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03期 v.24 18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 ]
- 李华;陈静;李强;张明明;朴守一;
采用光镜和电镜技术研究了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腔细胞的吞噬和凝集功能及其与温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仿刺参体腔细胞中球形细胞和变形细胞具有较强的吞噬功能,当异物的大小、性质不同时,其吞噬过程和吞噬能力存在一定差异。当体腔细胞吞噬洋红颗粒时,试验进行6 h其吞噬率最高(48.01%),108 h时吞噬过程结束;当体腔细胞吞噬酵母时,试验进行4 h其吞噬率最高(35.17%),且体腔细胞的凝集现象较多,到96 h时吞噬过程结束。仿刺参体腔细胞的吞噬能力与温度关系密切,18℃下吞噬百分率和吞噬指数最高,12℃下次之,4℃和25℃下最低。仿刺参离体的体腔细胞很快发生凝集反应,且温度和异物刺激都会影响体腔细胞的凝集作用时间和强度。
2009年03期 v.24 189-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1 ] - 何薇;李言;丁雷;李勇;梁利群;
用Gubler-Hoffman法构建了耐低温鲤Cyprinus carpio脑组织全长cDNA文库,经测定库容量为5.7×105cfu/mL,文库的重组率接近95%,平均插入片段长度为1 500 bp,符合文库保存和筛选实验的要求。同时,根据鲤与低温相关的消减cDNA文库中低温下特异表达基因的片段序列,设计了PCR引物,并在此cDNA文库中进行PCR检测和序列测定。使用BLAST软件将测序的10个cDNA序列同GenBank等数据库进行比对,结果显示,8个阳性克隆有相关同源性,2个克隆为功能未知的基因,全长率接近75%。
2009年03期 v.24 195-19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9 ] - 陈林;谭爱萍;邹为民;
菌株IP0004是从患病斑点叉尾鮰Ictalurus punctatus肝脏中分离出的一株致病菌。经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分析和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分析对其进行分类鉴定,确定其为类志贺邻单胞菌Plesiomonasshigelloides。该菌为革兰氏阴性杆菌,极生单鞭毛,无芽孢,有荚膜;发酵葡萄糖、麦芽糖、海藻糖产酸,鸟氨酸脱羧酶、赖氨酸脱羧酶、精氨酸双水解酶、β-半乳糖甙酶、α-半乳糖甙酶为阳性;其生长盐度为0~25,pH值为5~10,最适生长温度为37℃。菌株IP0004 16S rRNA基因部分序列与类志贺邻单胞菌16SrRNA相应基因序列的同源性均大于99%,构建的系统进化树显示该菌株与类志贺邻单胞菌聚为一类。菌株IP0004的细胞毒性外膜蛋白COMP(cytotoxic outer-membrane protein)基因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COMP基因序列相似性大于99.9%,说明该菌株为类志贺邻单胞菌,具有COMP基因,有一定的致病力。药物敏感试验结果表明,菌株IP0004对头孢曲松、头孢拉定、头孢唑林、氧氟沙星敏感,而对新生霉素、利复平、复方新诺明不敏感。
2009年03期 v.24 200-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 刘必林;陈新军;钟俊生;
利用2004—2005年中国鱿钓渔船资源探捕期间在印度洋西北部采集的104枚鸢乌贼Sthenoteuthisoualaniensis耳石样本,对其年龄和生长进行了研究。鸢乌贼的生命周期约为1年,样本年龄为88~363 d,优势年龄组为180~270 d,占总体的81.3%。样本孵化日期为2004年1—11月,几乎为全年性,但存在两个峰值:3—5月和9—10月,分别占总体的57.8%和14.4%。根据孵化日期可将鸢乌贼分为春季和秋季两个产卵群体。两产卵群体胴长与年龄符合线性方程,而体重与年龄符合指数方程模式。各胴长组间的瞬时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存在变化,不同群体之间的瞬时相对生长率和绝对生长率差异明显。
2009年03期 v.24 206-2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7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08 ] - 王吉桥;褚衍伟;张丽燕;程爱香;祁彩霞;李文宽;阎有利;
