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欢迎关注


  • 征稿简则

    <正>一、本刊是以刊载海洋、水产及其相关学科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水生生物、生物技术、水产增养殖与病害防治、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水产捕捞、水产品加工、渔业机械、航海技术与轮机管理、渔船设计与制造等学科的研究论文、综述和研究快报。二、来稿要求和注意事项

    2013年02期 v.28 1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复方中草药对大菱鲆非特异性免疫力的影响

    李华;张太娥;李强;

    将牛膝、板蓝根、甘草、陈皮、肉桂、麦芽、神曲7味中草药,粉碎后经80目筛网过滤,按一定比例混匀,以2%、4%和6%的质量分数添加于基础饲料中连续投喂体质量为(29.00±1.82)g的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对照组投喂不添加中草药的基础饲料,试验共进行28 d,试验结束后测定大菱鲆的非特异性免疫指标及抗病力。结果表明:在整个试验周期内,4%浓度组大菱鲆血清溶菌酶活力和抗菌活力均比对照组有显著升高(P<0.05);试验前2周4%和6%浓度组鱼血清抗蛋白酶活力较高,后2周2%浓度组鱼血清抗蛋白酶活力逐渐升高,并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试验前3周4%浓度组鱼血清补体C3含量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升高(P<0.05);在整个试验周期内,2%、4%、6%浓度组鱼血清NBT阳性细胞数与对照组相比均显著升高(P<0.05),且4%和6%浓度组升高更为明显;在整个试验周期内,4%和6%浓度组头肾白细胞吞噬活性均呈现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均在第4周达到峰值,且显著高于对照组和2%浓度组(P<0.05);攻毒试验表明,各组的存活率从大到小依次为4%浓度组>2%浓度组>6%浓度组>对照组。本研究表明,该复方中草药可以显著提高大菱鲆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和抗病力,2%浓度组在一定水平上有促进作用,4%浓度组效果更为显著。

    2013年02期 v.28 115-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9 ]
  • 印楝素对大型溞生存、生长和繁殖的毒性效应

    刘青;李扬;何芳;张清靖;倪健;邵森林;

    通过急性、慢性毒性试验,研究了质量分数为0.32%的印楝素乳油对大型溞Daphnia magna生存、生长和繁殖的影响。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印楝素对大型溞24 h和48 h的半致死浓度LC50分别为39、17μg/L,安全浓度为1.12μg/L,属于剧毒物质。慢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随着印楝素浓度的增加,大型溞的内禀增长率(rm)、产幼次数、总繁殖量、平均世代周期(T)、净生殖率(R0)和存活时间均呈现降低趋势;低浓度组(0.432、0.768、1.120μg/L)大型溞的rm与对照组(空白对照和丙酮对照)差异不明显(P>0.05),当印楝素浓度升高至1.340、2.400μg/L时,大型溞的rm逐渐下降,从0.347 6 d-1降至最低值0.306 3 d-1;而最高印楝素浓度组(2.400μg/L)大型溞的存活时间、R0、T、产幼次数和总繁殖量均为最低,分别为13.60 d、24.696 1、11.439 9 d、2.47次、26.87个。本研究表明,高浓度印楝素显著缩短了大型溞的存活时间,降低了净生殖率R0、平均世代时间T、产幼次数和总繁殖量。

    2013年02期 v.28 121-12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2 ]
  • 水温和药物剂量对德国镜鲤体内氟苯尼考和氟苯尼考胺残留的影响

    刘艳辉;李改娟;祖岫杰;张雅斌;陈伟强;郭军;赵全东;李刚;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不同水温(16、26℃)和不同药物剂量[15、45 mg/kg(鱼体质量)]下,氟苯尼考(FF)及其代谢物氟苯尼考胺(FFa)在德国镜鲤Cyprinus carpio mirror体内的残留消除规律。试验采用混饲口灌给药,在16、26℃水温条件下,以15 mg/kg(鱼体质量)剂量给药;在26℃水温条件下,以15、45 mg/kg(鱼体质量)剂量给药,于给药后0.5、1、2、4、6、8、12、24、72、120、168、216、264 h分别取鱼体肌肉、肝胰脏和肾脏组织,采用高效液相色谱荧光检测法测定鱼体各组织中FF和FFa的含量。结果表明:鱼体各组织中的FF和FFa,高温组较低温组消除快,高剂量组较低剂量组消除慢;高水温(26℃)下,用药后168 h时鱼体肌肉中的FF检测不出,而FFa浓度为36.3μg/kg,低水温(16℃)下,用药后264 h时鱼体肌肉中的FF浓度为23μg/kg,而FFa浓度为49μg/kg;低剂量组在用药后168 h时,鱼体肌肉中的FF和FFa的浓度之和为36μg/kg,而高剂量组在用药后264 h时,鱼体肌肉中的FF和FFa的浓度之和为59μg/kg;药物在德国镜鲤各组织中的消除顺序依次为肌肉>肝胰脏>肾脏。

