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欢迎关注


综述

  • 低温贮藏的鱼肉品质变化及其影响因素的研究进展

    何燕富;黄卉;李来好;杨贤庆;吴燕燕;赵永强;

    鱼肉在低温贮藏过程中会发生一系列物理、化学、生化和微生物的变化,导致鱼肉品质发生变化。通常用于评价鱼肉低温贮藏品质的指标有质地(硬度和弹性)、色泽(颜色)、风味和多汁性,本研究中对鱼肉低温贮藏品质变化的原因及其影响因素进行了阐述,指出了目前贮藏方法中存在的问题,并就未来该领域的研究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研究低温贮藏期鱼肉品质变化提供理论参考。

    2017年02期 v.32 242-2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8 ]
  • 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在斑马鱼中的研究进展

    王智诚;周晓旭;王昊泽;王秀利;

    随着测序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在人类和其他模式生物中,发现了一类具有重要调控功能的RNA,即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长链非编码RNA是一类在生物体内大量存在且无编码功能的RNA,主要参与基础转录、特异基因的转录调控、转录后调控、翻译调控和表观遗传学调控等。本文中综述了长链非编码RNA及其在水生动物斑马鱼中的研究进展,可为水产养殖动物的遗传育种和健康养殖提供参考。

    2017年02期 v.32 248-2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8 ]

  • 太平洋鳕抗冻基因AFP4的原核表达及多克隆抗体的制备

    吕绘倩;蒋洁兰;姜志强;毛明光;

    为进一步研究太平洋鳕Gadus macrocephalus抗冻蛋白AFP4的功能,通过RT-PCR方法克隆得到太平洋鳕4型抗冻蛋白基因(AFP4)的开放阅读框(open reading frame,ORF),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并优化表达条件,利用纯化的重组蛋白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抗体的效价,用Western-blot法分析重组蛋白的免疫原性。结果表明:AFP4基因编码区长度为375 bp,编码125个氨基酸;将AFP4基因的ORF与载体p ET-32a连接,构建重组体p ET-32a-AFP4,并将其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细胞中;经诱导、表达和条件优化,发现该重组体在37℃、0.01 mmol/L IPTG条件下诱导3 h获得最大的表达量;对该重组蛋白进行纯化,利用纯化的蛋白免疫新西兰大白兔制备多克隆抗体,采用间接ELISA法检测该抗体效价为1∶1 600 000;Western blot分析显示,重组蛋白可以与兔抗AFP4多克隆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表明该重组蛋白具有免疫原性。本研究结果可为深入研究太平洋鳕AFP4蛋白功能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2期 v.32 127-1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08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9 ]
  • 岩虫室内养殖的初步研究

    李石磊;付成东;刘忠颖;李大成;滕炜鸣;王笑月;王超;林杉杉;张明;陈远;

    为推动岩虫Marphysa sanguinea室内养殖,采用体质量为(6.26±1.68)g的岩虫进行了人工养殖方法(铺沙水槽和塑料箱)、养殖密度(50~250条/m~2)和饲料配方选择(藻粉、鱼粉和虾粉)的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悬挂式养殖方法的养殖效果较好,养殖30 d后岩虫的成活率为88.6%;经过60 d的养殖,50、100条/m~2密度组岩虫的成活率为86.7%,与150、200、250条/m~2密度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113~125条/m~2(705~750 g/m~2)是比较适合的岩虫室内人工养殖密度;饲料中添加动物蛋白30%~70%或投喂新鲜卤虫可以满足岩虫的生长要求。本研究结果可为岩虫的人工促熟及增养殖提供基础数据。

    2017年02期 v.32 134-1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37 ]
  • 红壳色中华绒螯蟹仔蟹养殖方式研究

    司永国;李晓东;姜玉声;王玉玮;刘胥;郑岩;索建杰;孙娜;

    为探讨养殖方式对红壳色不同家系中华绒螯蟹Eriocheir sinensis仔蟹生长的影响,采用室内群体养殖、室内单体养殖和室外稻田养殖3种方式,比较了红壳色(A)、红壳家系中正常壳色(B)、"光合1号"(C),以及拟建立的早熟(D)、近亲早熟(E)育种家系仔蟹的生长特征。结果表明:室内群体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35.8%,仅与D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变异系数(CV)为27%,个体大小差异较小,与其余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A组仔蟹体质量特定生长率(SGR)为7.0%/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室内单体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86.7%,显著高于B、E组(P<0.05);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CV为52%,个体大小差异较大,与C、D组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A组仔蟹体质量SGR为5.7%/d,A组与B、C、E组仔蟹生长差异明显(P<0.05)。室外稻田围隔养殖方式下,红壳色A组仔蟹的存活率为3.2%,极显著低于B、C、D组(P<0.01);A组仔蟹头胸甲宽的CV为12%,极显著低于E、D组(P<0.01);A组仔蟹体质量SGR最低,为8.1%/d,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室内单体养殖红壳色仔蟹能显著提高其成活率,有助于获得更多育种家系相关性状的信息。

