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刘冉阳;高磊;张兴志;杨文文;赵俊彦;赵宝;于海杰;许吉祥;刘璐;彭金霞;王玲玲;宋林生;
为了解广西北海大风江水域环境对养殖香港牡蛎(Crassostrea hongkongensis)健康状况的影响,分别在2023年9—10月进行了3次调查研究,并对水体理化环境因子、浮游微藻种类、细菌丰度、香港牡蛎能量储备和氧化应激等指标进行了检测和分析。结果表明:9月河口水域温度为28.1℃,盐度为20.89,水体中总细菌和弧菌丰度分别为7.22×10~8、1.49×10~7cells/L,硅藻丰度较高(约为1.3×10~7cells/L),优势种为中肋骨条藻(Skeletonema costatum),养殖香港牡蛎鳃组织中丙二醛(MDA)含量为9.60 nmol/mg prot,闭壳肌中糖原和葡萄糖含量分别为6.18 mg/g和2.59μmol/g; 10月河口水域温度下降,盐度上升,水体总细菌和弧菌丰度下降,分别为4.97×10~7、1.40×10~4 cells/L,硅藻丰度下降至4.3×10~5cells/L,养殖香港牡蛎鳃组织MDA含量为1.02 nmol/mg prot,闭壳肌糖原和葡萄糖含量降低至2.49 mg/g和1.94μmol/g; 10月河口上游水域温度和水体总细菌丰度与同期河口水域相近,但盐度和弧菌丰度均相对较低,硅藻丰度升高,养殖香港牡蛎的闭壳肌糖原和葡萄糖含量升高。研究表明,9月大风江河口水域养殖的香港牡蛎处于较高的氧化应激状态,可能与高温、高细菌和弧菌丰度等多重环境压力相关;10月河口水域养殖牡蛎的环境胁迫压力和氧化应激状态有所改善,但饵料藻类丰度的降低导致其糖原含量下降,应对环境变化的抵抗力减弱;10月大风江河口上游水域盐度低、饵料藻丰度高,养殖香港牡蛎处于相对健康状态。
2024年04期 v.39 551-5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8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3 ] - 张美燕;朱伟娟;刘志刚;王章;曹建萌;卢迈新;可小丽;
为了探究罗非鱼(Oreochromis spp.)感染无乳链球菌(Streptococcus agalactiae)前后血浆蛋白的差异表达及其相关的信号通路,选取体质健康、规格统一的吉富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 GIFT,体质量为150 g±10 g)86尾,随机分成两组,试验组鱼体腹腔注射浓度为5×10~7 CFU/mL的无乳链球菌WC1535菌液100μL,对照组鱼体腹腔注射无菌PBS溶液100μL,攻毒6 h后,采集两组罗非鱼的血浆,利用蛋白组学技术分析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的血浆差异表达蛋白,并分别对差异表达蛋白进行GO和KEGG富集分析。结果表明: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共鉴定出751个蛋白,其中显著差异蛋白34个,包括9个显著上调,25个显著下调;GO功能注释显示,这些差异蛋白主要与结合、运动、催化等功能有关;KEGG富集通路分析显示,差异蛋白在肌动蛋白细胞骨架调节、MAPK信号通路、癌症中心碳代谢和癌症相关蛋白聚糖等通路显著富集。研究表明,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前后,其血浆差异蛋白主要富集于鱼体能量代谢、细胞运动和免疫调节等相关的信号通路,该结果为进一步研究罗非鱼感染无乳链球菌的相关分子机制提供了基础数据。
2024年04期 v.39 559-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3 ] - 谢晓晨;王博;姜嘉琳;赵欣妍;李佳希;邱显博;霍忠明;方蕾;
为筛选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具有潜在益生效果的细菌,从健康蛤仔(平均体质量为14.51 g±1.18 g)肠道分离得到可培养细菌,利用体外平板试验检测其产酶能力,从中筛选产酶菌株并进行形态学观察和分子鉴定;利用平板计数法绘制吸光度值-菌体数标准曲线,检测细菌对酸和胆盐的耐受性;通过对蛤仔幼贝进行攻毒,检验其安全性;最后通过养殖试验,检验其对蛤仔幼贝的益生作用。结果表明:从健康蛤仔肠道分离出1株同时具备产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能力的细菌(命名为C26);菌株C26为革兰氏阴性菌,鉴定为假交替单胞菌属(Pseudoalteromonas);在pH>4.5、胆盐质量浓度为0~0.1 g/100 mL的条件下,菌株C26具有良好的耐受性;菌株C26对蛤仔幼贝无致病性,且可显著提高蛤仔幼贝的增重率(P<0.05)。研究表明,筛选出的菲律宾蛤仔源假交替单胞菌C26对蛤仔具有安全性,并对蛤仔具有益生作用,该菌为丰富蛤仔益生菌菌种资源提供了有益参考。