    2013年02期 v.28 127-13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5 ]
  • 盐度对内刺盘管虫受精、孵化及幼虫存活、变态的影响

    曹善茂;刘瑞成;李校建;郝帅;徐赫;

    研究了不同盐度(20、25、30、32、35、40)对污损生物优势种内刺盘管虫Hydroides ezoensis受精、孵化及幼虫存活、变态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试验盐度范围内,内刺盘管虫精卵在不同盐度的海水中都有较高的受精率,其中盐度为35的组精卵的受精率最高(96.67%±1.76%),而盐度为20的组受精率最低(82.23%±1.85%),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盐度对内刺盘管虫的孵化率影响较大,其中盐度为32的组受精卵的孵化率最高(85.68%±1.20%),而盐度为20的组孵化率最低(62.03%±3.78%),且显著低于其余各组(P<0.05);盐度对内刺盘管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影响更大,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在盐度为25~35时均较好,盐度为32的组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均最高(72.14%±3.04%和63.45%±2.13%),盐度为40的组幼虫的存活率和变态率均最低(10.82%±1.76%和5.21%±1.40%),且显著低于除盐度为20的其余各组(P<0.05)。本研究表明,内刺盘管虫的受精、孵化及幼虫存活、变态的适盐范围均为30~35,最佳受精盐度为35,最佳孵化、存活、变态的盐度均为32。

    2013年02期 v.28 133-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2 ]
  • 高温对虾夷扇贝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的影响

    郝振林;丁君;贲月;常亚青;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虾夷扇贝Mizuhopecten yessoensis对温度突变的耐受能力以及在不同高温水平下的存活率、行为、耗氧率和排氨率。试验Ⅰ:将在15℃下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直接放到20、22、24、26℃的海水中,并在1、2、4、8、12、24、48、96 h时测定虾夷扇贝的存活率。试验Ⅱ:将在15℃下暂养的虾夷扇贝分别驯化到20、22、24、26℃,然后饲养7 d,测定虾夷扇贝的存活率、耗氧率和排氨率。结果表明,在试验Ⅰ温度突变过程中,经96 h胁迫,15~24℃处理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均高于82.29%,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26℃处理组的虾夷扇贝经12 h胁迫后,其存活率便降为0;虾夷扇贝在8、12、24、48、96 h的半致死温度(LT50)分别为27.52、24.41、24.37、24.24、23.81℃。在试验Ⅱ温度缓升阶段,26℃处理组虾夷扇贝的存活率最低(26.13%),15℃处理组的存活率最高(100%),15~22℃处理组的存活率均高于85%,且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温度对虾夷扇贝耗氧率和排氨率均有显著性影响(P<0.05),22℃处理组的耗氧率最高,20℃处理组的排氨率最高,温度(t)与耗氧率(RO)之间的相关方程为RO=-0.1976t2+1.2531t-0.4885(R2=0.973,n=15),温度(t)与排氨率(RN)之间的相关方程为RN=-0.7373t2+4.5917t-1.3133(R2=0.8047,n=15)。

    2013年02期 v.28 138-14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3 ]
  • 凡纳滨对虾生长及养殖池氮、磷收支随养殖时间的变化

    刘永士;臧维玲;侯文杰;张煜;戴习林;杨明;丁福江;

