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欢迎关注


综述

  • 鱼类的变态发育及其适应意义

    解涵;孙建;解玉浩;杜龙君;

    综述了不同纲目一些代表鱼类的变态发育现象,变态发育对环境的适应,以及鱼类变态发育的特点,并对变态发育研究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讨论。

    2008年05期 397-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88 ]

研究简报

  • 应用COⅡ基因部分序列分析翘嘴鲌群体的遗传多样性

    王伟;陈立侨;禹娜;姜志强;

    应用线粒体COⅡ基因的部分序列,分析了中国不同地理群体翘嘴鲌Culter alburnus的遗传多样性。结果表明:中国翘嘴鲌各群体的核苷酸多样性为0~0.00444,核苷酸差异度为0.00085~0.00454;6个群体的36个个体中共检测到6种单倍型,单倍型多样性为0.6048。AMOVA分析显示,42.58%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间,而57.42%的遗传变异来自群体内(P<0.01)。36个个体的MP和NJ系统树明显地分为两大分支,即兴凯湖、南湾和太湖群体为一支;三溪口、浮桥河和梁子湖群体为另一支。分析结果表明,应用COⅡ基因仅可以把中国的翘嘴鲌进行大致的区域划分,但尚不能作为群体之间鉴别的分子标记。

    2008年05期 403-4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1 ]
  • 复合酶对鲤生长性能和养分消化率的影响

    王纪亭;宋憬愚;康明江;万文菊;

    试验选用体重约50 g的鲤Cyprynus carpio120尾,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试验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放15尾鲤,分别在90 cm×80 cm×70 cm的网箱中饲养49 d,试验组投喂的饲料中添加质量分数为0.05%的复合酶。结果表明:试验组鲤的平均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平均饲料效率和采食量分别比对照组提高了13.19%(P<0.05)、8.56%(P<0.05)、8.51%(P<0.05)和5.10%,饵料系数降低了7.87%(P<0.05);试验组鲤的前肠和后肠的黏度分别比对照组降低7.06%(P<0.05)和6.94(P<0.05);试验组鲤的总表观养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粗纤维的消化率分别比对照组提高7.34%(P<0.05)、5.57%(P<0.05)、3.55%和15.49%(P<0.05)。试验表明,在鲤基础饲料中添加复合酶,可以改善饲料的养分消化率,提高鲤的生长性能。

    2008年05期 409-4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4 ]

  • 三疣梭子蟹3个地理种群杂交子一代生长和存活率的比较

    高保全;刘萍;李健;

    为了培育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新品系,开展了不同地理种群内自繁和种群间杂交的工作,获得了3个自繁群体和4个杂交群体,ZZ1、LL1和HH1分别来自舟山野生种群(ZS)、莱州湾野生种群(LZ)和海州湾野生种群(HZ)自繁一代;ZL1和LS1是ZS与LZ杂交一代,HL1和LH1是LZ与HZ杂交一代。运用方差分析对7个子一代群体的5个主要生长性状(全甲宽、甲宽、甲长、体高、体重)进行了比较,发现一些性状在7个子一代群体之间表现出显著差异,计算各项生长性状及存活率的杂种优势,4个杂交子一代群体在一些性状方面表现出杂种优势(0.33%~46.12%),但不同杂交组合间和不同性状间的杂种优势存在差异,有的性状甚至表现出杂交劣势。获得的7个群体将成为进一步选育的基础群体,子一代变异性的增加为进一步选育奠定了基础。

    2008年05期 325-32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8 ]
  • 1龄虾夷扇贝形态性状对重量性状的影响效果分析

    常亚青;张存善;曹学彬;杨小刚;李云峰;

    随机抽取浮筏养殖的97个体形规则的1龄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测定其壳长(X1)、壳高(X2)、壳宽(X3)、活体重(Y)、软体重(Z)和闭壳肌重(W),计算其相关系数,采用通径分析方法计算以贝壳形态性状为自变量对各重量性状作依变量的通径系数、决定系数及相关指数。结果表明:虾夷扇贝壳长、壳宽、壳高与活体总重、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的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长对各重量性状的直接影响最大,是影响重量性状的主要因素;壳高和壳宽与活体重的相关程度较大,但对活体重的直接影响较小,主要通过壳长间接影响,是影响活体重的次要因素,但二者对软体重和闭壳肌重直接影响都很小;决定系数分析结果与通径分析结果有一致的变化趋势。用多元回归分析法建立了壳长、壳宽、壳高对各重量性状的回归方程:Y=-16.4103+3.9683X1+1.5254X2+2.7990X3,Z=-5.5523+2.0535X1,W=-1.5683+0.5480X1。该回归方程可以为虾夷扇贝遗传育种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08年05期 330-3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1 ]
  • 大菱鲆出血性败血症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