2024年04期 v.39 568-5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2 ] - 崔晓玉;张云雷;张金勇;孙艺;王媛;李宏俊;
为了从分子技术水平探讨渤海与北黄海重要河口鱼类构成及多样性分布情况,利用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对渤海与北黄海的12个重要河口进行了鱼类群落多样性研究。结果表明:渤海海域共检测出鱼类74种,隶属于2纲19目41科57属,其中,鲈形目(45%)占比最大,北黄海共检测出鱼类76种,隶属于2纲19目42科59属,其中鲈形目(42%)占比最大;渤海与北黄海鱼类多样性指数变化趋势相似,但渤海的多样性指数低于北黄海,表明北黄海具有较丰富的鱼类多样性;基于Bray-Curtis距离的NMDS分析和ANOSIM检验显示,渤海与北黄海鱼类群落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P=0.001);相比于传统鱼类多样性调查方法,环境DNA宏条形码调查在灵敏性、非破坏性和成本效益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适用于鱼类多样性调查。研究表明,北黄海相较于渤海具有更高的鱼类多样性;环境DNA宏条形码技术适用于鱼类多样性调查,可对渔业资源调查结果进行补充,在鱼类多样性调查中具备大范围业务化应用前景。
2024年04期 v.39 578-5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88 ] - 孙珮琦;杨济淞;秦玉雪;薛佳欣;常一凡;于晓明;陈雷;
为研究海水酸化对口虾蛄(Oratosquilla oratoria)生长、摄食、呼吸代谢的影响,以体质量(10.90±0.33)g的口虾蛄为研究对象,设置对照组(pH 8.10)及3个酸化处理组(pH 7.90、pH 7.70、pH 7.50),饲养49 d后,测定口虾蛄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机体含肉率、日摄食量、存活率及耗氧率、排氨率。结果表明:海水pH对口虾蛄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机体含肉率、日摄食量、存活率、耗氧率、排氨率影响显著(P<0.05);口虾蛄的体质量增长率、特定生长率、机体含肉率随pH下降而下降,日摄食量随pH下降而升高;口虾蛄的耗氧率和排氨率随pH下降而升高,而O∶N值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试验结束时,各组口虾蛄的存活率分别为98.41%±0.72%、98.10%±0.68%、97.74%±0.80%、95.31%±1.25%,其中pH 7.50组的存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海水酸化对口虾蛄摄食、生长产生不利影响,且影响了口虾蛄的呼吸代谢,随着pH的降低,口虾蛄的耗氧率、排氨率逐渐升高。
2024年04期 v.39 589-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9 ] - 何静怡;郑伟;黄卉;岑剑伟;赵永强;王田;魏涯;郝淑贤;杨少玲;陈琛;
为探究淡水鱼类低温保活运输技术中的基础数据,以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为试验对象,以梯度降温方式,将水温从室温23~25℃降至24~12℃,设置盐度为0.5~5,保活48 h后检测草鱼的血清生化指标、抗氧化指标含量及水体中总氨氮质量浓度。结果表明:草鱼的临界温度为6~8℃,半休眠温度为16℃,盐度不应超过3;16℃下草鱼应激迟缓,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较低,草鱼存活率最高,保活48 h时血清中AST、ALT、COR、GLU含量较低,SOD、CAT、GSH-Px酶活力最高,MDA含量较其他试验组显著降低(P<0.05)。盐度为1~2时,水体中氨氮质量浓度较低,草鱼存活率最高,草鱼血清中所测各生化指标含量低于盐度3时水平,保活48 h抗氧化酶活性较高,MDA含量较低。皮尔森和曼特尔检验分析显示,温度对草鱼血清COR、GLU和GSH-Px,盐度对ALT、AST、COR、GLU、SOD的影响更显著。研究表明,在16℃水温条件下,控制适当盐度,可改善水质,有利于草鱼有水长途运输,温度为16℃、盐度为1~2的水体更适合草鱼长途运输。通过本试验所得关于草鱼保活的关键参数,为大宗淡水鱼类活运提供数据基础。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相关暂养及运输规范提供理论参考。
