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一、本刊是以刊载海洋、水产及其相关学科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水生生物、生物技术、水产增养殖与病害防治、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水产捕捞、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航海技术与轮机管理、渔船设计与制造等学科的研究论文、综述和研
2012年04期 v.27 2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 ] - 姚杰;
<正>《大连海洋大学学报》(原名《大连水产学院学报》)创刊于1980年4月,1986年在国内公开发行,1989年在国内外公开发行。33年来,共出版27卷、110期,已发表论文1635篇。《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是以刊载海洋、水产及其相关学科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主要刊登水生生物、生物技术、水
2012年04期 v.27 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常亚青;封妮莎;王轶南;丁君;刘志敏;穆小虎;
强壮弧菌Vibrio fortis是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的一种致病菌。为建立强壮弧菌的PCR检测方法,根据强壮弧菌gyrB基因的高度变异区序列设计引物,筛选出特异性强的3对引物VF-6、VF-7及VF-8,分别对强壮弧菌S0907及20株参比菌株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均对强壮弧菌扩增出与预期大小一致的目的基因片段且参考菌株无扩增条带。以不同稀释度的菌悬液制备的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VF-6、VF-7及VF-8可检测的最低细菌浓度分别为4.1×104、4.1×103、4.1×102 cfu/mL;对不同稀释度的细菌DNA模板进行PCR扩增,结果显示,3对引物VF-6、VF-7及VF-8可检测的最低DNA含量分别为1.4、0.14、0.014 pg/μL。试验结果表明:3对引物的特异性均较好,但灵敏度存在差异,其中以VF-8为引物的PCR检测方法最佳;使用以VF-8为引物的PCR检测方法对实验室养殖海胆及其生境样品进行初步检测,健康海胆、养殖海水及投喂的海带均为阴性,而自然海域海水中带有一定量的强壮弧菌。
2012年04期 v.27 289-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5 ] - 仇雪梅;吴领知;郭晓黎;张伟杰;丛玉婷;常亚青;宋坚;刘洋;王秀利;
采用RT-PCR、PCR-SSCP等分子生物学技术和关联分析等方法对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intermedius CYP51基因的cDNA序列进行了克隆和单核苷酸多态性分析。结果表明:虾夷马粪海胆的CYP51基因包括一个1 491 bp的开放阅读框,编码496个氨基酸;其开放阅读框的第161个核苷酸处存在1个单核苷酸多态性,即核苷酸发生了A→G突变。关联分析结果表明,该单核苷酸多态性与虾夷马粪海胆的体质量、性腺质量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P<0.05)。本研究中首次克隆了虾夷马粪海胆CYP51基因的cDNA序列并进行了SNPs分析,研究结果可为虾夷马粪海胆的分子标记辅助育种提供参考。
2012年04期 v.27 294-2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 赵文;李睿;
应用线粒体12S rRNA基因序列对4个地理品系的西藏拟溞(纳木卡错品系、色林错品系、班戈湖品系、赛里木湖品系)进行分子系统发育研究,并结合GenBank中7种相近溞类的12S rRNA基因序列探讨了西藏拟溞的分子系统进化关系。结果表明,在4个品系西藏拟溞的4条12S rRNA基因序列中,A、T、G、C的平均含量分别为31.9%、32.45%、17.33%和17.95%,A+T的含量64.35%,G+C的含量为35.28%,A+T的含量明显高于G+C的含量,符合节肢动物A、T含量高的特点。聚类分析结果表明,西藏拟溞和其他溞属枝角类动物有着明显的遗传差异,说明西藏拟溞在枝角类生物学研究中有其独特的地位。遗传多样性计算结果表明:在4个品系的西藏拟溞中,纳木卡错品系与色林错品系以及纳木卡错品系与班戈湖品系的遗传相似性均较高,达98%左右;班戈湖品系与纳木卡错品系间的遗传距离最小,仅为0.0126,班戈湖与赛里木湖间的遗传距离最大,为0.0199;与其他溞属枝角类相比较,4个品系西藏拟溞种内差异相对不明显,而与其他溞种间的差异显著,西藏拟溞有着较高的遗传多样性水平。研究表明,12S rRNA基因序列包含有可靠的进化信息,可作为西藏拟溞种类鉴定良好的分子标记,同时利用这种分子标记法从分子系统进化方面证明了Daphnia tibetana和Daphniopsis tibetana Sars应分属于不同的种。
