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欢迎关注


  • 征稿简则

    <正>一、本刊是以刊载海洋、水产及其相关学科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双月刊,国内外公开发行。主要刊登水生生物、生物技术、水产增养殖与病害防治、海洋生态与环境、海洋渔业、渔业资源、水产捕捞

    2014年02期 v.29 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 ]
  • 泥鳅杂交三倍体和二倍体胚胎发育的比较研究

    高养春;李雅娟;姜志强;李霞;王伟;刘博;王玉生;庞义猛;

    对杂交三倍体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2n♀×4n♂,DT)和二倍体泥鳅(2n♀×2n♂,DD)的胚胎发育进行观察,详细记录了其胚胎发育的形态特征和发育特点。结果表明:DT受精卵在水温(25±1)℃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约需36 h 19 min;对照组DD受精卵在水温(25±1)℃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约需35 h 57 min;DT(DD)的胚胎发育包括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神经胚期、器官形成期和孵化出膜期6个时期,DT(DD)受精卵约40 min(40 min)后进入卵裂期,3 h 45 min(3 h 40min)后进入囊胚期,6 h 30 min(6 h 24 min)后进入原肠期,9 h 32 min(9 h 20 min)后进入神经胚期,15 h 45 min(15 h 30 min)后进入器官形成期,36 h 19 min(35 h 57 min)后出膜。研究表明,DT的胚胎发育时序及形态特征与DD基本相似,说明DT具有正常的胚胎发育过程,本研究可为杂交三倍体泥鳅苗种培育提供生物学依据。

    2014年02期 v.29 103-1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5 ]
  • 泥鳅鳍细胞系的构建及特性分析

    马辰;王福景;李霞;秦艳杰;李雅娟;

    采用组织块培养法对泥鳅Misgurnus anguillicaudatus鳍组织细胞进行原代培养,并采用胰蛋白酶消化法传代,目前已传63代。原代培养和早期传代培养所用培养基为DMEM/F12,并添加体积分数为20%的胎牛血清(FBS)、10 ng/mL人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20 ng/mLⅠ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Ⅰ)和10μg/mL硫酸软骨素。30代以后所用培养基为20%FBS-DMEM/F12,在CO2培养箱(5%,25℃)中培养,培养的鳍细胞形态为成纤维细胞样,群体倍增时间为56.85 h,特征染色体数目为50条;细胞经液氮冷冻保存30 d,解冻复苏后,存活率为81.31%±1.46%。病毒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泥鳅鳍细胞系对鲤春病毒血症病毒(SVCV)敏感,病毒滴度为105.62TCID50/mL,而对鱼类诺达病毒(YGNNV)不敏感。泥鳅鳍细胞系的建立丰富了鱼类细胞系的种类,并为泥鳅毒理学、病毒学的研究提供了科学依据。

    2014年02期 v.29 109-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6 ]
  • 三疣梭子蟹家系自交与杂交对繁殖和子代早期生长的影响

    王好锋;高保全;段亚飞;韩晓琳;刘萍;李健;

    为培育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新品系,选择差异较大的两代自交家系进行家系内自繁和家系间杂交的试验,建立了三疣梭子蟹近交系和杂交系,并比较了其繁殖性能和子一代早期生长与存活的情况。三疣梭子蟹A家系为自交F6,B家系为自交F3,均为基因纯化程度不同的两个家系,试验设计自交组F66(A♀×A♂)、F33(B♀×B♂)和杂交组F63(A♀×B♂)、F36(B♀×A♂)4个试验组。繁殖试验结果表明,两个自交组亲蟹的抱卵量、排幼量和单位体质量抱卵量均比两个杂交组大,且均显著高于F63组(P<0.05),而自交组的单位体质量排幼量和孵化率也均比杂交组大,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表明在繁殖性能上,杂交组并未表现出杂种优势。幼蟹的早期生长和存活试验结果表明,杂交使Ⅱ期幼蟹至Ⅴ期幼蟹的生长和存活两个表型性状都得到了改良,杂交组(F63和F36)在早期生长阶段相对于自交组(F66和F33),体质量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14.38%~25.05%,全甲宽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5.57%~10.27%,体质量和全甲宽的增长速度各组均为F63>F66>F36>F33,其中F36组相对于F33组各表型性状的杂种优势均明显大于F63组相对于F66组的杂种优势;杂交组存活的总体杂种优势率为22.49%~36.67%,其中F63组相对于F66组存活的杂种优势明显大于F36相对于F33组的杂种优势。研究表明,三疣梭子蟹杂交组在繁殖性能方面虽未表现出杂种优势,但在早期生长和存活方面表现出了显著的杂种优势,这可为进一步开展三疣梭子蟹选育工作提供参考依据。

