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欢迎关注


综述

  • 人工集鱼装置对黄鳍金枪鱼生物学及其生态学影响的研究进展

    叶圣杰;朱国平;

    随着人工集鱼装置(FAD)在热带大洋海域的广泛使用,金枪鱼围网渔业产量大幅增加,但同时也造成了诸多生态影响。为了更好地了解人工集鱼装置对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生物学与生态学产生的影响,从人工集鱼装置下黄鳍金枪鱼的行为方式,生物学与生态学影响,以及全球针对人工集鱼装置的管理等方面,总结了近30年来国内外关于人工集鱼装置与黄鳍金枪鱼相互关系的研究成果。结果表明:人工集鱼装置的大规模使用可能会潜在地影响黄鳍金枪鱼原有的行为规律,但因标志、个体数量和试验时间等因素的限制,影响的程度和方式尚需进一步研究;人工集鱼装置会影响到黄鳍金枪鱼种群的健康与生长以及摄食习惯;一些新技术和手段(水下声学装置、标志放流、卫星定位等)的发展也促进了该领域的研究,但无法掌握鱼群较长时间内的行为规律,标志放流技术,尤其是档案式标志放流将成为将来研究的主要方式,同时应将研究重点从对单个人工集鱼装置的研究提升到对网络式分布的人工集鱼装置上,从而阐明人工集鱼装置是否会对黄鳍金枪鱼的行为产生交互影响,漂流人工集鱼装置的相关研究也应进一步加强;全球针对人工集鱼装置渔法的管理日趋严格,各区域性渔业管理组织和沿海国出台的相关措施也使得人工集鱼装置渔法的前景呈现较大的不确定性。

    2017年03期 v.32 373-38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4 ]

  • 氟苯尼考对三疣梭子蟹不同组织中ABC转运蛋白基因(ABCG)表达量的影响

    于旋;任宪云;李健;刘萍;高保全;刘九美;窦全伟;

    为研究氟苯尼考(FLR)对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不同组织中ABC转运蛋白基因(ABCG)表达量的影响,采用RACE法进行了三疣梭子蟹ABCG基因克隆并对其生物学进行了分析,采用荧光定量PCR法进行了不同浓度(20、40、80 mg/kg)氟苯尼考对三疣梭子蟹肝胰腺、鳃和肌肉中ABCG相对表达量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ABCG基因全长c DNA序列为2473 bp,共编码578个氨基酸;三疣梭子蟹ABCG不含信号肽,具ABC转运家族蛋白的典型结构域,包括1个高度保守的核苷酸结构域(NBD)和1个疏水性跨膜区(TMD),为半转运子;同源性及系统进化分析表明,三疣梭子蟹ABCG与中国对虾、凡纳滨对虾的ABCG聚为一支,具有较高的亲缘关系;不同浓度的氟苯尼考对三疣梭子蟹肝胰腺、鳃、肌肉中ABCG表达均具有诱导作用,且呈时间剂量效应,由此推测,三疣梭子蟹ABCG蛋白参与氟苯尼考的代谢转运过程。本研究结果可为揭示甲壳动物ABCG转运蛋白对抗生素的转运机制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03期 v.32 255-26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 刺参4个功能基因的表达分析

    顾晨雷;周晓旭;刘洋;于海龙;孔德荣;宋坚;仇雪梅;常亚青;王秀利;

    为研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的生长发育,采用实时定量PCR方法,对刺参腱生蛋白基因、胶原蛋白α2基因、整合蛋白αV基因和整合蛋白βL基因等4个候选功能基因不同月龄的组织表达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刺参12、13、14月龄时,腱生蛋白基因在刺参肠、管足、呼吸树、皮肤、体壁、体腔液细胞、疣足和纵肌等8个组织中均有不同程度的表达,其中在体腔液细胞和呼吸树组织中的表达量较高(P<0.05);胶原蛋白α2基因在刺参管足、呼吸树、体壁、疣足和纵肌组织中的表达量随月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其中在呼吸树组织中表达量最高,在纵肌、疣足、体壁、肠和体腔液细胞等组织中的表达量逐渐降低;整合蛋白αV基因在纵肌组织中的表达量随月龄的增加而逐渐增加;整合蛋白βL基因在皮肤、体壁、疣足和管足组织中的表达量较低。本研究结果为深入研究刺参这4个功能基因提供了参考。

    2017年03期 v.32 262-2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1 ]
  • 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