    于兰萍;王斌;李艳;胡亮;赵凤梅;

    从全身呈弥漫性出血的养殖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肝脏、腹水和肾脏中分离到3株菌落形态相同的优势菌,取菌株L-59231通过注射(菌液浓度分别为4×108、5×107cfu/mL,剂量0.1 mL/尾)、灌喂(4×106cfu/mL,0.5 mL/尾)和创伤浸泡(4.7×105cfu/mL)三种途径对大菱鲆进行人工感染试验。结果表明:以上三种途径均可造成大菱鲆的发病,灌喂感染和创伤浸泡对试验鱼的感染率为100%和57.1%,未发现死亡;注射感染的死亡率分别为100%和71.4%。药敏试验表明,庆大霉素、四环素、氯霉素、红霉素、链霉素等对L-59231菌株有较强的抑制作用。该菌呈短杆状,革兰氏染色阴性,氧化酶阳性,接触酶阴性,V-P试验阴性,硝酸盐还原反应阳性。根据《常见细菌系统鉴定手册》所描述的弧菌属的生理生化特性,综合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等试验结果,可将L-59231菌株鉴定为创伤弧菌。

    2008年05期 335-33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3 ]
  • 分隔网片对桁拖网鱼类渔获的分隔效率

    张健;孙满昌;叶旭昌;彭永章;钱卫国;

    为了实现桁拖网渔具的渔获分离,在吕四渔场进行了两个航次的网片分隔试验。试验中,在不同网囊中安装网目尺寸分别为60、75、90 mm的菱形网目网片,将网囊分为上下两层(上层称为虾囊,下层称为鱼囊),以实现渔获分离。结果显示,随着分隔网片网目尺寸的增大,鱼囊中鱼类(短吻舌鳎Cynoglos-sus abbreviatu、小黄鱼Pseudosciaena polyactis和棘头梅童鱼Collichthys lucida)渔获量占鱼类总渔获重量的比例逐渐下降。利用分隔装置效率分析模型对不同鱼类的渔获体长分布数据进行拟合,结果表明:(1)同一种类鱼接触不同网目尺寸分隔网片的概率没有显著的差异;(2)短吻舌鳎和小黄鱼(包括棘头梅童鱼)接触分隔网片的概率曲线有着明显的区别,表明上述2种鱼在网囊中的行为差异很大;(3)随着分隔网片网目尺寸的增大,分隔网片对鱼类个体的尺寸选择性也逐渐增大,导致分隔效率降低;(4)多囊桁拖网各网囊的鱼类渔获重量不存在显著性差异,各网囊的作业强度相等;(5)分隔网片与相同网目尺寸的网囊网目选择性具有明显的差异,并对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进行了探讨。

    2008年05期 340-3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9 ]
  • 北方沿海四角蛤蜊人工育苗技术的初步研究

    闫喜武;张跃环;左江鹏;霍忠明;杨凤;张国范;杨担光;郭海军;

    于2004年和2006年对四角蛤蜊Mactra veneriformis人工育苗技术进行了研究。2004年在4个100 L塑料桶和30 m3水泥池中分别培育出2~3 mm稚贝20万粒和3 000万粒,2006年在2个100 L塑料桶中育出2~3 mm稚贝12万粒。结果表明:室外土池中培育的亲贝(壳长33.97 mm±2.90 mm)产卵量为(79.7±4.0)万粒/个,海区采集的亲贝(壳长为39.62 mm±2.78 mm)产卵量为13.2万粒/个;在水温为25.4℃、盐度为24、pH为8.0的条件下,受精卵经过20 h 30 min发育为D形幼虫;四角蛤蜊的卵径、D形幼虫、后期面盘幼虫、变态规格、单水管、双水管稚贝的大小分别为(50.93±0.49)、(70.96±0.92)、(164.00±3.54)、(186.00±4.22)、(212.00±5.46)、(496.00±9.87)μm;壳顶前期生长速度为(7.83~8.83)μm/d,壳顶中、后期为(11.38~14.99)μm/d;存活率为(80.34±1.86)%。稚贝期(10~45日龄)四角蛤蜊壳长、壳高的比例接近成体;10~15日龄稚贝的生长速度为(32.15~36.82)μm/d,存活率近100%;15~30日龄,生长速度达(71.20±9.91)μm/d,存活率为(85.30±1.28)%;30~45日龄,生长速度为(49.30±7.12)μm/d,存活率只有(14.10±1.61)%。