2012年04期 v.27 300-3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1 ] |[下载次数:151 ] - 王斌;周雅飞;张兴;郑峰伟;高钰婷;何洁;周一兵;
采用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的基础培养基,从原油污染的沿海滩涂土壤中分离筛选具有降油性能的细菌;采用柴油培养基测定分离菌株对柴油的原始降解率;通过在柴油培养基中添加不同浓度的葡萄糖(0、1、2、4、8、16 g/L),及不同浓度的酵母膏、蛋白胨、尿素、硫酸铵(以氮计,浓度为0.5、1、2 g/L)和磷酸二氢钠(0、4、8、12 g/L)后,测定分离菌株的降油性能;鉴定分离菌株并研究其生长特性。结果表明:共分离到5株能以原油为唯一碳源生长的细菌,其中1株原始降油率最高(19.0%),编号为Y-3;在添加1 g/L以上葡萄糖时,Y-3菌株降油率升高,添加4 g/L葡萄糖时达最高(79.9%);酵母膏和蛋白胨可提高Y-3菌株的降油率,尿素、硫酸铵和磷酸盐对降油率影响不明显;根据形态学、生理生化鉴定以及16S rDNA序列分析,确定Y-3菌株为恶臭假单胞菌Pseudomonas putida,Y-3菌株的最适生长温度为30℃,最适生长pH为8,适宜生长NaCl浓度为0~30 g/L。
2012年04期 v.27 306-3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5 ] - 刘海映;王冬雪;姜玉声;陈雷;
在实验室条件下,观测了盐度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 Z9~Z11期假溞状幼体存活和摄食的影响。设置盐度骤变和渐变两组试验,骤变试验以27为基础盐度,将假溞状幼体直接放入盐度为51、48、45、42、39、36、33、30、24、21、18、15、12、9的海水中;渐变试验盐度分别从24和33开始,每隔12h降低(低盐渐变)和升高(高盐渐变)一次盐度值,变化幅度为1,直至口虾蛄假溞状幼体全部死亡。以体长为5.19~8.91 mm(平均体质量为0.058 g)的鲜活糠虾作为饵料。试验结果表明:当盐度骤变到18~36时,口虾蛄假溞状幼体比较适应,24 h时成活率在77.8%以上;盐度骤变情况下,24 h半致死盐度为15.94和41.13;假溞状幼体适应骤变盐度的低盐度和高盐度极限分别为12和48,适应渐变盐度的低盐度和高盐度极限分别为6和54;当盐度低于15或高于45时,口虾蛄假溞状幼体基本不摄食,盐度为27、30和33时,假溞状幼体的摄食量明显高于其它盐度组。综合考虑成活率和摄食两方面的因素,培育口虾蛄Z9~Z11期假溞状幼体的适宜盐度为27~33。
2012年04期 v.27 311-3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0 ] - 姜志强;张志明;赵翀;李丞;姜柏桥;孙阳;
通过对大连海域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的繁殖力、卵径分布、性腺指数(GSI)和肝指数(HSI)进行周年调查,确定出太平洋鳕的繁殖期,分别测定了不同发育期太平洋鳕性腺、肝脏和肌肉的生化组成、能量密度变化,并观察了不同发育期太平洋鳕性腺和肝脏的组织学变化。结果表明:大连海域太平洋鳕的卵巢从12月开始进入第Ⅳ期,至翌年2月份排放;精巢处于Ⅳ、Ⅴ期的时间较长,11月份就有达到成熟的个体;从太平洋鳕肝脏组织学的变化来看,脂滴的体积变化很大,说明在繁殖过程中,肝脏经历了一个脂肪先积累又被大量消耗的过程;太平洋鳕在繁殖过程中,各个组织的能量密度变化较小,但粗蛋白、粗脂肪、粗灰分等成分变化较大。研究表明,太平洋鳕性腺发育的脂肪主要可能来源于肝脏,而肌肉蛋白的下降可能充当了性腺发育中蛋白质的主要来源。
2012年04期 v.27 315-3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2 ] - 刘胥;席文秋;姚俊刚;赵艳红;郑岩;田盛君;张丽华;孙娜;李永函;