    袁洪梅;杨长奎;杨凤;闫喜武;

    为确定海湾扇贝Argopecten irradias育苗用水的水质指标,进行了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幼体存活和生长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pH为8.20~8.30、水温为21.5~22.5℃、盐度为27~28条件下,总氨态氮对海湾扇贝受精卵孵化率的24 h半数有效浓度(EC_(50))为3.089 mg/L(非离子氨态氮NH_3-N=0.194mg/L),最大毒物允许浓度(MATC)为0.86~1.80 mg/L(非离子氨态氮NH_3-N=0.054~0.113 mg/L);在pH为7.95~8.10、水温为23~25℃、盐度为27~28条件下,总氨态氮对浮游期幼虫(2日龄)存活的48 h半致死浓度(LC_(50))为7.801 mg/L(NH_3-N=0.342 mg/L),96 h LC_(50)为2.445 mg/L(NH_3-N=0.107mg/L),144 h LC_(50)为1.294 mg/L(NH_3-N=0.057 mg/L);对浮游期生长的144 h EC_(50)为2.023 mg/L(NH_3-N=0.089 mg/L);浮游期的MATC为0.37~0.66 mg/L(NH_3-N=0.016~0.029 mg/L);总氨态氮浓度≤2.03 mg/L(NH_3-N≤0.089 mg/L)时,均有幼体变态为稚贝;变态期(眼点出现至变态成稚贝)幼体眼点出现率的192 h EC_(50)为1.460 mg/L(NH_3-N=0.064 mg/L),变态率的408 h EC_(50)为1.927 mg/L(NH_3-N=0.085 mg/L)。研究表明,根据各个时期的EC5推测,海湾扇贝育苗期间,在pH为7.95~8.10条件下总氨态氮浓度控制在0.40 mg/L(NH_3-N=0.018 mg/L)以下最佳,本研究结果为完善海湾扇贝生态学及育苗期间的水质调控技术提供了参考。

    2017年03期 v.32 268-2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1 ]
  • 光照、水温和密度对厚壳贻贝稚贝群聚性的影响

    徐嘉康;彭莉华;高伟;沈和定;梁箫;杨金龙;

    为研究光照、温度和个体密度对厚壳贻贝Mytilus coroscus稚贝群聚性产生的影响,分别在光照强度为0、10、20、60、200μmol/(m~2·s),海水温度为13、18、23℃,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为5、10、20、30、50个/培养皿(相当于0.28、1.64、3.27、4.91、8.18个/mL)条件下,进行3因素交互作用试验。结果表明:厚壳贻贝稚贝密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正相关(r=0.736),密度越高稚贝的群聚率越高,群聚性越强;同样,光照对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具有极显著影响(P<0.0001),但光照强度与群聚率呈极显著负相关(r=-0.675),光照越强稚贝的群聚率越低,群聚性越差;海水温度对稚贝的群聚性无显著性影响(P>0.05);光照、密度和水温三者的交互作用极显著影响厚壳贻贝稚贝的群聚性(P<0.0001)。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厚壳贻贝稚贝附着机制的研究及水产养殖稚贝中间培育提供理论基础和技术支撑。

    2017年03期 v.32 275-27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3 ]
  • 不同生态因子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曹善茂;梁伟锋;刘钢;李晓雨;

    为研究岩扇贝Crassadoma gigante的代谢生理状况,为其人工育苗和规模化养殖提供依据,采用不同生态条件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和排氨率进行了相关研究。结果表明:温度、盐度、pH和体质量对岩扇贝幼贝耗氧率、排氨率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在试验温度为6~22℃时,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大;经回归分析,体质量(X)与耗氧率或排氨率(Y)均呈负相关幂指数关系,岩扇贝幼贝单位体质量的耗氧率、排氨率随体质量的增大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盐度(24~3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3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盐度(30~36)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的耗氧率与排氨率先随pH(7.0~8.0)的升高而增大,在盐度为8.0时达到最大值,而后随pH(8.0~9.0)的升高而降低;岩扇贝幼贝一昼夜的耗氧率及排氨率最高峰均在13:00,耗氧率和排氨率最低峰均在1:00。本研究结果可为岩扇贝的生理生态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3期 v.32 280-2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7 ]
  • 饲料中亮氨酸和异亮氨酸交互作用对牙鲆消化酶及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

    王莉苹;姜志强;孙梦蕾;司滨;韩雨哲;陈飞;暴宁;