    研究了室内不同养殖时间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的生长及养殖池氮、磷收支与水质的变化。试验设4组,养殖时间分别为20、40、60、80 d。结果表明:在各养殖时间段,养殖池的主要水质指标pH、DO、TAN、NH3-N、NO-2-N、CODMn均控制在对虾生长的安全范围内;试验虾体长(L)和体质量(W)间的关系均符合幂函数方程W=aLb(a=0.0126~0.0135,b=2.7919~2.8873);体长和养殖时间(t)的关系符合线性方程L=at+b(a=0.0673~0.0818,b=1.7310~2.1536);体质量和养殖时间的关系符合线性方程W=at+b(a=0.0187~0.0496,b=-0.3390~0.0535);成活率(S)和养殖时间的关系符合对数方程S=-11.807 ln t+100.66;不同养殖时间段,各试验池氮、磷的主要输入源均为饲料,其次为初始水层,虾苗体氮、磷输入最少,而收获虾输出的氮、磷占总氮、总磷输出的比例随养殖时间的延长呈下降趋势。

    2013年02期 v.28 143-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7 ]
  • 真鲷虹彩病毒辽宁株跨膜蛋白(ORF049L)基因的克隆及表达

    孙志鹏;徐祥;李强;叶仕根;李华;

    克隆了真鲷虹彩病毒辽宁株(RSIV-LN09)跨膜蛋白(ORF049L)基因,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该基因编码蛋白的跨膜区及B细胞抗原位点等特征进行了分析。随后将该序列连接至pET-28a表达载体中,成功构建了pET-28a-ORF049L原核表达质粒。将表达质粒转化至BL21(DE3)菌株后,经IPTG诱导获得大量携带组氨酸标签的融合蛋白。该融合蛋白经变性后采用镍层析柱进行亲和纯化,纯化蛋白再经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确认获得了相对分子质量约为17 000的高纯度重组蛋白His-049L。本研究结果为病毒跨膜蛋白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功能研究奠定了基础。

    2013年02期 v.28 148-15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0 ]
  • 补体蛋白C3c与抑制剂Compstatin的结合自由能计算

    杨威;张峰;马志;郑俊峰;

    采用分子动力学模拟取样,运用MM-PBSA方法计算了人类C3c-Compstatin复合物的结合自由能。通过能量分解方法探究了人类补体蛋白C3c上抑制剂结合域MG4~MG5(巨球蛋白区域)上的主要残基与配体Compstatin纤维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和识别。结果表明:C3c与补体抑制剂Compstatin的理论结合自由能(-8.06 kcal/mol)与试验值(-6.72 kcal/mol)吻合较好,分子内能总和(-177.24 kcal/mol)对补体抵制剂的结合贡献最大,其次为真空静电作用能(-108.74 kcal/mol)和范德华作用能(-68.51kcal/mol)。作为对结晶试验的补充,进行了C3c蛋白和小分子抑制剂之间结合的动态过程以及在两者结合的影响下蛋白形态变化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发现C3c上的残基ARG459、ASP491、MET457和Compsta-tin上的残基TRP7、TRP4、HIS10为结合自由能作出了主要贡献。该结果对进一步研究C3补体抑制剂的机制提供了结构方面的信息。

    2013年02期 v.28 154-15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2 ]
  • 6种鱼mtDNA D-loop及其邻近区段的序列比较分析

    郝君;杨蔷;鲍迪;梁爱军;张兴华;董仕;

    采用PCR技术对乌克兰鳞鲤Cyprinus carpio、鲫Carassis auratus、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和乌苏里拟鲿Pseudobagrus ussuriensis共28个个体(分属于天津市动植物抗性重点实验室应用PCR-RFLP方法已检测出的不同单倍型)的mtDNA D-loop及其邻近区段进行扩增并测序,获得了大小为1 500~1 800 bp的扩增产物。用Clustal 1.83软件与GenBank中的鲤、金鱼、鲢、草鱼、长吻鮠5种鱼的mtDNA全序列进行排序比较,确定扩增产物包含完整的tRNAPro、D-loop、tRNAPhe序列以及12S rRNA长度约为400 bp的部分序列。将6种鱼共28个样本的序列提交GenBank后获得序列号为KC292921~KC292948。运用Mega 4.0软件计算出6种鱼的碱基组成和碱基差异,基于Kimura双参数模型计算种间的遗传距离,并与GenBank中5种鱼的mtDNA序列一起构建NJ系统树。序列结构分析表明,在6种鱼序列的4个区段中,D-loop区段在种内、种间的差异性均高于另外3个区段。6种鱼NJ系统树的结果与传统分类方法一致,可为鱼类分类以及种类鉴定提供科学依据。另外,6种鱼各种单倍型均在所测得序列中找到相应的酶切位点,印证了RFLP实验结果,在酶切位点以外也发现了同种鱼的不同单倍型间存在碱基差异。