于2010年11月—2011年3月,连续5个月对辽河三角洲4个海水越冬池(3#、4#、5#、7#)冰下浮游动物的种类组成及其数量进行调查和研究。结果表明:越冬池冰下浮游动物主要由原生动物、轮虫、桡足类和环节动物多毛类组成,桡足类为主体。其中,原生动物主要有旋回侠盗虫Strobilidium gyrans、单环栉毛虫Didinium balbianii、妥肯丁拟铃虫Tintionnopsis toxantinensis、粘游仆虫Euplotes muscicola和恩茨筒壳虫Tintinnidium entzii,各池平均为285.03 ind./L;轮虫主要有喜冷疣毛轮虫Synchaeta lakowitziana和喜盐疣毛轮虫S.tavina,个别池塘还发现褶皱臂尾轮虫Brachionus plicatilis和尖削叶轮虫Notholca acuminata,各池平均为116.87 ind./L;桡足类主要有近亲真宽水蚤Eurytemora affinis、太平真宽水蚤E.Pacifica、细巧华哲水蚤Sinocalamus tenellus、左指华哲水蚤S.laevidactlus和长毛基齿哲水蚤Clausocalanus furcatus,各池平均为62.87 ind./L;多毛类仅利氏才女虫一种,均为幼虫,各池平均为32.56 ind./L。4个越冬池中都有一定数量的桡足类,当其大量繁殖(>100 ind./L)时,会严重影响越冬池的现存氧,本试验采用水泵筛绢网抽滤法,有效地控制其数量,保证了冰下水体的溶氧。
2012年04期 v.27 321-3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 ] - 李雅娟;钱聪;印杰;高敏;高养春;刘博;王玉生;
以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通过染色体计数法,对二倍体泥鳅与天然四倍体泥鳅正交(2n×4n)、反交(4n×2n)杂交后代的早期胚胎、6月龄及12月龄阶段的染色体数目进行了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早期胚胎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7~81、67~82,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100、100个)中,染色体数目为75的整三倍体众数百分比最高(22%,20%),此外还有大量染色体数目<75的亚三倍体(37%,51%)和染色体数目>75的超三倍体(41%,29%);6月龄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8~79、66~80,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58、63个)中,整三倍体(3n=75)众数百分比最高(26%,41%),此外还有大量亚三倍体(34%,49%)和超三倍体(40%,10%);12月龄正、反杂交后代的染色体数目为68~82、69~83,在良好的中期分裂相(71、50个)中,三倍体(3n=75)众数百分比最高(28%,54%),此外还有大量亚三倍体(48%,20%)和超三倍体(24%,26%)。研究表明,二倍体泥鳅与天然四倍体泥鳅正、反杂交后代均出现大量能存活的非整三倍体个体,并随养殖时间的延长,非整三倍体率呈下降趋势。
2012年04期 v.27 326-3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1 ] - 李伟;陈文;佟长青;孔亮;曲敏;谭成玉;金桥;李丹彤;
采用Cellulose DE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100分子筛层析及TSK G3000PWXL凝胶色谱柱HPLC从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中分离纯化出具有N-乙酰半乳糖酰胺(N-acetyl-D-galac-tosamine,GalNAc)和猪胃黏蛋白(Mucin from porcine stomach,PSM)特异性的菲律宾蛤仔凝集素(简称为MCL-T)。SDS-PAGE分析结果表明,MCL-T的相对分子量为148 000,含有62 000和36 000的亚基。抑菌试验结果表明,MCL-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和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有较高的抑菌活性。对MCL-T中Trp残基、-S-S-、-SH以及Tyr残基进行化学修饰后,MCL-T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菌活性丧失;对其-S-S-进行化学修饰后,MCL-T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影响不大,而对其-SH、Trp残基和Tyr残基进行化学修饰后,MCL-T对枯草芽孢杆菌的抑菌活性丧失。研究表明,MCL-T肽链上的氨基酸残基状态与其抑菌活性有关。