    为研究饲料中亮氨酸(Leucine,Leu)和异亮氨酸(Isoleucine,Ile)的交互作用对牙鲆Paralichthys olivaceus肠道消化酶及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的影响,以含50%全鱼蛋白牙鲆幼鱼饲料中氨基酸组成为参考,设2个Leu水平(分别占饲料干物质的2.58%和5.08%),并将其分别与3个Ile水平(分别占饲料干物质的1.44%、2.21%和4.44%)交互制成6种试验饲料(LL-LI、LL-MI、LL-HI、HL-LI、HL-MI、HLHI);以初始体质量为(2.69±0.04)g的牙鲆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6个组,每个处理组设3个重复,分别投喂含不同Leu和Ile水平的上述6种试验饲料;60 d的流水养殖试验结束后,测定牙鲆肠道消化酶(蛋白酶和脂肪酶)及肝脏免疫相关酶(总抗氧化能力T-AOC、过氧化氢酶CAT、超氧化物歧化酶SOD、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活力。结果表明:高Ile饲料组肠道消化酶活力显著高于中间水平Ile饲料组(P<0.05),且饲料中高水平的Leu可降低肠道消化酶活力(LI组除外);在低Leu处理组,当Ile≥2.21%时,随着饲料中Ile含量的增加,肝脏中CAT、SOD、ACP和AKP活力显著提高(P<0.05);但在高Leu处理组,当Ile≥2.21%时,CAT、SOD和AKP活力随饲料中Ile水平的升高显著降低(P<0.05)。研究表明,Leu和Ile间存在交互作用,并显著影响牙鲆肠道消化酶及部分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且在低Leu(2.58%)水平与高Ile(4.44%)水平(LL-HI饲料组)交互作用下,牙鲆肠道消化酶及肝脏免疫相关酶活力均为最高。

    2017年03期 v.32 287-2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8 ]
  • 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

    宁军号;秦宇博;胡伦超;张伟杰;李磊;常亚青;宋坚;

    为探讨水温骤降和缓降胁迫对褐篮子鱼Siganus fuscescens血液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水温骤降试验以24℃为对照,将体质量为(37.12±5.60)g的试验鱼由24℃直接浸入20℃海水中,适应1 h取样,维持24 h后将剩余试验鱼浸入16℃海水中适应1 h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1 h取样;水温缓降试验水温由24℃按1℃/3 h的降温速度降至20℃,维持3 d取样,以此类推直到水温降至8℃维持3 d取样,并测定试验鱼血液的各种生理生化指标。结果表明:在水温骤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红细胞(RBC)、血红蛋白(HGB)、红细胞压积(Hct)在8℃时均显著降低(P<0.05);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KP)活力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ALT活力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AKP活力在20℃时显著升高;谷草转氨酶(AST)活力呈波动变化,在各控温点均显著升高(P<0.05);血清葡萄糖(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胆固醇(CHOL)、总蛋白(TP)、白蛋白(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甘油三酯(TG)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在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肌酐(CREA)含量在20℃时显著升高(P<0.05)。在水温缓降试验中,试验鱼血液中RBC、HGB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ALT活力在12℃时显著升高并达最大值,AST活力在20、12℃时显著升高,AKP活力除16℃组外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GLU含量在8℃时显著升高,CHOL含量在16、12℃时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TG、TP和CREA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不同之处是TP含量不能恢复至初始水平;ALB含量除20℃时外,其他控温点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本试验条件下,褐篮子鱼能够存活的最低温度为12℃,8~9℃是褐篮子鱼的致死温度下限。

    2017年03期 v.32 294-30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0 ]
  • 高温、低盐对菲律宾蛤仔免疫能力的影响

    杨东敏;张艳丽;丁鉴锋;杨凤;霍忠明;聂鸿涛;闫喜武;