2024年04期 v.39 597-6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9 ] - 吴玮杰;徐啟洲;万通;贾亮;程熙;李典中;白志毅;
为构建耐高温性状的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杂交群体,以芜湖、建湖、滆湖3个克氏原螯虾群体完全双列杂交的9个F_1群体为亲本,通过自交获得F_2群体[滆湖♀×建湖♂(GJ)、建湖♀×滆湖♂(JG)、滆湖♀×芜湖♂(GW)、芜湖♀×滆湖♂(WG)、建湖♀×芜湖♂(JW)、芜湖♀×建湖♂(WJ)、滆湖♀×滆湖♂(GG)、建湖♀×建湖♂(JJ)、芜湖♀×芜湖♂(WW)],采用耐热性(upper thermal tolerance, UTT)、心率的阿伦尼乌斯拐点温度(arrhenius break temperatures, ABT)作为评定指标,并结合临界温度法(critical thermal methodology, CTM)、半致死时间(half leathaltime, LT_(50))等方法,比较了9个F_2群体对高温的耐受性,并进一步分析了克氏原螯虾UTT值、ABT值与体质量等性状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各群体UTT值排序为GW>GJ>WJ>JG>GG>WW>WG>JW>JJ,且GW群体UTT值显著高于其余群体(P<0.05);各群体ABT排序为GW>WJ>WW>WG>JW>JJ>JG>GJ>GG,且GW群体ABT显著高于其余群体(P<0.05);各群体CTMax排序为GW>WJ>GJ>GG>WW>JG>JW>WG>JJ,且GW、WJ、GJ群体显著高于其余群体(P<0.05);各群体LT_(50)排序为GW>GJ>WJ>JG>WW>GG>JW=JJ>WG;不同规格克氏原螯虾个体之间耐热性(UTT)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即克氏原螯虾虾苗耐热性显著高于初达上市规格的商品虾(P<0.05);克氏原螯虾热胁迫前后心率均与体质量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21和-0.15(P<0.05)。研究表明,滆湖♀×芜湖♂(GW)群体4个耐高温指标均优于其他群体,与UTT等指标相比,采用ABT指标测定对个体损害小,更适用于良种选育。
2024年04期 v.39 606-6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2 ] - 李一;吴雪莹;钟勇;庾娜;黄瑜;王蓓;简纪常;蔡佳;
为探究尼罗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钙结合蛋白S100P基因(OnS100P)的功能,根据从罗非鱼头肾转录组获得的OnS100P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克隆得到OnS100P,并对其推导的氨基酸序列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研究其在不同组织中的定位和表达水平及Poly (I∶C)刺激后该基因在各个组织中的表达模式,并表达与制备了重组蛋白,用于孵育尼罗罗非鱼头、肾、淋巴细胞后研究其对炎症因子转录的调控作用。结果表明:OnS100P基因CDS长度为288 bp,可编码96个氨基酸,含有S100蛋白家族的保守结构域;系统进化树结果分析表明,尼罗罗非鱼同斑马丽鱼(Maylandia zebra)的S100P具有较高的同源性;组织分布分析显示,OnS100P在尼罗罗非鱼的不同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以肌肉和鳃的表达量最高;经Poly (I∶C)刺激后,罗非鱼肠道、头肾和脑组织中OnS100P表达水平显著升高且刺激24 h后达到高峰;制备的OnS100P重组蛋白(rOnS100P)可诱导肾淋巴细胞MIF、IL8、TNF-β及IL1-β的表达。研究表明,OnS100P氨基酸序列具有S100保守结构域,与其他S100蛋白家族成员类似,可通过调节淋巴细胞炎症因子的表达影响鱼类的免疫应答。
2024年04期 v.39 613-6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4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1 ] - 吴佳倩;周康奇;张彩群;韦小凯;叶华;彭金霞;林勇;覃俊奇;陈忠;罗辉;韦嫔媛;何苹萍;潘贤辉;