    2013年02期 v.28 160-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99 ]
  • 6个建鲤家系的遗传结构及不同亲缘关系个体间的遗传差异分析

    李建林;唐永凯;李红霞;俞菊华;董在杰;

    选用12个微卫星位点对6个建鲤Cyprinus carpio var.jian家系的遗传结构和不同亲缘关系个体间的遗传差异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2个位点在6个建鲤家系中共检测出80个等位基因和172种基因型,平均每个位点检测到等位基因6.7个和基因型14.3种;各家系平均观察杂合度(Ho)和期望杂合度(He)分别为0.725~0.883和0.533~0.656;平均多态信息含量(PIC)为0.440~0.584;固定系数(FIS)计算结果表明,6个建鲤家系都表现为杂合子过剩(FIS<0);6个建鲤家系遗传分化系数(Fst)值为0.209 4,家系间平均遗传距离为0.458 7;6个家系中的父子间、母子间和同胞子代间的平均遗传距离分别为0.333 1、0.347 7和0.318 0,没有血缘关系个体间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635 3,且极显著大于亲子之间和同胞子代之间的遗传距离(P<0.01)。本研究表明,6个建鲤家系的多态信息含量丰富,遗传多样性水平较高,具有较大的选育潜力。

    2013年02期 v.28 166-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3 ]
  • 丹东青蛤野生群体数量性状的相关分析

    孙同秋;曾海祥;郑小东;柴晓贞;

    从丹东采集的青蛤Cyclina sinensis野生群体中随机选取300枚3龄个体,测量其壳长、壳高、壳宽和活体质量,采用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通径分析等方法研究了4个数量性状之间的相关性以及各形态性状对活体质量的影响。结果表明:4个数量性状间的相关性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壳高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为0.742,是影响活体质量的最大因素,而壳长和壳宽对活体质量的直接作用分别为0.165、0.079,虽然与活体质量的相关程度很大,但二者对活体质量的直接影响都很小,如果以提高丹东青蛤活体质量为选育目标,应该对壳高进行选择。运用多元回归分析方法建立了以活体质量(Y)为因变量,以壳高(X3)为自变量的回归方程为Y=-51.236+1.745X3。

    2013年02期 v.28 171-1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5 ]
  • 中华鳖5个不同群体的形态差异分析

    刘阳;赵建;朱新平;史燕;洪孝友;

    通过对中华鳖Trionyx sinensis洞庭(DT)、黄河(HH)、黄沙(HS)、日本(RB)以及绿卡(LK)(洞庭与黄河杂交子代,DT♀×HH♂)5个不同群体16项生物学外部形态性状的测量,采用多元分析方法对其进行比较分析。聚类分析结果表明,绿卡与其母本洞庭群体先聚合,然后再与其父本黄河群体聚为一支,而黄沙和日本群体另外聚为一支,然后两支再汇聚;主成分分析得到了2个主成分,其贡献率分别为51.93%和11.02%,累计贡献率达62.95%;在16个测量参数中挑选9个对判别贡献较大的参数建立5个群体的判别函数,判别准确率为61.7%~89.5%,判别分析结果也显示,中华鳖5个不同群体分为两大支。

    2013年02期 v.28 174-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4 ]
  • 长吻鮠幼鱼日粮中常量营养物质适宜需求量的研究

    陈斌;彭淇;梁文;梁品恒;刘飞龙;冯健;