    为查明温度(21、30℃)和盐度(7、15、32)互作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免疫能力的影响,对不同温度和盐度条件下试验0、3、6、12、24、48、72 h时,体质量为(14.8±0.731)g蛤仔的血细胞数、血淋巴吞噬能力和渗透压,以及血清中溶菌酶(LZM)、碱性磷酸酶(AKP)活性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以各指标0 h水平为对照,常温常盐组(21℃,32)蛤仔各指标在0~72 h内虽有波动,但变化并不显著(P>0.05);各试验组蛤仔血细胞数有不同的变化趋势,72 h时,常温低盐组(21℃,7)蛤仔恢复初始水平,而常温中盐组(21℃,15)、高温中盐组(30℃,15)和高温常盐组(30℃,32)蛤仔血细胞数最终仍未恢复,高温低盐组(30℃,7)蛤仔虽在24 h时恢复初始水平,但在48 h时全部死亡;高温常盐组蛤仔吞噬能力先升高后降低在72 h时仍低于初始水平(P<0.05),2个中盐组和常温低盐组蛤仔吞噬活性最终恢复,而高温低盐组蛤仔吞噬活性在24 h时仍处于较高水平(P<0.05);各试验组蛤仔LZM活性在72 h时均显著高于初始水平(P<0.05);常温中盐组蛤仔AKP活性在3 h出现最大值,最终所有试验组AKP在72 h时恢复初始水平;2个中盐组和2个低盐组蛤仔渗透压均逐渐降低,而高温常盐组蛤仔渗透压逐渐升高,在72 h时均未恢复初始水平。研究表明,温度升高的同时降低盐度,将会对贝类免疫能力造成严重的影响,这可能是夏季滩涂贝类死亡率较高的一个重要原因。

    2017年03期 v.32 302-30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82 ]
  • 两种壳色文蛤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

    方军;肖国强;张炯明;柴雪良;滕爽爽;

    为了解文蛤Meretrix meretrix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获得具有优良遗传性状的群体,以经过7年群体选育的F_4代黑斑文蛤和红色文蛤为试验对象,采用相关性分析、主成分分析和通径分析等统计方法,对两种文蛤进行了壳长(X_1)、壳高(X_2)、壳宽(X_3)对活体质量(Y)的影响分析,建立了壳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影响的最优回归方程。结果表明:两种文蛤表型性状差异不大(P>0.05),但壳性状对活体质量的主要影响因子不同,壳高和壳宽是决定黑斑文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而壳长是决定红色文蛤活体质量的主要因素(P<0.01);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得到最优回归方程Y_(黑斑)=-8.308+0.361X_2+0.391X_3,Y_(红色)=-8.389+0.500X_1,回归关系和偏回归系数均达极显著水平(P<0.01)。本研究结果对生产实践中两种文蛤的选育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2017年03期 v.32 310-31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5 ]
  • 冷休克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单倍体的条件优化

    周贺;张蕊;徐其征;麻天宇;江振华;庄子昕;高俊;姜志强;李雅娟;

    为探索无需卵子失活仅用冷休克方法诱导雄核发育单倍体,以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为研究对象,试验选用L_9(3~4)设计,进行3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处理温度设为0、2、4℃,处理持续时间设为30、45、60 min,处理起始时间设为2、5、8 min,共9个试验组,并对其后代采用单个胚胎染色体计数法进行染色体数目统计及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冷休克诱导得到的单倍体率最高为第7试验组和第9试验组,分别为受精后8 min在4℃下处理30 min和受精后5 min在4℃下处理60 min,单倍体率分别为86.7%和80.0%;根据正交试验直观分析结果,得出冷休克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单倍体的3因素最优组合为处理温度4℃、处理持续时间60 min、处理起始时间8 min;影响冷休克诱导单倍体的3因素主次顺序为处理温度>处理起始时间>处理持续时间;微卫星分析结果表明,单倍体携带的遗传基因全部为父本的遗传基因。研究表明,仅用冷休克方法可以成功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单倍体,雄核发育单倍体率高达86.7%,为进一步研究诱导红鳍东方鲀雄核发育二倍体奠定了基础。

    2017年03期 v.32 316-32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3 ]
  • 虾夷扇贝苗种培育水中可培养细菌群落分析

    孙雪莹;刘继晨;李明;赵学伟;梁峻;孙丕海;马悦欣;

    为研究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is苗种培育过程中幼体发育5个时期苗种培育水中(受精卵期水样W1,担轮幼虫期水样W2,D型幼虫期水样W3,壳顶幼虫期水样W4,稚贝期水样W5)可培养细菌的群落组成,采用传统培养方法,从每个水样分离细菌30株,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鉴定细菌。结果表明:分离的150株细菌可归为2门、3纲、6目、9科、10属、22种;在门水平,W1~W5的优势门均为变形菌门,其次为厚壁菌门;在属水平,假交替单胞菌属为所有水样第一优势属,此外,W1的优势属依次为交替单胞菌属、弧菌属和海杆菌属,W2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Cobetia,W3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交替单胞菌属和芽孢杆菌属,W4的优势属依次为交替单胞菌属、芽孢杆菌属和弧菌属,W5的优势属依次为弧菌属、Pseudophaeobacter、芽孢杆菌属和赤杆菌属。研究表明,扇贝幼体不同发育时期苗种培育水中所含可培养细菌种类比较丰富,细菌群落结构存在差异。

