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04期 2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 ]
- 姜爱莉;刘雪梅;王长海;
分别用乙酸乙酯和超临界CO2提取柄海鞘Styela clava和玻璃海鞘C iona intestinalis中的油脂,得到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的海鞘油脂。对它们的氧化稳定性进行研究后发现:用超临界CO2提取的海鞘油脂纯度高,其中EPA和DHA含量均高于用溶剂法提取的油脂,而且具有更好的氧化稳定性,40℃氧化诱导期可达13.9 h(柄海鞘)和15.5 h(玻璃海鞘)。以海鞘油脂为底物,用OSI仪测定了几种丹参提取物对其的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丹参乙酸乙酯提取物(DS-2)对海鞘油脂具有很好的抗氧化活性,加入质量分数为0.04%的DS-2,可使海鞘油脂的氧化稳定性提高8~10倍,而且这些抗氧化成分对用溶剂法提取的油脂的抗氧化活性更高。
2005年04期 261-2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2 ] - 闫喜武;张国范;杨凤;梁峻;
于2004年确立了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莆田群体斑马蛤和两道红壳色品系,并对不同品系D形幼虫的生长、存活和变态及稚贝期和养成期的生长与存活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斑马蛤与两道红品系D形幼虫大小差异极显著(P<0.01),其它组间仅两道红组与对照组(混合壳色)D形幼虫大小差异显著(P<0.05);斑马蛤和两道红4日龄及7日龄幼虫的壳长均大于对照组(P<0.05),但斑马蛤和两道红之间壳长差异不显著(P>0.05);各组之间4日龄幼虫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但变态率斑马蛤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4日龄时,斑马蛤壳长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其它组间差异均不显著(P>0.05);66日龄时,斑马蛤和两道红壳长均显著大于对照组(P<0.05),但斑马蛤与两道红壳长差异不显著;135日龄时,两道红壳长明显大于斑马蛤和对照组(P<0.05),斑马蛤壳长也明显大于对照组(P<0.05);393日龄时,两道红壳长明显大于斑马蛤和对照组(P<0.01)。稚贝期和养成期的存活率均以斑马蛤最高,对照组次之,两道红最低。
2005年04期 266-2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9 ] - 赵文;殷旭旺;李柏弢;霍元子;刘青;
于2001年9月~2002年9月对大连黑石礁海区浮游动物的生态学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鉴定出桡足类13种,枝角类4种,其它为毛颚动物、被囊动物、轮虫和原生动物等,桡足类是浮游动物中的主要类群;浮游动物数量和生物量的周年变化基本上为单峰形,高峰期位于8月。回归分析表明,浮游动物数量的变化与水温有一定的相关性。此外,黑石礁海区浮游动物群落小型化趋势较为明显。
2005年04期 270-2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6 ] - 王春琳;丁爱侠;
首先根据急性毒性试验确定了硫酸铜对日本蟳Charybdis japonica的安全浓度为0.50 mg/L,然后进行了硫酸铜蓄积对日本蟳体内5种组织保护酶系统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日本蟳体内的保护酶系统由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组成,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未发现过氧化物酶(POD)的存在;各组织中SOD、CAT的酶活性显示出高度的组织特异性,SOD的酶活性依次为:心脏>鳃和肌肉>性腺>肝胰脏,CAT的酶活性依次为:性腺>肝胰脏>心脏>鳃>肌肉;日本蟳体内的保护酶在硫酸铜作用下发生了相应的变化,药物短时间胁迫能对酶产生一定的刺激作用,而长时间胁迫会抑制酶的活性;不同组织对硫酸铜的敏感性不同,鳃、肝胰脏和性腺对硫酸铜的敏感性大于心脏和肌肉的。
2005年04期 278-2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8 ] - 王吉桥;邓宏相;王秀新;刘海金;