2012年04期 v.27 333-3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9 ] - 李丹彤;吴振海;李悦;王树敏;朱莹;
通过DEAE-纤维素52离子交换层析、Sephadex G-200凝胶层析,从海刺猬体腔液中分离纯化海刺猬Glyptocidaris crenularis凝集素(简称为GCL),并对其部分性质和色氨酸的化学修饰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还原与非还原SDS-PAGE上,GCL都显示单一蛋白质条带,其相对分子量为94 462;GCL对人O型、兔、鸡、狗红细胞均具有血凝活性,对兔和狗红细胞的血凝活性最强,但对人A、B、AB型及鲫红细胞无血凝活性;GCL血凝活性在温度为4~33℃时最高,经36℃热处理10 min后,GCL对兔红细胞的血凝活性保留25%,经48℃加热10 min后,其血凝活性完全丧失;GCL血凝活性在pH为7.5~8.5时最高;Ca2+对GCL血凝活性无抑制作用,EDTA和Mg2+对其血凝活性有抑制作用;GCL血凝活性不被所测试的α-乳糖、D-果糖、D-半乳糖、D-甘露糖、D-葡萄糖和γ-球蛋白所抑制,但被蔗糖和麦芽糖所抑制,最小抑制浓度分别为40 mmol/L和20 mmol/L;用N-溴代丁二酰亚胺(NBS)对GCL分子中的色氨酸(Trp)残基进行化学修饰,有5.1个Trp残基被修饰,修饰后其血凝活性丧失75%,表明Trp残基是GCL血凝活性的重要组成部分。
2012年04期 v.27 338-3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4 ] - 陈勇;田涛;赵子仪;刘永虎;杨军;陈辰;
将用凝石胶凝材料制作的水灰比为0.60、0.55、0.49、0.44的4种凝石供试体和相同水灰比的4种水泥供试体同时投放到同一海域中进行150 d的生物附着对比试验,每隔30 d观察并测定1次供试体表面附着生物的种类和生物量。结果表明:1)投放第30天时,凝石供试体与水泥供试体均无生物附着;第60天、第90天、第120天时,两种供试体表面附着生物的种类相同,均为10种;第150天时,两种供试体表面附着生物的种类相同,均为13种,主要有孔石莼Ulva pertusa、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虾夷马粪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矮拟帽贝Patelloida pygmaea等。2)投放第60天和第90天时,凝石供试体附着生物总量低于水泥供试体,但第90天时,凝石供试体附着生物量的增加速度明显快于水泥供试体;第120天时,凝石供试体附着生物总量已超过水泥供试体;第150天时,凝石供试体附着生物量平均值为344.85 g/cm2,水泥供试体附着生物量平均值为260.15 g/cm2,凝石组明显高于水泥组。3)投放第150天时,4种水灰比的凝石供试体附着生物量平均值分别为58.63、79.32、89.66、117.25 g/cm2,可见在试验范围内,凝石供试体表面附着生物量随着水灰比的降低即凝石胶凝材料含量的增加而增大。试验表明,凝石胶凝材料作为人工鱼礁的造礁材料在生物附着方面比水泥具有优越性,因而凝石胶凝材料作为人工鱼礁造礁材料具有实用性。
2012年04期 v.27 344-3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0 ] - 张国琛;张倩;齐妍;母刚;
为解决微波真空连续干燥扇贝柱中出现的由于物料内部及边缘过热而导致的感官恶化、收缩率大、复水率低等问题,进行了变功率间歇方式干燥扇贝柱的试验研究。在真空度保持90 kPa不变,微波功率密度分别为1、2、3、4 W/g,微波间歇比分别为10s-on/20s-off、20s-on/10s-off和连续工作的试验条件下,研究了微波真空干燥扇贝柱的干燥时间、收缩率、复水率、感官品质等。结果表明:变功率干燥及间歇干燥对扇贝柱干燥速度有显著影响;间歇干燥对扇贝柱的收缩率、复水率、感官品质有明显影响;与连续干燥相比,适宜微波功率下的间歇干燥可避免焦糊、结壳现象,能改善干制品品质;本试验条件下,微波功率密度为3 W/g,间歇比为10s-on/20s-off时,变功率微波真空间歇干燥可获得很好的干品品质,扇贝柱湿基含水率达到13%需时190 min,收缩率为56.07%,复水率为66.80%。
2012年04期 v.27 350-3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3 ] - 李秀辰;牟晨晓;母刚;李丰;