    2017年03期 v.32 323-32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4 ]
  • 总氨态氮对太平洋鳕仔稚鱼的急性毒性研究

    傅泽;王华;刘萱;冷金慧;耿聪;何亚;曹冰;姜志强;

    为确保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人工育苗生产过程中的水质安全,采用换水式水生生物毒性试验方法,研究了总氨态氮对不同规格(体长4.37、4.88、5.83、7.46 mm)太平洋鳕仔稚鱼的急性毒性。结果表明:在水温为8.5~10.0℃、pH为7.96~8.14、溶氧为7.0~8.0 mg/L、盐度为29~30条件下,水中总氨态氮对不同日龄太平洋鳕仔稚鱼的毒性不同;对于4、15、22和35日龄的太平洋鳕仔稚鱼,水中总总氨态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11.518、9.576、1.982、0.959 mg/L,对应非离子氨态氮的安全浓度分别为0.219、0.182、0.038、0.018 mg/L。研究表明,随着太平洋鳕仔稚鱼个体的发育,其对水中总氨态氮的耐受能力逐渐降低。

    2017年03期 v.32 329-3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3 ]
  • 夏秋季太湖4个控藻区鳙体内微囊藻毒素累积分析

    高鸽;周游;王小林;沈振华;陈永进;徐东坡;

    为探讨微囊藻毒素(Microcystin,MCs)对水产品食用安全性的影响,于2015年6月向太湖4个控藻区(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乌龟山)水体中投放规格约3 g/尾的鳙Aristichthys nobilis幼鱼,8—11月每月中旬从各控藻区固定采集鳙样本15尾,分别测定水体、鳙不同组织和器官中MCs的含量,并结合各控藻区的水质指标分析了MCs在鳙体内的累积规律及影响因子。结果表明:4个控藻区鳙不同组织和器官中总MCs含量依次为肌肉>肝胰脏>血清,且肌肉、肝胰脏中累积的总MCs极显著高于血清(P<0.01);肌肉、肝胰脏和血清中MCs的累积在不同控藻区间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鳙肌肉、肝胰脏和血清中MCs的累积月份间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水温和藻类胞内MCs含量对血清、肝胰脏和肌肉中MCs的累积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体长对血清、肝胰脏中的MCs累积也有极显著影响(P<0.01);蓝藻爆发期间,MCs含量较高,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的MC-LR日允许摄入量,4个湖区中每日人均可摄入鳙肉229.62~977.20 g,并不会给人类健康造成危害。本研究可为微囊藻毒素在鳙体内不同组织、器官的积累效应和水产品食用安全风险评估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3期 v.32 334-3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9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0 ]
  • 大连市金州海带养殖区理化因子动态及营养状况评价

    柴成林;袁洪梅;张瑜;王晔;杨凤;孙丕海;

    为调查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养殖区的水质状况,选取大连市金州正明寺和登沙河两个典型海带养殖区,以及登沙河附近排污口海区,研究了海带养殖期间各理化因子的动态,并对水质进行了评价。结果表明:在水温为(5.90±5.10)℃、透明度为(1.2±0.4)m、pH为8.12±0.09、溶解氧(DO)饱和度>90%的条件下,海带生长良好,养殖中后期无机氮(DIN)和可溶性活性磷(DIP)明显下降;单因子污染指数法评价表明,3个海区的DO、COD_(Mn)、pH均符合国家二类水质标准,DIN、DIP含量在养殖前期超标,最高达四类或超四类海水水质;综合营养状况评价表明,两养殖海区均属贫营养水体,主要表现为氮限制,而污水口海区为富营养水体,DIN含量高,呈较严重的磷限制;有机污染指数评价表明,登沙河水质良好率为80%,正明寺为60%,污水口为40%,因此,养殖中后期按照合适的氮磷比例适当施肥将对海带生长有利。本研究结果可为完善海带的健康养殖技术、评价海带养殖的生态作用以及海区的合理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2017年03期 v.32 342-34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3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 海水养殖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评估初探

    王媛;刘述锡;