将体重为(5.04±2.14)g、体长为(8.15±2.84)cm的白化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幼鱼饲养在容积38 L、底面直径17 cm的白色塑料桶中,放养密度为15尾/桶。试验共设7组,分别放入密度为0(对照组)、1、2、3 g/L的孔石莼Ulva pertusavar和3、5、7 g/L的角叉菜Pelvetua siliquosa,每组设3个重复,自然光照。30 d的生长试验表明,牙鲆与石莼混养能改善水质,促进牙鲆体色恢复。第二个阶段的试验,白化牙鲆仅与石莼混养,放养密度为10尾/桶。试验共设4组,每组放入石莼的密度(湿重)分别为4、3、2、0 g/L,记为H、I、J、K组,每组设3个重复。测定牙鲆的能量收支和体色恢复率(即试验结束和开始时白化鱼有眼侧正常体色的面积分别占试验结束和开始时有眼侧总面积的百分比之差)。经60 d的饲养,各组鱼的能量平衡式如下:H组100C=8.99F+5.66U+29.60R+46.33G(平衡率为90.58%);I组100C=7.20F+6.28U+33.20R+41.52G(平衡率为88.20%);J组100C=7.53F+7.13U+35.60R+36.62G(平衡率为86.88%);K组(对照组)100C=8.40F+7.04U+44.90R+29.91G(平衡率为90.25%),其中H、I、J 3个试验组鱼的生长能占同化能的比例分别比对照组的增加了16.42%、11.61%和6.71%;体色恢复率也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依次为I组>J组>H组>K组(对照组)。
2005年04期 283-2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5 ] - 邢殿楼;张士凤;吴立新;刘靖;蔡勋;
研究了饥饿(20 d)和再投喂(5 d)条件下泥鳅M 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的耗氧率、CO2排出率及排氨率的变化。结果表明: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泥鳅的耗氧率呈下降趋势,即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38μg/(g.h),下降了31%;CO2排出率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200μg/(g.h)降至饥饿结束时的120μg/(g.h),下降了40%;排氨率则呈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从饥饿开始时的6.049μg/(g.h)升至饥饿结束时的7.808μg/(g.h),增加了29.1%;氧氮比(O/N)表现出下降趋势,表明泥鳅在饥饿状态下,首先动用脂肪和蛋白质作为主要能源,而后主要利用蛋白质;呼吸熵(RQ)则表现为先上升后下降。恢复投喂后5 d,耗氧率和CO2排出率明显上升,均达到饥饿初始值(180μg/(g.h))的90%;排氨率继续上升,达到9.208μg/(g.h),比饥饿初始值提高了52.2%;O/N和呼吸熵均呈上升趋势。
2005年04期 290-2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5 ] - 徐力文;廖昌蓉;刘广锋;王江勇;
研究了氟苯尼考(florfen icol)对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Reeve稚鲍96 h的急性毒性,其LC50为(162.67±17.41)mg/L(95%置信限)。稚鲍中毒后的临床症状为:分泌大量黏液,附着力明显减弱,内脏团膨大,对外界刺激反应迟钝,呈麻痹状。组织切片观察结果表明:鲍消化腺和肾脏损伤严重,其它器官未见明显病变;随着浸浴时间和药物浓度的增加,消化腺中消化细胞空泡化,并与嗜碱性细胞逐渐从基膜脱落解体,管间结缔组织胶原纤维断裂,呈弥散状广泛坏死;肾腔上皮细胞萎缩,与基膜分离,腔体变小,微绒毛脱落,中毒严重时,肾上皮细胞融合,核解体消失。
2005年04期 295-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4 ] - 黄良敏;谢仰杰;张光后;胡家财;
对延迟投饵0~7 d的浅色黄姑鱼Nibea chui仔鱼的摄食、生长与存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当盐度为24.0~24.8、温度20.5~23.0℃时,仔鱼2日龄开口,于开口当天投饵及延迟投饵1、2、3、4 d,投饵后2 h内仔鱼的摄食率分别为30%、50%、30%、20%、10%,平均每尾鱼的摄食量分别为0.8、1.4、0.5、0.2、0.1个轮虫,延迟投饵5、6 d,摄食率均为0;2)延迟投饵0、1 d的8日龄仔鱼全长无显著差异(P>0.05),而与其它组仔鱼的全长则有极显著差异(P<0.01);3)延迟投饵0、1、2 d仔鱼的存活率相差不大,但延迟3 d以上仔鱼的存活率急剧下降;4)浅色黄姑鱼仔鱼的不可逆点(PNR)出现在仔鱼开口后第3天,开始投喂的最佳时间在仔鱼开口后的2 d之内。