    2014年02期 v.29 114-1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3 ]
  • 鲂属4种鱼类种间杂交的初步研究

    张大龙;杜睿;聂竹兰;杨振华;罗伟;易少奎;高泽霞;王卫民;陈柏湘;

    利用湖北鄂州梁子湖的团头鲂Megalobrama amblycephala(T)、浙江钱塘江原种场的三角鲂Magalobrama terminalis(S)、四川泸州龙溪河的厚颌鲂Megalobrama pellegrini(H)、广东西江肇庆的广东鲂Megalobrama hoffmanni(G)野生亲鱼进行多种杂交组合与自交,所有杂交与自交组合为T♀×T♂、T♀×H♂、T♀×S♂、T♀×G♂、S♀×S♂、S♀×T♂、S♀×G♂、H♀×H♂、H♀×T♂,将各组合受精卵在室内同一水泥池不同孵化桶内孵化,并将各组合子代培育45日龄。结果表明:所有组合的受精率、孵化率和成活率均相对较高,初步证明鲂属种间杂交具有可行性;团头鲂与厚颌鲂正反交子代除体高杂种优势不明显外,体长与体质量均表现出杂种优势;团头鲂与三角鲂正反交子代的体长、体质量、体高均未表现出明显的杂种优势;因广东鲂母本催产失败,团头鲂与广东鲂正反交以及三角鲂与广东鲂正反交子代是否有杂种优势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14年02期 v.29 121-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5 ]
  • 投喂不同饵料对刺参海上网箱育苗幼体培育效果的影响

    殷旭旺;林华剑;闵文武;刘钢;杨大佐;周玮;孙洪斌;刘福合;

    研究了投喂不同饵料(微绿球藻Nannochloropsis sp.、海洋红酵母Rhodomanas benthica、孔石莼Ulva pertusa碎屑和海蒿子Sargassum pallidium碎屑)对刺参海上网箱育苗中各阶段浮游幼虫、稚参的存活率及其生长的影响,幼虫培育历时30 d,稚参培育试验共进行21 d。结果表明:在浮游幼体中后期,投喂微绿球藻的组幼虫存活率均显著高于投喂海洋红酵母的组和不投饵的对照组(P<0.05);在稚参培育21 d时,投喂海蒿子的组稚参存活率最高,为20.4%±0.2%,投喂孔石莼的组次之,存活率为19.9%±1.7%,但二者差异不显著(P>0.05),投喂微绿球藻与投喂海洋红酵母的组存活率无明显差异(P>0.05),存活率分别为13.6%±0.9%和13.9%±0.7%,而不投饵料的对照组存活率最低,仅为8.9%±0.8%;试验结束时,投喂海蒿子、孔石莼和海洋红酵母的组稚参的体长增长均较快,分别为(7.79±0.47)、(7.35±0.13)、(7.08±0.63)mm,显著高于微绿球藻组(5.08 mm±0.40 mm)和对照组(4.94 mm±0.23 mm)(P<0.05)。研究表明:相对于不投喂饵料,投喂适量饵料能够显著提高刺参海上网箱育苗幼体的存活率和生长率;浮游幼虫阶段,投喂微绿球藻较为适宜;附着变态后的稚参期,投喂海蒿子或孔石莼碎屑最佳。