    为研究海水养殖业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通过分析海岛生态系统本身所具有的脆弱性,探讨了海水养殖活动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的影响机制。根据海岛生态系统的特点,将海岛生态系统划分为岛陆子系统、潮间带子系统和近海子系统;采用指标评价法构建VDS(暴露—敏感—适应)框架,初步探索了海水养殖业对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影响的评估指标体系和评价方法。本研究结果可为今后海水养殖影响下的海岛生态系统脆弱性评估工作提供思路。

    2017年03期 v.32 349-3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29 ]
  • 菲律宾蛤仔闭壳肌组织学及其蛋白特性

    张龙;刘俊荣;田元勇;姜梦云;刘慧慧;郑尧;宋扬;刘金洋;

    为探讨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的加工特性与肌肉蛋白质特性的关系,对菲律宾蛤仔闭壳肌的组织形态、肌原纤维蛋白(Myofibrillar,Mf)的分布特性,以及与其低温凝胶化相关的特性等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闭壳肌肌纤维具有高度同向性,横纹肌呈直线柱状,平滑肌呈螺旋柱状;利用SDSPAGE电泳对两种类型肌肉的蛋白分布分析显示,横纹肌肌浆蛋白组分中存在相对分子质量为23 000的差异蛋白,且溶出更多的粗丝蛋白,平滑肌的Mf组分中存在标志性蛋白Myorod,且副肌球蛋白含量高,肌球和原肌球蛋白含量低,肌动蛋白含量接近;整个闭壳肌Mf的溶解性依赖于离子强度和有无三磷酸腺苷(Adenosine Triphosphate,ATP)的添加;Ca~(2+)-ATPase活性在中等离子强度(KCl浓度为0.30 mol/L)时最高,偏离中等离子强度后活性逐渐降低;参与交联的蛋白包括肌球蛋白、副肌球蛋白、原肌球蛋白,离子强度越高交联作用越显著。本研究结果可为探究经济贝类软体可食部位蛋白特性提供参考。

    2017年03期 v.32 356-3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4 ]
  • 水流作用下平面金属网衣水阻力特性数值模拟

    陈昌平;王文;郑佳成;郑艳娜;史宪莹;刘昌凤;

    为研究养殖用金属网衣多孔小直径网状结构的水动力响应特性,采用计算流体动力学原理,基于Navier-Stokes方程及大涡模拟(LES)湍流模型,并运用ABAQUS/CFD模块中的Gauss-Seidel耦合方法进行了水流作用下网衣的流固耦合计算,在试验验证的基础上,得到了不同目脚尺寸和网线直径组合条件下锌铝合金网衣的平面受力计算结果。结果表明:当网衣目脚尺寸由25 mm增加到35、45 mm时,3种网线直径对应的网衣受到的水阻力值平均减小幅度分别为29.15%和43.79%;当网线直径由2.5 mm增加到3.2、4.0 mm时,3种目脚尺寸对应的网衣受到的水阻力值平均增加幅度分别为27.01%和55.84%。本研究结果可为进一步探究金属网箱在波流作用下的整体受力变形提供理论参考。

    2017年03期 v.32 363-3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30 ]
  • 规则波和不规则波在刚性植物区波能衰减的试验研究

    张明亮;张洪兴;徐红印;李晋;赵楷宾;乔会婷;

    为深入了解湿地植物对近岸波浪的耗散作用,通过物理模型方法,对规则波和不规则波越过岸坡前刚性植被水域的波能衰减进行了试验研究。结果表明:当波浪通过植物区时,有效波高在植物区内逐渐衰减,规则波和不规则波波高消减率分别为29.8%和31.4%;在植物分布密度、波浪周期等参数相同的情况下,刚性植物高度为40 cm,有效波高为8、6、4 cm时,不规则波衰减率分别为41.3%、37.3%和31.3%,规则波有效波高衰减率分别为35%、30.8%和26.1%,无论是规则波还是不规则波,可见入射波浪的波高越大,消波作用越明显;刚性植被高度为40、20 cm植物区的波高(6 cm)衰减率分别为32.3%和21.0%,植物高度越大,波能消减作用效果越好,同样的参数条件,波高h=30 cm的波高衰减率为14.6%,h=40 cm的波高衰减率为9.9%,水深为30 cm时的消波作用优于水深为40 cm时的消波作用,随着水深的增加消波效果降低。本研究结果对于湿地刚性植物与波浪间的相互作用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

    2017年03期 v.32 369-3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3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8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