    按照Cornell法设计常量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在日粮中的不同水平配比,以研究初始体质量为(2.0±0.1)g的长吻鮠Leiocassis longirostric Gunther幼鱼日粮中常量营养物质的适宜需求量。日粮中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水平分别设置为33%~51%、3%~18%和24%~33%(干质量,质量分数)。将1 920尾试验长吻鮠幼鱼养殖于室内水泥池中的64个网箱内,每个网箱随机放30尾鱼。试验共设计21种试验日粮,其中20种日粮(每种日粮设3个平行)分别随机投喂60个网箱中的试验鱼;1种中心组日粮设4个平行,投喂4个网箱中的试验鱼,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除日粮蛋白质水平为33%的组长吻鮠幼鱼的成活率明显下降外(P<0.05),其余日粮中3种常量营养物质的含量对幼鱼的成活率均没有显著影响(P>0.05);当日粮蛋白质水平≤48%时,幼鱼的特定生长率随日粮蛋白质水平的上升而明显增加,当日粮蛋白质水平为33%~36%时,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显著降低(P<0.05);除日粮脂肪水平为6%的组外,日粮脂肪水平为9%的组幼鱼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其他日粮脂肪水平组(P<0.05),但当日粮脂肪水平≥15%后,鱼体和肝脏的脂肪含量显著上升(P<0.05);日粮中不同的碳水化合物水平对长吻鮠幼鱼的特定生长率没有显著影响(P>0.05),但当日粮碳水化合物水平为33%时,鱼体碳水化合物含量和肝脏糖原含量显著增加(P<0.05)。本研究表明,长吻鮠幼鱼日粮蛋白质、脂肪和碳水化合物3种常量营养物质的适宜需求量分别为45%、9%和≤30%,日粮总能为20.0 MJ/kg。

    2013年02期 v.28 179-1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9 ]
  • 温度和饲料蛋白质水平对松浦镜鲤幼鱼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

    黄金凤;徐奇友;王常安;赵志刚;罗亮;

    研究了在不同温度(18、23、28℃)下,饲喂5种蛋白质水平(质量分数为30%、32%、34%、36%和38%)的饲料对松浦镜鲤Cyprinus specularis Songpu幼鱼(10.11 g±1.07 g)血清生化指标的影响。试验分为15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放30尾鱼,饲养试验共进行60 d。结果表明:18℃下,鱼血清总蛋白(TP)和甘油三酯(TG)含量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升高,血清谷草转氨酶(AST)含量则相反;18、23、28℃条件下,各个蛋白质组间血清总胆固醇(CHOL)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血清尿素氮(BUN)、肌酐(CREA)、葡糖糖(GLU)、白蛋白(ALB)、谷丙转氨酶(ALT)和碱性磷酸酶(ALP)含量均随饲料蛋白质水平的升高而先升高后降低。同一蛋白质条件下,血清TG、BUN、CREA、TP、ALB、ALT和AST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显著下降(P>0.05),血清ALP含量随温度的升高显著上升(P<0.05);23℃下血清GLU、r-谷氨酰转肽酶(GGT)含量显著高于其他两个温度组(P<0.05)。本研究表明,23℃下比18、28℃下更有利于镜鲤的营养代谢,18、23、28℃下松浦镜鲤幼鱼饲料最适蛋白质水平分别为32%、34%和34%。

    2013年02期 v.28 185-19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0 ]
  • 南极磷虾蛋白质的分离特性及其组分分析

    李芳;刘俊荣;梁姗姗;闫瑞霞;

    利用pH调节法对南极磷虾Euphausua superba蛋白质进行分离回收,分别采取酸处理和碱处理冷冻南极磷虾,以蛋白质溶解度和回收率为分离特性参数,以0.5为pH变化梯度,探索在不同pH条件下南极磷虾蛋白质的分离规律。结果表明:酸处理和碱处理过程中南极磷虾肌肉蛋白质回收率无明显差别,在pH为1.5和12.0时有最大回收率,分别为49.8%和45.7%;通过SDS-PAGE分析,冷冻南极磷虾蛋白质主要为小分子质量蛋白质,主要分布在相对分子质量为80 000和35 000~45 000处,对比溶出物回收前后的蛋白质分子质量分布,发现采用酸处理法能回收大部分蛋白质组分,而采用碱处理法未能彻底回收,残液里还有多种蛋白质组分;通过对分离过程中南极磷虾含氮物的分布进行分析,表明用酸碱处理法分离蛋白的得率不高,分别占南极磷虾总粗蛋白质的37.76%和37.13%。

    2013年02期 v.28 191-19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39 ]
  • 船体藤壶附着模型的建立及清除藤壶的仿真研究

    易定和;欧阳清;周泽均;