    2014年02期 v.29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4 ]
  • 不同食物对透明溞种群生长的影响

    黄翠;刘其根;胡忠军;侯文华;吴杰洋;何光喜;陈来生;

    在实验室恒定温度(20℃)条件下,比较分析了以不同藻类(小球藻、柱孢鱼腥藻170、铜绿微囊藻469和铜绿微囊藻905)为基础饵料的透明溞Daphnia hyaline种群的生长繁殖情况。结果表明:以小球藻为饵料的透明溞种群数量快速增加,最大种群密度为(211.22±7.22)ind./L,以铜绿微囊藻469为饵料的透明溞最大种群密度为(133.75±4.84)ind./L,为小球藻组的1/2,而以鱼腥藻170和铜绿微囊藻905为饵料的透明溞最大种群数量较少,分别为(70.00±5.69)、(50.75±4.38)ind./L。用Logistic曲线拟合的结果表明,小球藻组和铜绿微囊藻469组的拟合效果较好,拟合度分别为0.989和0.988。以小球藻、铜绿微囊藻469、铜绿微囊藻905和柱孢鱼腥藻170为饵料的4组透明溞最大种群增长速率(rmax)分别为1.468、1.030、0.424、0.405 ind./d,4组透明溞的种群数量增长模型分别为N=27.689/[1+e20.141-0.212t](R2=0.989)、N=15.094/[1+e17.659-0.273t](R2=0.988)、N=17.124/[1+e33.769-0.099t](R2=0.909)和N=11.202/[1+e20.988-0.145t](R2=0.953)。研究表明,投喂小球藻对透明溞种群生长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而投喂有毒的铜绿微囊藻905和柱孢鱼腥藻170对透明溞的生长与繁殖均有抑制作用。

    2014年02期 v.29 131-1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5 ]
  • 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对草鱼生长性能、肠道菌群和消化酶活性的影响

    姚东林;邹青;刘文斌;谢少林;周爱国;陈金涛;邹记兴;

    在水温为24~33℃的条件下,选取初始体质量为(71.1±1.4)g的草鱼Ctenopharyngodon idella 300尾,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对照组投喂基础饲料,试验组投喂在基础饲料中添加0.1%由地衣芽孢杆菌和低聚木糖配制的合生素,每次投饵量为鱼体质量的3.5%,养殖试验共进行92 d。结果表明:试验组草鱼平均增重率比对照组提高了20.9%(P<0.05),饵料系数比对照组降低了8.9%(P<0.05);试验组草鱼的肠道微生物中,大肠杆菌数量比对照组减少了9.4%(P<0.05),而芽孢杆菌和乳酸杆菌数量则比对照组分别增加了21.6%和7.7%(P<0.05);试验组草鱼的肠道胰蛋白酶、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8.8%、36.8%和19.8%(P<0.05),肝胰脏中胰蛋白酶和脂肪酶活性分别比对照组显著提高了14.6%和21.3%(P<0.05),而淀粉酶活性则与对照组无明显差异(P>0.05)。

    2014年02期 v.29 136-1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1 ]
  • 十溴联苯醚对太平洋鳕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

    何旭颖;王冰;张赛赛;沈双烨;谢唤;王伟;

    通过扫描电镜和透射电镜观察,研究了不同浓度的十溴联苯醚对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精子超微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组相比,浓度为0.5、5、50、500 ng/L的十溴联苯醚对太平洋鳕精子的超微结构无显著影响,而浓度为5000 ng/L的十溴联苯醚对太平洋鳕精子的超微结构影响显著。扫描电镜下观察,在浓度为5000 ng/L十溴联苯醚中暴露2 h和4 h时,太平洋鳕精子的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8 h时精子细胞核表面出现白色结晶状变化,12 h时精子细胞核破裂。透射电镜下观察,在浓度为5000 ng/L十溴联苯醚中暴露2 h时,太平洋鳕精子的形态与对照组相比无显著变化,4 h时精子出现质膜膨胀,线粒体移位,8 h时出现质膜破裂,线粒体内嵴断裂,甚至溶解,基质变浅,呈空泡样改变,12 h时鞭毛大量脱落堆积,部分微管结构解体甚至消失,线粒体内嵴结构基本消失。研究表明,十溴联苯醚主要作用于精子细胞的质膜、线粒体和鞭毛上,其毒性主要表现为质膜破裂,线粒体空泡样改变,鞭毛大量脱落,轴丝微管结构解体等。