2005年04期 300-30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9 ] - 王广军;吴锐全;谢骏;余德光;
研究了饲料中用豆粕替代部分鱼粉对军曹鱼Rachycentron canadum生长的影响。将初始体长为(12.77±1.03)cm、初始体重为(7.95±2.12)g的试验鱼随机分配在15个网箱中,每箱放30尾鱼。试验分5组进行,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用豆粕替代鱼粉的基础饲料,替代比例分别为0(对照组)、5%、10%、20%和30%,日投喂量按鱼体重的3%~5%。试验历时60 d,结果表明,当基础饲料中豆粕替代鱼粉的比例不超过10%时,对军曹鱼的相对增重率、饲料系数、成活率以及肥满度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为20%、30%时,则对军曹鱼的生长、增重率、饲料系数、成活率以及肥满度有显著影响(P<0.05);当替代比例为30%时,对内脏比才有显著影响(P<0.05)。考虑到基础饲料中已经含有20%的豆粕,建议军曹鱼饲料中豆粕与鱼粉的比例为1∶1.8。
2005年04期 304-3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5 ] - 唐富江;姜作发;董崇智;
于2003年秋季对乌苏里江上游黑斑狗鱼Esox reicherti的种群结构和生长特性进行了调查研究,共采集样本840尾。结果表明:该水域的黑斑狗鱼主要由6+龄以下个体组成,其中以3+龄以下个体为主。体长与体重之间的关系为W=0.0051L3.1023(r=0.9762);生长方程为Lt=120.17[1-e-0.1215(t+0.5983)],Wt=15139.22[1-e-0.1215(t+0.5983)]3.1023;生长拐点年龄t=8.7龄,拐点体重W=4531.7 g,说明黑斑狗鱼在8#龄前均能维持较快增长。鉴于目前的捕捞状况,应对4#~8#龄之间的个体适当加以保护。
2005年04期 308-31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4 ] - 金培涛;陈辅利;孟飞;谭丽莉;
研究了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处理生活污水去除有机物和脱氮除磷的效果,并分析了其性能机理。结果表明:出水中的化学耗氧量(COD)小于50 mg/L,对有机物的去除率为90%;NH4+-N浓度小于3 mg/L,对氨氮的去除率为88%;总磷(TP)浓度小于3 mg/L,对TP的去除率为30%;对悬浮固体(SS)的去除率接近100%。经处理后的水质能满足《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25.1-1989)。由于在复合式膜生物反应器前加置了厌氧反应器,出水中的NO2--N、NO3--N明显降低,对TP也有一定的去除效果,说明该生物反应器中的聚磷菌具有较高的摄取磷的能力。
2005年04期 312-3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8 ] - 胡国宏;孙广华;张雅斌;顾权;李刚;唐虹;范立翮;
根据对100个中期分裂相染色体的计数结果,确定怀头鲇Silurus soldatovi的2倍染色体数为2n=58。由所测得的核型参数和Levan等提出的染色体划分标准得出:中部着丝点染色体(m)为12对;亚中部着丝点染色体(sm)为8对;端部着丝点染色体(t)为2对;亚端部着丝点染色体(st)为7对。染色体总臂数(NF)为98,怀头鲇的核型公式为2n=58=24m+16 sm+14 st+4 t。
2005年04期 318-3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3 ] - 史航;王鲁民;
以辣素作为海洋附着生物防污剂,研究了3种辣素防污涂料对海水养殖网衣材料的防污效果。试验于2003年4~10月进行,分别将网片涂上辣素防污涂料(5#)、辣素-聚四氟乙烯(PTFE)(4#)、辣素-硅酸盐防污涂料(8#),对照组网片无涂料(9#),吊挂在试验海区的生产网箱之间,网片吊挂深度为2~3 m,间距为1.5 m左右。试验中,每月吊挂一块新的无涂料网片,用于调查不同季节附着生物的种类和附着情况;每月测量1次海水的温度及透明度,并对网衣进行拍照、称重,计算被污损生物附着的网片占总面积的百分比。结果表明,涂有3种辣素防污涂料的网衣增重比无涂料的对照网衣的增重要小得多,说明防污涂料的防污效果都比较好,尤其是辣素-硅酸盐防污涂料(8#)的防污效果最佳。
2005年04期 322-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40 ] - 袁士春;罗福才;张旭;