研究了饲料中维生素C(VC)的含量对花Hemibarbus maculates鱼种生长和免疫指标的影响。在水温为(25.0±3.0)℃的条件下,将14.84 g的花鱼种放养在12个网箱(60 cm×60 cm×120 cm)中,网箱放在室外2个水泥池(6.0 m×2.0 m×1.2 m)中。试验设F0(对照)、F1、F2、F3 4组,分别投喂按0、1 000、2 000和3 000 mg/kg(饲料)剂量添加含量为95%的包膜VC的试验饲料(粗蛋白37.0%、粗脂肪11.0%)。125 d的饲养结果表明:花的成活率为93.33%~98.67%,各组间差异不显著(P>0.05);随着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花鱼种的特殊增重率先上升后降低,摄食含973.00 mg/kg VC的饲料时(F1组),鱼的特殊增重率显著高于其它组(P<0.05),饲料系数极显著低于其它组(P<0.01),蛋白质利用率极显著高于其它组(P<0.01);根据二次曲线拟合计算得出,花特殊增重率最高和饲料系数最低时,饲料中VC的含量为1 415.78~1 451.74 mg/kg;花鱼种血清中γ球蛋白含量随着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先升高再降低,VC含量为973.00 mg/kg时达最高值,该组极显著地高于其它组(P<0.01);花鱼种血清中溶菌酶和超氧化物歧化酶活性随饲料中VC含量的增加而极显著升高(P<0.01),分别在VC含量为2 857.00、1 882.00 mg/kg(F3、F2组)时达最大值。
2009年03期 v.24 213-2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5 ] - 赵文;殷旭旺;王吉桥;刘钢;王巧晗;徐宪仲;张泽虎;霍元子;
于2002—2003年夏、秋、冬季和春季分别对扩建前的英那河水库非生物环境、生物群落和渔产力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英那河水库属于富营养型,N∶P值达62.62,属于磷限制型水库;浮游植物共有151个种属,密度为2.5×107个/L,生物量为10.58 mg/L,以硅藻和绿藻占优势,叶绿素a含量为15.31μg/L;浮游动物共见到83个种属,密度为992个/L,生物量为4.21 mg/L,以枝角类和桡足类为主;超微藻类的密度为(0.73~5.80)×107个/L;浮游细菌总数为2.57×107个/L,夏季最高,达5.78×107个/L;异氧菌密度平均为2.53×106个/L;底栖动物5种,密度平均为471个/m2,生物量为1.21 g/m2,以粗腹摇蚊幼虫和水丝蚓占优势;共有水生维管束植物2种,鱼类39种,软体动物2种。此外,还对英那河水库的水质类型、营养状况和鱼产力进行了讨论。
2009年03期 v.24 221-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0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 李加儿;许晓娟;刘匆;区又君;
应用扫描电镜对大口黑鲈Micropterus salmoides和蓝鳃太阳鱼Lepomis macrochirus鳃的表面微细结构进行了观察。结果表明: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鳃的表面结构和微细结构与其它硬骨鱼类基本相似,鳃弓和鳃耙表面被具环形微嵴的上皮细胞所覆盖,表面观凹凸不平;大口黑鲈鳃耙的尖齿直径和长度分别为蓝鳃太阳鱼鳃耙的3.4~3.8倍和2.1~3.8倍;两种鱼的鳃丝末端略为膨大呈勺状,鳃丝表面都具有规则或不规则分布的环形微嵴、沟、坑、孔等结构;大口黑鲈鳃丝之间的距离相对较大,蓝鳃太阳鱼的鳃丝间距离仅为大口黑鲈的83%~88%;大口黑鲈鳃小片的高度、厚度和片间距都大于蓝鳃太阳鱼。文中还比较探讨了大口黑鲈和蓝鳃太阳鱼的形态结构与其生理功能之间的关系。
2009年03期 v.24 231-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9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0 ] - 李雅娟;田萍萍;李莹;印杰;荒井克俊;
以中国洪湖自然二倍体、三倍体、四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为研究对象,运用经典的形态测量观察方法、染色体制片技术对不同倍性泥鳅的染色体组型、形态特征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1)二倍体泥鳅2n=50,核型公式为10m+4sm+36t,NF=64;三倍体泥鳅3n=75,核型公式为15m+6sm+54t,NF=96;四倍体泥鳅4n=100,核型公式为20m+8sm+72t,NF=128;2)5个比例性状测量结果显示,二倍体与四倍体很接近,没有表现出明显的差异,但两者与三倍体在眼后头长/体长(PL/SL)、后头部到鳃的距离/体长(LOOSR/SL)、背鳍前端到尾鳍的距离/体长(LODO-CB/SL)3个比例性状存在显著差异(P<0.05);3)主成分分析表明,二倍体、三倍体及四倍体形态差异主要系躯体后半部差异所致;(4)聚类分析结果显示,洪湖二倍体和四倍体相聚类,亲缘关系较近,与三倍体群体的聚类关系较远。