    2014年02期 v.29 141-14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8 ]
  • 养殖斑鳠的性腺发育及其组织学观察

    谢少林;房伟平;陈金涛;王超;邹记兴;

    采用常规石蜡切片技术,对人工养殖斑鳠Mystus guttatus的性腺发育进行了初步研究。结果表明:人工养殖斑鳠2龄左右时达到性成熟,繁殖期为6—8月;卵巢发育为不同步型,同一期卵巢内存在多个时相的卵母细胞,繁殖期的卵巢性腺成熟系数(GSI)为(1.28±0.12)%;精巢外形细长,内部发育良好,精子发育过程中的各阶段细胞形态清晰可见,繁殖期的精巢GSI为(0.11±0.04)%。研究表明,斑鳠个体性腺发育不同步,属于一次产卵类型。

    2014年02期 v.29 147-15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6 ]
  • 刺参益生菌梅奇酵母C14培养基及发酵条件的优化

    李璐瑶;杜鑫;包鹏云;张丛尧;曹淑青;马悦欣;

    以廉价原料豆粕粉、玉米粉和糖蜜为营养要素,采用单因素试验优化了梅奇酵母Metschnikowia sp.C14的培养基成分,再通过豆粕粉、玉米粉、糖蜜和初始pH值4因素3水平的正交试验,确定培养基的最佳组合为:70 g/L豆粕粉、40 g/L玉米粉、60 g/L糖蜜、初始pH为6,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优化梅奇酵母C14菌株的培养条件。结果显示,该菌株的最佳摇瓶发酵条件为:培养温度25℃,转速180 r/min,接种量3%,250 mL三角瓶中培养基的装液量为25 mL,经28 h培养,C14菌密度可达1.26×109cells/mL,比优化前提高了72.91%。

    2014年02期 v.29 151-1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6 ]
  • 泥沙悬浮物对菲律宾蛤仔幼贝生长和滤水率的影响

    何阳阳;杨凤;王华;曾超;刘丹;马贵范;

    在水温为(17.5±0.5)℃的条件下,研究了泥沙悬浮物对菲律宾蛤仔Ruditapes philippinarum幼贝(壳长为7.28 mm±0.40 mm)存活、生长和滤水率的影响。急性试验结果表明,悬浮物浓度(均为实测浓度)在9888 mg/L以下时,蛤仔幼贝96 h的存活率为100%。亚急性试验(20 d)结果表明:随着悬浮物浓度的增加,试验水中氨氮、亚硝酸氮和化学需氧量(CODMn)的含量随之增加;悬浮物浓度为300 mg/L或以上时,对蛤仔幼贝的生长有显著影响(P<0.05)。滤水率试验(胁迫12 d)结果表明,悬浮物浓度为300 mg/L时,对蛤仔幼贝的滤水率有显著影响(P<0.05)。研究表明,对蛤仔幼贝生长和滤水率没有影响的悬浮物最大允许浓度在188~300 mg/L。

    2014年02期 v.29 156-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0 ]
  • 卵形鲳鲹感染无乳链球菌与海豚链球菌的研究

    黄婷;李莉萍;王瑞;张彬;甘西;罗洪林;陈福艳;蔡小辉;杨传萍;梁万文;陈明;