为探究雄、雌梨形环棱螺(Bellamya purificata)形态性状与体质量性状的相关性,从广西南繁水产良种基地采集了1 007只梨形环棱螺,鉴定性别并测量其体质量、壳宽、壳高等11个性状,并对其进行相关分析、通径分析及多元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梨形环棱螺各形态性状与各质量性状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性水平(P<0.05);雄性、雌性梨形环棱螺全湿质量均主要受到壳高影响,通径系数均为0.927;雄性梨形环棱螺的软体质量主要受壳高影响(0.904),而雌性主要受壳宽影响(0.899);雄性梨形环棱螺肌肉质量主要受体螺层高的影响(0.899),雌性主要受到壳宽、壳口宽、体螺层高、螺旋部高的共同影响;壳高对雄、雌梨形环棱螺全湿质量和雄螺软体质量的单独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489、0.281、0.561;壳宽对雌性梨形环棱螺软体质量、肌肉质量单独决定系数最大,分别为0.190、0.080;体螺层高对雄性梨形环棱螺的肌肉质量单数决定系数最大,为0.601。研究表明,雄、雌梨形环棱螺的全湿质量、软体质量、肌肉质量均具有良好的选育潜力;在选育更高全湿质量、软体质量时,应选择壳高作为关键形状;当肌肉质量作为选育目标时,雄螺应以体螺层高为主要选择性状,雌螺则应综合考虑壳宽、壳口宽、体螺层高的影响。本研究通过逐步多元回归对雄、雌梨形环棱螺的全湿质量、软体质量、肌肉质量建立了较优的方程式,为后续的梨形环棱螺良种选育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
2024年04期 v.39 622-6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0 ] - 杨玉祥;宋可心;杨光;马晓娜;解思琦;刘子烁;冯志华;
为实现水中磷酸盐、氨氮的吸附去除,将牡蛎壳粉和高岭土以质量比3∶1比例混合,在不同条件(MgO添加量:0%、2%、4%、8%、12%;温度:0、600、700、800、900、1 000℃)下制备并筛选出吸附效果最佳的改性牡蛎壳粉,通过扫描电镜、傅里叶红外光谱仪、比表面与孔隙度分析仪和X射线衍射仪对改性牡蛎壳粉进行表征。采用动力学模型和等温吸附模型拟合吸附过程,并分析初始pH、吸附柱对改性牡蛎壳粉、磷酸盐和氨氮吸附的影响。结果表明:MgO添加量为8%,煅烧温度为800℃时,改性牡蛎壳粉吸附性能最佳,对磷酸盐的去除率分别为91.7%(海水)和82.25%(淡水),对氨氮的去除率分别为36.67%和47.71%;改性牡蛎壳粉对磷酸盐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和Freundlich模型,最大磷酸盐吸附量分别为108.37(海水)、101.99(淡水)mg/g,对氨氮的吸附符合Langmuir模型,最大氨氮吸附量分别为0.27(海水)、0.38(淡水)mg/g;酸性条件有助于磷酸盐的吸附,中性条件则更利于氨氮的吸附;在吸附柱中改性牡蛎壳粉对氨氮和磷酸盐的吸附量分别为0.12、78.95 mg/g(海水)和0.17、70.34 mg/g(淡水);应用其处理入海口污水中磷酸盐和氨氮,去除率分别为96.83%、9.7%,出水达到Ⅰ类水标准。研究表明,改性牡蛎壳粉成本低,具有高效去除水中磷酸盐和氨氮的应用潜力。
2024年04期 v.39 634-6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5 ] - 郑雪;曹淑青;申元;刘高;李纯诚;李晓丽;
为了解大连海域底栖海藻群落组成与分布现状,于2019—2023年对大连黄海、渤海海域共15个站位的大型底栖海藻开展调查,并对海水环境因子进行监测与影响效应分析。结果表明:大连海域底栖海藻共计4门165种,其中,蓝藻门(Cyanophyta)2种、红藻门(Rhodophyta)84种、褐藻门(Phaeophyta)42种、绿藻门(Chlorophyta)37种,外来种共计11种,除裙带菜(Undaria pinnatifida)、海带(Laminaria japonica)外,其余9种为外来入侵物种;底栖海藻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2.96~4.86,平均值为4.28;Pielou均匀度指数(J)为0.74~0.95,平均值为0.89;Simpson优势度指数(C)为0.86~0.98,平均值为0.96;底栖海藻的种类及生物量季节变化呈现出春季>夏季>冬季>秋季的特征,海藻种类空间变化呈现出低潮带>中潮带>潮下带>高潮带的特征;RDA分析结果显示,溶解氧(DO)、盐度(SAL)和pH是显著影响大连海域海藻生长与分布的主要环境因子(P<0.05)。研究表明,相对于大连黄海、渤海海域北部边界,大连中部、南部海域的海藻多样性明显提高,海藻入侵种也明显增多。本调查结果可为大连海域海藻的资源保护、开发利用及外来入侵种防范管理提供科学参考。
2024年04期 v.39 648-6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 崔久儒;薛国进;尹增强;杨济淞;李国星;孙珮琦;田涛;程前;刘永虎;