对小球藻Chlorococcum sp.和金藻Dicrateria zhanjiannsis的回流式、气液加压气浮采收工艺进行了研究,通过单因子和综合因子试验,探讨了微藻液位高度、藻液流量、溶气压力和气体流量对微藻采收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微藻液位高度对小球藻和金藻采收效果的影响最显著;当微藻液位高度、藻液流量、溶气压力或气体流量分别为1.2 m、400 L/h、0.6 MPa或120 L/h时,微藻可获得较好的采收效果;小球藻Ⅰ、小球藻Ⅱ和金藻的最大采收率分别为60.3%、68.1%和65.4%。试验结果显示,在不改变藻液pH值和不添加絮凝剂的条件下,利用回流式、连续加压气浮技术对微藻进行采收,采收效果优于传统气浮采收。
2012年04期 v.27 355-3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6 ] - 陈昌平;赵云鹏;李玉成;董国海;郑艳娜;
运用刚体运动学原理及集中质量方法,建立了双体组合式网箱浮架、网衣、锚绳及浮子的受力运动方程数学模型,利用物理模型试验对数学模型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所建立的数学模型具有较好的可靠性及准确性。在此基础上运用数学模型,计算了在不同波流工况下,双体组合式网箱的锚绳受力、浮架运动及网衣变形。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工况下,三类锚绳相比,连接锚绳受力最大,锚碇锚绳受力次之,网格锚绳受力最小;各种工况下,三类锚绳的受力随流速、波高的增加有不同程度的增加,随周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减小;浮架中心点水平方向运动幅度总体表现为随流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竖直方向运动幅度总体表现为随流速的增加略有减小,浮架中心点水平、竖直方向运动幅度随波高、周期的增加均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浮架倾角随流速的变化不明显,随波高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随周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减小;网衣体积损失率总体上表现为随流速的增加有一定程度的增加,波高、周期变化对网衣变形影响较小。
2012年04期 v.27 360-3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6 ] - 郭显久;张国胜;耿春云;
根据海洋微藻显微图像的特点,利用图像处理技术给出了自动统计海洋微藻数量的方法。该方法首先对微藻图像进行小波去噪,并对去噪后的图像通过形态学的膨胀运算进行增强;然后利用最大类间方差法和形态学的开运算对增强后的图像进行分割;最后对分割后的二值图像进行微藻区域标记,统计出在图像中的微藻数量,进而计算出水体中微藻的浓度。利用本文中所给出的方法编写了海洋微藻数量自动统计软件,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可行。
2012年04期 v.27 368-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5 ] - 于红;冯艳红;李放;孙庚;栾曙光;
避风型渔港的合理规划对减少台风造成渔业的损失具有重要意义。建立了中国东南沿海避风型渔港规划问题的数学模型,并对该模型的复杂度进行了分析,利用渔船就近避风的原则,提出了一种优先考虑最短回港时间的启发式算法,并用中国东南沿海实际的渔港及渔船数据进行了计算,用调研数据对算法的运行效果进行了评估。试验结果表明,本算法具有较好的准确度。
2012年04期 v.27 373-37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7 ] - 吕显强;陶冶;杨文莲;杨松;吴俊峰;石云峰;
针对船舶电力负荷计算输入数据多、表格设计复杂等问题,提出了一种利用MFC基于对象模型的表格计算系统,采用View对象负责表格的绘制和各种项目的计算,利用编辑框定位方式来模拟手工表格输入的过程,有效地避免了基于Form-Control法输入数据和最终打印效果不一致的缺陷,实现了所见即所得。View-Document对象模型能够独立处理表格数据,并支持打开、保存和打印操作,该系统具有可视化和仿真操作能力,实例显示具有较高的执行效率和应用效果。
2012年04期 v.27 377-3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4 ] -
<正>~~
2012年04期 v.27 3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