    于2011年8月对广西北海疑似链球菌感染的卵形鲳鲹Trachinotus ovatus进行病原分离鉴定,经人工感染试验,确定分离的两株病原菌(编号为TSG002和TSG004)为卵形鲳鲹的致病菌,然后对两株病原菌进行形态学、生理生化特征、16S rRNA基因序列和二重PCR快速检测综合鉴定,构建系统进化树,最后对两株菌进行药敏分析。根据染色形态特征和二重PCR快速检测,初步鉴定菌株TSG002和TSG004分别为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菌株TSG002和TSG004的16S rRNA基因序列(登录号分别为KF826095和KF826094)分别与无乳链球菌ATCC13813 strain JCM 5671基因(登录号NR040821.1)和海豚链球菌ATCC29178基因(登录号AF335572.1)的相似性最高,均达99%。药敏试验结果表明,两株菌对头孢曲松、头孢呋辛、头孢哌酮、恩诺沙星、氧氟沙星、阿莫西林、多粘菌素B、头孢噻吩和头孢他啶均敏感。研究表明,感染无乳链球菌和海豚链球菌的卵形鲳鲹可发病死亡,在病鱼中同时分离到两种链球菌尚属首例。

    2014年02期 v.29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47 ]
  • 偏顶蛤不同组织营养成分的分析及评价

    宋坚;程龙;常亚青;何舟;

    对大连海域体质量为81.83~126.48 g的偏顶蛤Modiolus modiolus外套膜、生殖腺和闭壳肌3种组织的营养成分和营养价值进行了分析及评价。结果表明:3种组织中水分、粗蛋白质、粗脂肪和灰分含量分别为73.50%~81.25%、7.18%~16.40%、1.46%~2.83%和1.89%~2.32%,其中性腺和闭壳肌的蛋白质和灰分含量较高,粗脂肪含量较低;3种组织中均含有16种氨基酸(8.38%~15.71%),人体必需氨基酸(EAA)与总氨基酸(TAA)的比值为34.61%~38.59%,EAA与非必需氨基酸(NEAA)的比值为52.92%~62.84%;3种组织的第一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蛋氨酸+半胱氨酸;3种组织中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为14.86%~32.90%,其中性腺和闭壳肌中含量均较高;3种组织中DHA和EPA含量分别为4.57%~11.72%和6.93%~23.60%。研究表明,偏顶蛤肉质鲜美,营养价值较高,尤其是性腺和闭壳肌组织。

    2014年02期 v.29 167-1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09 ]
  • 哲罗鲑、细鳞鲑及其杂交种肌肉的营养成分分析

    张超;佟广香;匡友谊;尹家胜;

    以体质量为38.03~55.03 g的哲罗鲑Hucho taimen、细鳞鲑Brachymystax lenok及其杂交种为研究对象,对其肌肉营养成分和氨基酸组成进行了分析评价。结果表明:3种鱼的粗脂肪含量差异显著(P<0.05),杂交种的水分、粗灰分含量高于哲罗鲑低于细鳞鲑,而粗蛋白质含量高于两者;杂交种的人体必需氨基酸和氨基酸总量均高于哲罗鲑和细鳞鲑,而鲜味氨基酸含量低于哲罗鲑高于细鳞鲑;3种鱼的必需氨基酸总量均高于FAO/WHO标准和鸡蛋蛋白标准,以杂交种最高;杂交种的氨基酸评分、化学评分和必需氨基酸指数均远高于哲罗鲑和细鳞鲑,以细鳞鲑最低。研究表明,3种鱼肉质鲜美,营养价值均较高,尤其是杂交种,其肌肉品质更优于哲罗鲑和细鳞鲑,这为哲罗鲑和细鳞鲑的杂交育种提供了参考。

    2014年02期 v.29 171-17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4 ]
  • 非离子氨和氨氮对不同规格史氏鲟幼鱼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

    刘建魁;刘立志;赵文;石振广;李文龙;王云山;

