轮组仅33.30/;鲫4年轮组为75%,5年轮组为28.6%,6年轮组下降为11.1%,7年轮组完全不一致。体长(L)与鳍条半径(R)增长呈指数关系,鲤L=0.5833R~(0.8716),鲫L=1.1965R~(0.6744)。鲤和鲫渐近体长分别为71.47cm和30.14 cm,渐近体重为7410.2 g和815.79 g。拐点年龄鲤t=6.15龄,鲫t=5.19龄。底栖动物现存量为1.62 g/m~2,鱼产潜力为8.1 kg/hm~2。鉴于水库春季水位仍将呈下降趋势,为维持和提高种群数量,必须注意其苗种的人工投放。
1993年Z1期 33-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6 ] - 王斌,李华,何幽峰
文内报导了引起中国对虾“红腿病”的两种新病原菌,这两种菌均从患“红腿病”病虾的心脏、血淋巴液或肝脏中分离获得,经系统分类法及DNA分子中(G+C)mol%测定分别隶属于哈氏弧菌和需钠弧菌。感染试验证实这两种菌均能侵入虾体引起红腿病并导致死亡,死亡率达90%以上。在感染死亡虾体内可再次分离到与感染用菌形态相同的菌体。
1993年Z1期 4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7 ] - 袁国青
从池养鲤为主到四大家鱼的形成,是我国渔业史与我国渔业科技史上的重要突破。对于突破的原因,从本世纪60年代到现在一种相当流行的看法是:唐代禁捕、禁食鲤的法律,促使人们去寻找新的养殖种类,从而草、青、鲢、鳙养殖业逐渐兴起与形成。本文从历史文献记载,从大量史料分析与科学论证,否定了上述论断,认为这一重大突破是我国生产力长期发展的结果,是我国渔业科学技术长期发展的结果,是商品生产价值规律推动的结果,唐代一度颁布的禁捕、禁食鲤律并非这一重大突破的主要原因。
1993年Z1期 49-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9 ] - 袁启书
本文根据国家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所规定的译名的基本原则和航海学中的定义,讨论了MP汉语译名中的错误,并提出正确的命名“纬距”及其涵义(在墨卡托海图上,某地纬圈至赤道的距离)。
1993年Z1期 54-5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 ] - 王吉桥,毛连菊,姜静颖,于滨海
作者观测了全长6.6~177.6 mm的鲤、鲢、鳙、草鱼苗和鱼种的饥饿致死时间及饥饿死亡时皮肤和肠的组织学及亚微结构变化。在水温18.0~23.0℃时,这几种鱼苗50%饥饿致死时间为7.3~12.0d,耐饥饿力由强至弱依次为:鲤(10.4~12.0d)>鳙(9.6 d)>草鱼(8.8 d)>鲢(7.3d)。夏花至春片鱼种的50%饥饿致死时间为15~271d。水温与鱼的饥饿致死时间呈负相关。饥饿致死的鲤苗皮肤破裂,指纹状细胞界限不清,排列散乱,粘液细胞小,神经丘萎缩;鲢、鳙鱼苗肠粘膜细胞核和细胞器或肿胀或萎缩或溃解。
1993年Z1期 58-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0 ] - 张国胜
本文报道了小型鱼类深虎鱼(Bathygobius fuscus)的心电图。采用双电极接近围心腔的方法导出,向口内灌流水模拟鱼的呼吸运动。实验表明心脏搏动电位与灌流强度成正比关系;心搏率几乎与灌流强度无关,主要受水温的影响,随着水温的升高,心搏率明显增加。本种鱼与陆上一般动物不同,其心搏率几乎与运动强度无关。
1993年Z1期 66-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 郭连喜,刘振才
本文报道了在水槽中,根据测得的水声信号数据,经数学回归法计算,以图解方式求导出直径为30~40 mm 3种小球体在3 MHz频率下的目标强度情况。所获得的结果可供研究用声学法探测和评估小物标(如虾)时参考使用。
1993年Z1期 7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 ] - 丁惠兰
<正> 我院教师齐作承承担的辽宁省水产局项目“垂直探鱼装置在我国北方冬季渔业生产中应用”,是根据超声波在不同介质中传播出现不同现象的基本理论,找到和解决了利用超声波在冰上探测鱼群的关键问题。经过3年的努力工作,于今年7月6日通过了省级鉴定。与会专家一致认为:该装置是我国北方水域冬季瞄准捕捞的必备仪器,填补了国
1993年Z1期 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 ] - 刘春明
本文对文氏桥正弦波振荡器的选频网络、放大器增益和典型振荡电路进行了理论分析,提出了改进其性能的具体方法。通过突验达到了理论和实际的基本统一,从而为文氏桥振荡器的设计提供了有用的依据。
1993年Z1期 75-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4 ] - 赵雅琴
本文从介绍故障的定义和类型出发,着重分析了几种典型故障情况和故障诊断的检测方法,这对机械设备的故障诊断和维修具有实际指导意义。
1993年Z1期 8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3 ] - 林学贵
本文简介水玻璃的生产技术,并着重阐述其在建筑方面的应用和发展趋势。
1993年Z1期 8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3 ] - 王绍堂,苗毓琴
鲟科鱼类是黑龙江干流重要经济鱼类。根据黑龙江鲟科鱼类资源现状、群体结构变动情况及其生物学特点.阐明了保护和发展黑龙江鲟科鱼类的必要性并提出了建议。
1993年Z1期 90-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