    2008年05期 348-3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4 ]
  • 不同高度混凝土模型礁上升流特性的定量研究

    张硕;孙满昌;陈勇;

    通过水槽模型试验,对6种不同高度混凝土人工鱼礁模型在来流速度为13.5、23.5、33.5 cm/s条件下的上升流特性进行了研究,并对上升流规模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在3种来流速度下,6种混凝土模型礁最大上升流速度为来流速度的1/30~1/25;上升流的平均速度为0.04~0.34 cm/s,上升流平均速度为最大上升流速度的1/13~1/4;上升流相对高度为礁高的1.5~2.8倍;上升流相对宽度为礁宽度的1.3~6.2倍;上升流相对面积为礁迎流面面积的2.7~6.3倍。

    2008年05期 353-35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8 ]
  • 海黍子室内人工育苗技术的研究

    曹淑青;张泽宇;王国书;由学策;刘宏宇;

    于2007年6月以虾夷扇贝贝壳和尼龙绳作为附着基,采集了浮筏栽培和自然海区中生长的海黍子Sargassum muticum成熟种藻的受精卵,观察了受精卵的萌发过程,并对其进行了室内人工育苗的研究。结果表明,在水温17~18℃条件下,海黍子受精卵放出2 h后开始萌发,形成2个细胞,1 d后形成4~6个细胞的多细胞体,2 d后生出假根,藻体直立后成为幼苗。幼苗生长的适宜温度为22℃,超过23℃后幼苗生长停止;幼苗生长的适宜光照为2 000~6000 lx;适宜的NaNO3添加量为60~100 mg/L。经过近4个月的培养,海黍子幼苗的平均长度为2 cm,幼苗密度为7~20棵/cm2。

    2008年05期 359-3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3 ]
  • 温度和体重对脉红螺呼吸和排泄的影响

    叶安发;周一兵;代智能;李莉;朱迎军;

    采用实验生态学方法,研究了温度和体重对脉红螺Rapana venosa呼吸和排泄的影响。试验设置6个温度梯度(12、18、24、28、30、32℃),按脉红螺软体干重设L组(9.6185 g±0.3257 g)、M组(5.5430 g±0.3071 g)、S组(2.6036 g±0.2605 g)3个组别。结果表明:1)当水温为12~30℃时,不同体重的脉红螺的耗氧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但当温度达到32℃时,各体重组的脉红螺耗氧率均明显下降;耗氧率(RO)与软体干重(W)呈负幂函数关系,RO=aWb-1,其中a=0.1569~0.9363,平均值为0.6585,b-1=-0.7419~-0.3374,平均值为-0.3415。2)在12~32℃下,不同体重的脉红螺排氨率均随温度的升高而增加,排氨率(RN)与软体干重(W)呈负幂函数关系,RN=cWd-1,其中c=2.6974~87.5500,d-1=-0.4189~-0.1556,平均值为-0.3290。3)温度、体重以及二者的交互作用均对其耗氧率和排氨率具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4)经逐步回归分析,得到耗氧率(RO)和排氨率(RN)与温度(T)、软体干重(W)的二元线性回归方程分别为RO=-0.087+0.024T-0.026W(r=0.914,P(0.01),RN=-25.667+2.337T-1.205W(r=0.908,P(0.01)。

    2008年05期 364-36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9 ]
  • 饲料中用花生粕替代鱼粉对凡纳对虾生长和氨基酸组成的影响

    刘立鹤;黄峰;侯永清;刘军;郑石轩;周歧存;

    以饲料中鱼粉添加量为36%(质量分数)作为对照组(A组,粗蛋白质的质量分数为40%),用花生粕分别替代饲料配方中10%、20%、30%、40%、50%的鱼粉,配成5种等氮对虾试验饲料(B~F组),饲喂凡纳对虾Litopeaneus vannam ei56 d,研究了不同饲料对凡纳对虾生长性能和虾体氨基酸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饲养28 d时,各饲料组凡纳对虾的增重率、成活率、饲料系数、蛋白质效率均无显著差异(P>0.05)。饲养56 d时,随着用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对虾的增重率呈现下降趋势,F组对虾增重率仅为1932.4%,显著低于其他饲料组(P<0.05);对虾成活率也呈现降低的趋势,但组间并无显著差异;各组饲料系数亦无显著差异(P>0.05);当用花生粕替代鱼粉超过30%时,D、E、F组蛋白质效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随着用花生粕替代鱼粉比例的增加,虾体的蛋氨酸呈现与饲料蛋氨酸含量同步降低,而精氨酸呈现同步增加的变化趋势。综合各项指标,说明凡纳对虾饲料中用花生粕替代20%鱼粉是完全可行的。