为了解黄海北部大长山岛海域许氏平鲉(Sebastes schlegelii)的资源动态,确定资源可持续利用策略,根据2011—2019年大长山岛海域现场调查数据,分析了许氏平鲉体长与体质量的关系,建立了体长生长和体质量生长方程,评估了大长山海域该种类的资源量,模拟分析了不同管理策略下许氏平鲉的单位补充量怀卵量(Egg Production per Recruitment, EPR)与单位补充量产卵亲体生物量(Spawning Biomass per Recruitment, SBR)的变化。结果表明:大长山岛海域许氏平鲉的体长体质量关系式为W=4×10~(-5)L~(2.934 4)(R~2=0.918 9),渐进体长L_∞=425 mm,渐进体质量W_∞=2 064.5 g,生长参数K=0.23 a~(-1),t_0=-0.58 a,体质量生长的拐点年龄为4.1 a;资源群体的总死亡系数、自然死亡系数和捕捞死亡系数分别为1.34、0.208 9和1.311 1 a~(-1),临界年龄为5.7 a,资源生物量为1 084.68 t;休渔期设为3—5月较合理,此时EPR值将恢复到67.54%、SBR值为85.35%。研究表明,大长山岛海域许氏平鲉资源处于过度捕捞状态,群体低龄化明显,产卵亲体的产卵量严重不足,亟需进行科学管理。
2024年04期 v.39 657-6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7 ] - 丁鹏;邹晓荣;丁淑仪;白思琦;张亚文;
为探讨海洋环境因子对黄鳍金枪鱼(Thunnus albacares)资源丰度的影响,利用中水集团13艘延绳钓渔船2016—2019年的渔业数据,结合海表面风速(WS)、叶绿素a浓度(Chl a)、涡动能(EKE)、0~500 m水层温度(T)和盐度(S)等19个环境因子,经过相关性分析筛选出叶绿素a浓度等11个海洋环境因子;采用卷积神经网络(CNN)、BP神经网络、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LSTM)、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BiLSTM)、卷积神经网络结合双向长短期记忆网络模型(CNN-BiLSTM)分别对筛选的海洋环境因子和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关系进行研究并对比模型的预测性能。结果表明,在筛选后的11个海洋环境因子中,100 m水层温度、200 m水层盐度、300 m水层温度和纬度相对重要性指数之和约占55%,为影响黄鳍金枪鱼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的关键环境因子;使用CNN-BiLSTM模型预测的均方根误差和平均绝对误差比其他4个模型低。研究表明,CNN-BiLSTM模型对黄鳍金枪鱼资源丰度有较高的预测准确度,可用于预测黄鳍金枪鱼的资源丰度。
2024年04期 v.39 666-6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6 ] - 钟可儿;王静宇;黄江峰;章海鑫;周智勇;徐先栋;
为探究江西水产养殖系统中细菌资源分布规律及水环境因素对细菌群落的影响,应用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对江西省鄱阳湖周边多种鱼类养殖池塘水体进行16S rRNA测序,并探讨了细菌群落多样性及结构特征。结果表明: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ota)为优势菌门(19.80%~68.86%),其次主要类群有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拟杆菌门(Bacteroidota)、HgcI_Clade、CL500-29_marine_group及Cyanobium_PCC-6307等;各养殖池塘Shannon指数为2.47~4.25,平均值为3.31,Simpson指数为0.03~0.23,平均值为0.06,Chao1指数为140.07~573.17,平均值为353.23,Ace指数为146.52~564.34,平均值为350.73;各站点间细菌群落丰富度、均匀度存在较大跨度;在空间上,细菌群落多样性不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而对于不同养殖模式,Ace指数与Chao1指数均表现为混养池塘>单养池塘(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养殖水体的TSS、DO与细菌α多样性相关性最强,水温(WT)、总氮(TN)、氨氮(NH■-N)、总磷(TP)、高锰酸盐(COD_(Mn))等环境因素显著影响水体微生物群落结构(P<0.05)。研究表明,水环境因素具有改变菌群结构的潜能,可通过适当增氧、提高循环率、增加养殖鱼类种类等措施提高养殖水体细菌多样性,以实现高效养殖。
2024年04期 v.39 675-6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