根据2001年农业部“渔船报废年限”项目调研的数据,研究分析了影响中国渔船经济寿命的一些因素,并以8154型拖网渔船为例,介绍了在不同因素影响下计算渔船经济寿命的方法,同时对钢质渔船的物理寿命进行了简要探讨。在综合考虑渔船经济寿命和物理寿命的关系以及当前实际需要的基础上,提出了确定渔船寿命的综合模糊评判方法。
2005年04期 326-3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 ] - 马莉莎;
主要研究了木质渔船总布置图及基本结构图中图线的合理使用,以及相关图线在AutoCAD软件中的自定义设置和图样的合理简化方法。实践表明,该法可以明显提高绘图效率,减少图面的繁琐。
2005年04期 331-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 ] - 于红;高艳萍;郭连喜;
提出了一种改进的两阶段提交协议,该协议通过增加本地写LOG的次数来减少信息交换量和阻塞次数,增加成功提交的次数和事务的成功率,提高了提交协议的性能。并对该协议中算法的正确性和性能进行了分析。
2005年04期 335-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7 ] - 张峰;
概述了棘皮动物体内防御机制的研究进展。棘皮动物体内具有识别不同异物的机制,体腔细胞具有吞噬、捕捉、包囊入侵外来微生物等多种功能,并介导棘皮动物有效的细胞免疫机制。棘皮动物在捕捉细菌、排出细胞物质、裂解颗粒细胞等过程中能够激活细胞的包囊反应。棘皮动物血淋巴中的溶菌酶、溶血素、类补体及凝集素等因子共同参与机体免疫反应,而感染反应能够诱导细胞因子的产生。体液免疫反应是棘皮动物抵抗微生物入侵的主要防御反应。
2005年04期 340-3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1 ] - 蔺玉华;耿龙武;吴文化;
对池塘养殖的2龄和3龄咸海卡拉白鱼Chalcalburnus chalcoides aralensis的鱼体组成及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龄和3龄鱼蛋白质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9.59%、16.39%,脂肪的质量分数分别为1.81%、6.72%;3龄鱼的含肉率为65.02%,17种氨基酸总量为19.129%(鲜重,质量分数,下同),必需氨基酸含量为8.916%,其中赖氨酸Lys极为丰富(2.195%),4种鲜味氨基酸总量(8.549%)明显高于其它鱼类,而谷氨酸G lu含量最高(4.087%);用气相色谱仪测得3龄鱼含有17种脂肪酸,其中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最高(24.1108 mg/g),其次为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22.3932 mg/g),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最少(10.2916 mg/g)。
2005年04期 345-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5 ] - 黄冬梅;蔡友琼;毕士川;沈晓盛;
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了南美白对虾Penaeus vannam ei和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中残留的氯霉素。比较了用不同方法处理样品对检测结果的影响,通过对检测范围、精密度、回收率等项目的测定,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结果表明:氯霉素标准液为50~4050 ng/L时,具有良好的线性关系;板间变异系数小于16.4%,样品测定的变异系数为9.4%~13.8%;用乙腈水溶液方法提取的回收率(84%~116%)比用乙酸乙酯提取的回收率(62%~92%)高。
2005年04期 349-3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6 ] - 朱新平;陈焜慈;谢刚;陈永乐;李新辉;刘毅辉;杜合军;郑光明;
对在养殖池塘中培育珠江斑鳠Mystus guttatus亲鱼和人工繁殖的主要方法进行了总结,并提出:斑鳠雌、雄亲鱼的外观特征可作为鉴别其性成熟度的依据;对斑鳠雌鱼进行人工催产时宜分2次注射(间隔时间为24h),第1针注射PG(鲤)+LRH-A+DOM,第2针注射LRH-A+DOM+HCG。对斑鳠进行人工授精后,在水温27.5℃的条件下,受精卵约经17h30m in进入原肠期,胚胎孵化时间约为55h。
2005年04期 352-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5 ] - 2005年04期 357-3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