2009年03期 v.24 236-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1 ] - 许志强;葛家春;黄成;窦红霞;潘建林;夏爱军;
鲚属Coilia鱼类外形十分相似,该属刀鲚C.nasus、短颌鲚C.brachygnathus的分类问题一直存在较大争议。通过分析比较长江流域刀鲚、短颌鲚的纵列鳞数、臀鳍数、幽门盲囊数以及颌骨长度的变异情况,结合线粒体DNA Cyt b序列分析,研究了短颌鲚的分类地位。结果表明:虽然纵列鳞数、臀鳍数、幽门盲囊数等特征在刀鲚与短颌鲚的区分上有一定的倾向,但重叠较大,难以截然分开。对110尾刀鲚、40尾短颌鲚以及36尾定居型刀鲚——湖鲚C.nasus taihuensis的上颌骨长度进行测量,与刀鲚的上颌骨长度/头长(1.125±0.091)相比,湖鲚、短颌鲚的上颌骨长度/头长(1.022±0.045、0.981±0.095)均有所降低,其中刀鲚、短颌鲚的上颌骨长度/头长变异系数较大(8.01%和9.77%),而湖鲚的最小(4.55%)。三者的上颌骨长度/头长变异范围存在一定的交叉,表明鲚属鱼类上颌骨长度不是一种稳定的特征,推测其受生态环境、生活习性影响较大,不能作为判定物种有效性的主要依据。用PCR产物直接测序法测定了刀鲚、短颌鲚、湖鲚、凤鲚的mtDNACyt b基因序列,刀鲚与短颌鲚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002,刀鲚与湖鲚间的遗传距离为0.003,而湖鲚与短颌鲚之间的遗传距离仅为0.001。以鳀科鳀属的Engraulis encrasicolus和E.japonicus为外群,用NJ法、ML法以及MP法进行系统发生分析,结果表明:凤鲚C.mystus分化较早,推测其在进化上处于比较原始的地位,而刀鲚、短颌鲚与湖鲚之间构成多岐分枝,三者之间不能明确区分。综合颌骨长度变异以及mtDNA Cyt b序列分析,认为短颌鲚和湖鲚一样,属于刀鲚在长江的一个淡水生态型种群,而非一个独立的物种。
2009年03期 v.24 242-2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0 ] - 江曙光;常亚青;田燚;宋坚;丁君;赵冲;
对仿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中国群体(C)与俄罗斯群体(R)杂交子一代F1(C×R)亲参的发育情况及其与中国仿刺参群体多种杂交后代的早期生长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杂交仿刺参子一代F1(C×R)在渤海北部池塘可自然发育成熟,或经人工促熟后发育成熟。3龄成熟子一代个体体重为(246.5±65.1)g,体重为140~400 g,性腺指数为(15.7±1.6)%,卵径为130~160μm。通过人工催产获得成熟精卵,F1(C×R)与C回交,在温度为(20.0±0.5)℃、盐度为31、pH为8.0、溶氧为7.4mg/L的条件下进行幼体培育,并对其生长指标进行测量。结果表明:各组杂交后代在体长、体重方面表现出一定的杂种优势。其中,耳状幼体阶段各组仿刺参生长速度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C♂>C♀×F1(C×R)♂>F1(C×R)♀×F1(C×R)♂>C♀×C♂;4月龄时各组稚参、幼参体长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C♀×F1(C×R)♂>C♀×C♂>F1(C×R)♀×C♂,体重日增长由高到低依次为F1(C×R)♀×F1(C×R)♂>F1(C×R)♀×C♂>C♀×F1(C×R)♂>C♀×C♂。
2009年03期 v.24 247-2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9 ] - 罗海忠;彭士明;施兆鸿;于宏;柳敏海;彭芝兰;
在水温为(22±2)℃条件下,研究了周期性饥饿对早繁鮸Miichthys miiuy幼鱼肌肉中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分为6组:一直投喂(S0组)、隔日投喂(S1组)、饥饿3 d投喂3 d(S3组)、饥饿6 d投喂6 d(S6组)、饥饿9 d投喂9 d(S9组)和饥饿12 d投喂12 d(S12组)。