    藤壶是中国周边海域一种常见的海洋污损生物,具有黏接强度高、难清除的特点。利用COMSOLMultiphysics软件建立藤壶附着的模型,模拟藤壶附着船体的情况并对其进行力学仿真研究,得到了达到清除效果时藤壶胞外分泌胶体的应力、应变以及应变能等数值模拟数据。本研究表明,当提供的外力(清除力)达到180 N时,该仿真模型中藤壶有被清除的趋势,模拟胞外分泌物(EPS部分)的应力强度约为0.2 MN/m2,该胶体的黏性应变能为0.29 J/m3,在该模型中得出的清除藤壶所需力的数据与其他文献发表的实验结果基本相符,该模型可用于后续用强声法清除附着藤壶的仿真研究。

    2013年02期 v.28 195-1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56 ]
  • 葫芦岛贝类养殖区浮游生物的群落结构和时空分布

    陈雷;许传才;刘海映;邢彬彬;田涛;孙康;

    于2007年11月19日、2008年3月21日、2008年7月20日3次对葫芦岛贝类养殖区的水环境和浮游生物进行了调查,调查共设10个站位。结果表明:从pH、溶解氧含量来看,该海域海水属于Ⅰ类海水;10个站位营养盐的水平分布比较均匀;从溶解性无机氮含量来看,该海域海水介于Ⅱ类至Ⅳ类海水之间;从活性磷酸盐含量来看,该海域海水介于Ⅰ类至Ⅱ类海水之间;2007年11月、2008年3月、2008年7月该海域的N/P值分别为221.4、86.0、51.5,P是限制性因子;该海域浮游植物共计46种(属),其中硅藻门41种(属),甲藻门5种(属),2007年11月、2008年3月、2008年7月分别出现浮游植物40、37、43种(属);浮游动物共计23种(属),其中毛颚动物1种(属),被囊动物1种(属),桡足类11种(属),浮游幼虫类10种(属),2007年11月、2008年7月、2008年3月分别出现浮游动物23、23、15种(属);浮游植物、浮游动物密度及其生物量均为2008年7月最高、2007年11月次之、2008年3月最低;该海域浮游植物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为3.34~3.94,浮游动物H'为2.92~3.90,该海域处于轻度污染或无污染状态。

    2013年02期 v.28 199-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2 ]
  • 西北太平洋柔鱼资源丰度的空间尺度分析

    杨铭霞;陈新军;冯永玖;

    对2011年西北太平洋柔鱼Ommastrephes bartramii渔获统计数据,进行了12个不同尺度的划分,采用地统计学方法分别计算了各尺度下柔鱼资源丰度的空间分布格局的特点。结果表明:块金值和基台值在不同尺度下的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但其他参数表现有所差异;中小尺度下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主要为指数模型和球状模型,变程呈线性分布,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强;而大尺度下半变异函数拟合模型均为高斯模型,变程呈现上下波动趋势,空间自相关性相对较弱。结合西北太平洋柔鱼群体自身的种群结构特征以及海洋环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小尺度下空间结构差异主要反映了柔鱼群体自身的种群结构特征,中尺度下主要反映了海洋环境对柔鱼群体结构产生的影响,而大尺度下变量的随机性和变化幅度较大,体现的空间自相关性较弱,可能受海洋环境的影响过大而不适于柔鱼种群空间分布格局的研究。

    2013年02期 v.28 206-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9 ]
  • 辽东湾渔业资源及生态环境的调查分析

    高音;刘明勇;汤勇;李九奇;邢彬彬;

    根据2007年8月—2010年10月对辽东湾海域渔业资源和生态环境的底拖网调查数据,分析了该海域环境与渔业资源的状况。结果表明:辽东湾西部海域中的pH、活性磷酸盐等基本符合国家二类海水水质标准,溶解氧符合四类海水水质标准;秋季辽东湾渔业资源种类共计42种,其中鱼类17种,优势种为六丝矛尾鰕虎鱼、斑尾复鰕虎鱼和窄体舌鳎,无脊椎动物25种,优势种为口虾蛄、海星和葛氏长臂虾;生物量密度(BED)较高的海域大多位于近岸水域,近岸水域的生物栖息密度(NED)也高于远岸水域,该海域不能形成渔汛。鉴于目前辽东湾渔业资源的情况,提出了加强限制沿岸污水排入、合理进行放流增殖、规范作业网具和杜绝过度捕捞等改善海洋生态环境和恢复海洋渔业资源的具体措施。

    2013年02期 v.28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22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