    在水温为(22±1)℃、pH为7.6、DO为7.0~8.0 mg/L的条件下,对A1(1.7 g±0.2 g)、A2(3.6 g±0.6 g)、A3(10.3 g±1.5 g)3种不同规格的史氏鲟Acipenser schrencki幼鱼进行非离子氨和氨氮的急性毒性及安全浓度评价。结果表明:氨氮和非离子氨对史氏鲟幼鱼的半致死浓度(LC50)和安全浓度均与幼鱼的体质量呈正相关;氨氮对A1、A2、A3组史氏鲟幼鱼的96 h LC50分别为5.30、10.20、12.30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53、1.02、1.23 mg/L;非离子氨对A1、A2、A3组幼鱼的96 h LC50分别为0.13、0.26、0.28 m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1、0.03、0.03 mg/L。

    2014年02期 v.29 175-1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1 ]
  • 消油剂对红鳍东方鲀幼鱼的急性毒性效应

    于晓明;刘海映;张国胜;陈雷;邢彬彬;许传才;

    在水温为(21.0±0.5)℃、盐度为32的条件下,研究了消油剂和原油-消油剂混合液对红鳍东方鲀Takifugu rubripes幼鱼(体质量为2.73 g±0.66 g)的急性毒性效应。结果表明:在96 h之内,随试验时间(t)的延长,消油剂对红鳍东方鲀的半致死浓度(LC50)逐渐降低,二者呈幂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LC50=9452.2t-0.9529(R2=0.8794);原油-消油剂混合液对红鳍东方鲀的LC50也随试验时间的延长逐渐降低,二者呈线性函数关系,其关系式为LC50=-0.0303t+11.244(R2=0.891);消油剂和原油-消油剂混合液对红鳍东方鲀的96 h LC50分别为146.41、8.45 mg/L,表明原油-消油剂混合液对红鳍东方鲀的生物毒性大于消油剂,消油剂对红鳍东方鲀的生物毒性为一般毒性,而原油-消油剂混合液为高毒性;红鳍东方鲀中毒症状表现为在水面缓慢游动,有时失去平衡,身体侧翻,最后沉卧于水底死亡;死亡的红鳍东方鲀表现为鳃丝充血肿胀,鳃和体表的黏液分泌增加,体表腐烂发白。

    2014年02期 v.29 179-18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6 ]
  • 獐子岛海洋牧场人工鱼礁区鱼类资源养护效果的初步研究

    陈勇;杨军;田涛;刘永虎;尹增强;陈雷;王刚;

    采用手线钓和定置网法连续3年对獐子岛海洋牧场深水鱼礁区投礁后的鱼类资源状况进行了调查评估。调查结果表明:共捕获鱼类6种,主要经济鱼种为大泷六线鱼Hexagrammos otakii、许氏平鮋Sebastes schlegeli,采用手线钓法捕获两种鱼的单位捕捞努力量渔获量(CPUE)最大值分别为97.8、281.8g/(人·钩·h),采用定置网法捕获两种鱼的CPUE最大值分别为2039.2、163.4 g/(笼·h)。对调查获得的鱼类进行分析,结果表明:2012年春季主要岩礁型鱼类尾均体质量与2011年相比,大泷六线鱼增长0.12倍,许氏平鮋增长0.23倍,资源量增加显著;手线钓渔获的尾均体长、体质量高于定置网,在鱼礁区手线钓作业的适宜季节为春季;鱼礁区主要鱼类为等速生长,许氏平鮋、大泷六线鱼、方氏云鳚Enedrias fangi Wang et Wang等种间丰满度有明显差异;2013年采用定置网捕获鱼礁区大泷六线鱼的尾均体质量为非鱼礁区的9.36倍,鱼类资源养护效果显著。调查结果显示,人工鱼礁区鱼类资源已得到有效养护,与投礁前相比增殖效果明显。

    2014年02期 v.29 183-1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131 ]
  • 黄海北部放流不同规格中国对虾的成本比较

    陈雷;刘海映;姜洪亮;林源;于深礼;郭良勇;邢坤;于晓明;