结果表明:随着周期性饥饿时间的延长,鮸幼鱼肌肉水分的含量明显上升,各饥饿组鱼的水分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蛋白含量呈下降趋势,S1、S3组与S0组无显著性差异(P>0.05),S6、S9、S12组间有显著差异(P<0.05),且这3组与S0组之间蛋白含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脂肪和糖类含量明显下降,除S1、S3、S6组外,其余各组间脂肪含量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0.05),而各组间糖类含量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鮸幼鱼肌肉中天冬氨酸、谷氨酸、亮氨酸和赖氨酸的含量均较高。经过不同时间周期性饥饿后,各试验组鱼中各种氨基酸的含量和氨基酸总量与S0组均差异显著(P<0.05),必需氨基酸总量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随着饥饿时间的延长,饱和脂肪酸(SFA)显著下降(P<0.05),按下降的百分比计,下降趋势为C21:0>C17:0>C18:0>C15:0>C14:0>C22:0>C24:0>C16:0>C23:0;单不饱和脂肪酸(MUFA)呈现先下降后上升的趋势;而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按上升的百分比计,上升趋势为C18:3n-3>C20:4n-6>C20:5n-3>C18:3n-6>C22:6n-3>C18:2n-6。说明鮸幼鱼在周期性饥饿过程中,首先利用饱和脂肪酸,然后利用低不饱和脂肪酸,最后才动用高不饱和脂肪酸。双键位置不同的脂肪酸在饥饿过程中的损失速度也有差异,具体为∑n-9 PUFA>∑n-6 PUFA>∑n-3 PUFA。
2009年03期 v.24 251-2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8 ] - 王纪亭;宋憬愚;李海涛;肖新武;孙孟明;万文菊;
选用体重为37 g左右的建鲤Cyprinus carpiovar.Jian 360尾,随机分为3个处理组(记为对照、A、B组),每组设4个重复,每个重复组放鱼30尾,投喂的饲料中分别添加质量分数为0、0.05%、0.1%的乳化剂。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B组建鲤的相对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饲料转化效率、饲料蛋白质效率以及饲料蛋白质沉积率等生长性能指标显著提高(P<0.05),其血糖、尿素氮、血脂、胆固醇、极低密度脂蛋白和低密度脂蛋白的含量也显著提高(P<0.05),而A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不显著;建鲤饲料中添加乳化剂没有影响鱼体粗蛋白质、粗脂肪、粗灰分、水分、肥满度及内脏比等品质指标。
2009年03期 v.24 257-2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4 ] - 赵伟华;朱新平;魏成清;陈永乐;
对黄喉拟水龟Mauremys mutica同一种群中3种规格(小型个体783.0 g±55.2 g、中型个体991.3 g±62.3 g和大型个体1248.5 g±122.9 g)母体的繁殖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在繁殖季节,不同规格母体的月产卵量差异较明显,其中小型母体在产卵期首月和末月产卵量所占比例相对较高;3种规格母体的平均产卵量、受精率和孵化率与母体的大小呈正相关,平均窝数与母体大小则呈负相关;窝卵数、卵重、卵宽也与母体规格呈正相关,其中窝卵数的差异极显著(P<0.001)。在代表卵形状的卵长径与短径比值中,小规格母体产的卵略长,但差异不显著;大规格母体产的稚龟则显著大于小规格母体产的稚龟(P<0.05)。本研究结果表明,以大规格母体作为繁殖亲本,可以获得更多的后代。
2009年03期 v.24 261-26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21 ] - 白胡木吉力图;高悦勉;于永刚;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方法,用苏木精-伊红染色,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青蛤Cyclina sinensis卵子受精和第一次卵裂的过程。青蛤的成熟卵处于第一次成熟分裂中期,此时可以接受精子入卵即受精。在水温23.2℃条件下,精卵混合6 min时精子开始入卵;混合15 min时,受精卵开始排出第一极体;混合21 min时,受精卵开始排出第二极体;雄原核在第二极体释放前形成,第二极体释放后很快形成雌原核,雌、雄原核逐渐在中央靠拢;42 min时,雌、雄原核融合成合子;50 min左右时,受精卵完成第一次卵裂,成为两个细胞。
2009年03期 v.24 265-2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2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