    2008年05期 370-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2 ]
  • 江苏近岸夏季鮸的生物学与空间分布特征

    张学江;汤建华;熊瑛;吴磊;仲霞铭;刘培廷;高银生;

    以2006年夏季江苏近岸游泳动物资源调查资料为依据,分析研究了江苏近岸鮸M iichthys m iiuy群体的体长组成、体重组成、性腺成熟度、摄食等级等生物学特征和空间分布特征及其与水温的关系。结果表明:2006年夏季江苏近岸鮸的群体组成以当龄未成熟的幼鱼为主,个体数占87.63%,体长为70~280mm,主要分布于121°30′E~122°E、32°N~33°N海域,适温为25~27℃;性成熟IV期以上未产卵的鮸分布海域为海州湾南部和长江口大沙滩北侧区域,适温为24~26℃,体长为364~713 mm,最小性成熟体长(Ⅵ期)为364 mm,推测最小性成熟年龄为2龄以上;鮸摄食等级随个体的增大而升高;该种群呈明显集群性分布,个体大小分布区域有较大差异。

    2008年05期 376-3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5 ]
  • 盐度、光照度和温度对漂浮刚毛藻光合作用的影响

    祁峰;李晓东;赵艳红;雷衍之;李永函;

    应用黑白瓶法研究了盐度、光照度和温度对漂浮刚毛藻C ladophora expansal光合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漂浮刚毛藻对盐度有较强的适应性,盐度降到10以下或升到40以上时,光合作用受到抑制;在整个试验盐度范围内(0.38~60),该藻的呼吸作用几乎不受盐度的影响(P>0.05)。当水温为21℃时,光饱和点为19.2 klx,光补偿点为541 lx;当水温为34.5℃时,漂浮刚毛藻产氧速率最大;当水温为39.2℃左右时,该藻的耗氧速率等于净产氧速率;随着水温的升高,该藻的呼吸作用不断加强。

    2008年05期 382-3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39 ]
  • 大泷六线鱼对蛋白质的最适需要量

    刘洋;姜志强;王福强;陈晓慧;

    在室内循环式水族箱中,用酪蛋白和秘鲁鱼粉为蛋白源配制5种半精制饲料(蛋白质质量分数为44.64%~57.69%)饲养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7周,试验鱼每尾平均初始体重为(70.12±1.92)g,水温为(19±0.5)℃。结果表明:蛋白质质量分数为50.94%和53.62%的试验组鱼体增重、特定生长率、饲料效率和蛋白质效率等指标均显著高于其它试验组(P<0.05);根据特定生长率(Y)和蛋白质效率(F)与饲料蛋白质水平之间的二次曲线回归方程,求得大泷六线鱼饲料中蛋白质最适量分别为51.9%和51.08%;饲料蛋白质水平对鱼体(去内脏)的水分、粗蛋白和粗灰分的含量无显著影响(P>0.05),而较高水平饲料蛋白会使鱼体脂肪含量明显降低(P<0.05)。

    2008年05期 387-3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 ]
  • 瓦氏黄颡鱼肌肉营养成分的分析和评价

    袁立强;李伟纯;马旭洲;张文博;王武;

    用常规方法对瓦氏黄颡鱼Pelteoebagrus vachelli(体长19.0~21.0 cm、体重120.0~125.0 g)全鱼和肌肉的营养成分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瓦氏黄颡鱼肌肉中水分(75.71%±2.39%)和粗蛋白(15.87%±0.57%)的含量高于全鱼(72.68%±1.86%、12.52%±1.80%),而粗脂肪(7.55%±0.63%)、粗灰分(1.11%±1.11%)、Ca(0.20%±0.02%)、P(0.87%±0.01%)、能量密度(6.74)和E/P值(42.47)均低于全鱼(11.04%±0.60%、3.17%±0.32%、3.12%±0.10%、2.19%±0.06%、7.32和58.47);该鱼肌肉水解物中共检出17种氨基酸,其中包括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2种人体半必需氨基酸和8种非必需氨基酸;肌肉中主要含9种脂肪酸,其中饱和脂肪酸有3种,不饱和脂肪酸有6种。

    2008年05期 391-3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27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