    于2005年5月15日—6月4日,将体长为(1.00±0.03)cm的中国对虾Feneropenaeus chinensis仔虾暂养于池塘网箱中,暂养密度分别为150、300、450、600尾/m2,暂养20 d后,体长分别为(2.81±0.19)、(2.57±0.22)、(2.15±0.20)、(2.01±0.32)cm,存活率分别为70.2%±2.7%、67.0%±2.8%、37.6%±3.4%、33.4%±4.1%。于2009年5月10日—29日,将体长为(0.99±0.03)cm的中国对虾仔虾暂养于池塘网箱中,暂养密度为150、300尾/m2,暂养20 d后,体长分别为(2.78±0.23)、(2.55±0.21)cm,存活率分别为70.4%±3.5%、69.5%±3.4%。于2009年6月3日—4日、2010年6月4日—5日在普兰店皮口海域(N 39°18'22″,E122°23'30″)进行小(1.0 cm)、大(2.7 cm)两种规格的中国对虾海上漂流试验,2009年试验时海况恶劣,漂流20 h后,小、大个体组的存活率分别为0、51.7%±1.5%,2010年试验时海况良好,存活率分别为88.5%±4.4%、98.5%±3.5%。以2010年黄海北部暂养1.5亿尾中国对虾为例,计算放流小、大规格的中国对虾的成本,结果表明,放流大规格中国对虾能节省24.764万元,占放流总成本的13.6%。

    2014年02期 v.29 188-1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21 ]
  • 小球藻脱氮除磷及其生物量增殖潜力的研究

    杨福利;李秀辰;白晓磊;金星;曲孟;

    在实验室条件下模拟养殖污水进行海水小球藻Chlorella vulgaris栽培试验,探索小球藻对污水中氮、磷的去除效果及其生物量增殖的情况。结果表明:小球藻能有效去除污水中的NH+4-N和PO3-4-P;当NH+4-N浓度为2.0~6.0 mg/L时,去除率在90%以上,PO3-4-P浓度为0.590 mg/L时,去除率达94.6%;小球藻对NH+4-N和PO3-4-P的去除速率最大分别可达到2.657、0.445 mg/(L·d);当污水中NH+4-N浓度由0.8 mg/L升至10.0 mg/L时,培养72 h后小球藻细胞密度由1.33×107cells/mL增至2.61×107cells/mL;栽培期间,污水的pH为8.19~9.74,适合于小球藻生长。研究表明,利用养殖污水栽培小球藻,不仅可以有效地净化污水,还可以获得较大的藻细胞生物量。

    2014年02期 v.29 193-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8 ]
  • 对虾剥壳机的设计

    张秀花;赵玉达;王泽河;弋景刚;

    剥壳是对虾深加工的一个技术难题。针对现有的对虾剥壳机存在剥壳率低、破仁率高、稳定性差等现状,根据对虾的形态特征和剥壳特性,设计了一种基于摩擦、挤压原理的异径双辊对虾剥壳机,该剥壳机主要包括上料机构、剥壳机构和虾仁分离机构。经过试验,该机在选定的参数下运行,可实现对虾"上料—剥壳—虾仁分离"工序的连续性操作。

    2014年02期 v.29 198-20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4 ]
  • 一种同态验证环签名方案的安全性分析与改进

    高雪辰;郭显久;

    对2012年Wang等提出的一种新的应用于云计算的共享数据可公开审计方法中的同态验证环签名方案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该方案容易受到群成员改变攻击,并且给出了攻击方法。为了防止攻击,对该方案进行了改进,并对新方案做了安全性分析,证明其具有安全性。

    2014年02期 v.29 201-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4 ]
  • 欢迎订阅2014年度《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正>《大连海洋大学学报》是由大连海洋大学主办的以刊载海洋、水产及其相关学科研究论文的综合性学术刊物。前身为《大连水产学院学报》,从2010年6月起因学校更名而变更刊名。主要刊登水生生物、生物技术

    2014年02期 v.29 20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9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