    2017年02期 v.32 139-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1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9 ]
  • 中间球海胆幼体及稚海胆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估计

    韩奋杰;张伟杰;秦宇博;陈顺;周秘;陈小慧;常亚青;

    为估计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幼体及稚海胆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采用巢式不平衡设计方法建立了44个中间球海胆全同胞家系,并测量了各家系海胆四腕幼体、六腕幼体和八腕幼体等各期浮游幼体的体长以及受精后30 d的稚海胆壳径,采用动物模型和约束性最大似然法(REML)估计了中间球海胆幼体和稚海胆生长性状的遗传参数。结果表明:中间球海胆四腕幼体和八腕幼体体长的遗传力分别为0.705±0.373和0.538±0.444,为高度遗传力,六腕幼体体长和稚海胆壳径的遗传力均接近于0,为低度遗传力;各阶段幼体体长和稚海胆壳径的共同环境效应为0.048~0.352;各阶段幼体体长间遗传相关为正相关(0.300~0.518),各阶段幼体体长与稚海胆壳径间的遗传相关为负相关(-0.152~-0.435)。本研究结果可为制定中间球海胆的早期选择和间接选择选育方案提供参考依据。

    2017年02期 v.32 145-1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0 ]
  • 凡纳滨对虾3种主要病毒和虾肝肠胞虫在辽宁地区的流行情况分析

    王博雅;王力;刘美如;叶仕根;黎睿君;李华;李强;

    为解决近年来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病害频发的问题,于2015年8月从辽宁省盘锦、营口地区26个发病的凡纳滨对虾养殖池塘中随机采集病虾样本,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检测对虾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IHHNV)、对虾白斑综合征病毒(WSSV)和对虾桃拉综合征病毒(TSV),并用环介导等温扩增(Loop-Mediated Isothermal Amplication,LAMP)技术检测虾肝肠胞虫Enterocytozoon hepatopenaei(EHP)的感染情况。结果表明:IHHNV和EHP的检出率较高,分别为65.4%和34.6%,WSSV和TSV的检出率分别为19.2%和7.7%;EHP的检出率与对虾体型大小密切相关,在小虾样本中检出的阳性率高达100%,而大虾样本中均未检出;26份对虾样本中有7份样本同时携带EHP和IHHNV。研究表明,IHHNV和EHP是2015年8月辽宁地区凡纳滨对虾的主要流行病原,发病率可能与对虾生长缓慢、个体大小差异明显相关。

    2017年02期 v.32 150-15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6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96 ]
  • 饵料与底质对三角帆蚌稚蚌早期生长的影响

    张佳康;马学艳;闻海波;邹军;徐跑;华丹;顾若波;

    为寻找三角帆蚌Hyriopsis cumingii合适的饵料和底质,提高三角帆蚌稚蚌成活率,在水温(24±1)℃下分两个阶段测试了不同饵料和底质对三角帆蚌稚蚌的生长影响,第一阶段测试了两种底质(黄泥、黄泥加钙粉)和两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对1~30 d稚蚌成活和生长的影响,第二阶段测试了5种饵料(Nanno 3600藻、Shellfish diet 1800藻、普通小球藻、四尾栅藻、卵囊藻)对31~60 d稚蚌成活及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第一阶段中,投喂Nanno 36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3)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1)稚蚌成活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二者均显著高于投喂两种混合藻且以黄泥+钙粉为底质的组(A2)(P<0.05),A1、A2、A3组均与投喂Shellfish diet 1800藻且以黄泥为底质的组(A4)和池塘水养殖且不投喂的组(A5)呈极显著性差异(P<0.01),A2组稚蚌生长最快,壳长显著高于A1、A3组(P<0.05),A1、A2、A3组极显著高于A4、A5组(P<0.01);第二阶段中,池塘水养殖组(B5)成活率显著高于卵囊藻组(B1)、小球藻组(B2)、Nanno 3600藻组(B4)(P<0.05),极显著高于四尾栅藻组(B3)(P<0.01),B5组与B4组稚蚌壳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显著高于B1、B2组(P<0.05),极显著高于B3组(P<0.01)。研究表明:稚蚌在1~30 d时添加藻类可提高稚蚌存活率,且以微拟球藻效果最好,底质中添加钙粉有利于稚蚌生长;稚蚌在31~60 d阶段,投喂微拟球藻更有利于稚蚌的生长。

    2017年02期 v.32 155-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2 ]
  • 几种中草药对刺参幼参的急性毒性试验

    姚刚;李强;付雷;叶仕根;黎睿君;李华;

    为探究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对中草药的毒性反应,在水温13~15℃下采用水生生物急性毒性试验方法对体质量为(2.36±0.41)g的刺参幼参进行了5种中草药急性毒性试验。结果表明:单方中草药对刺参幼参的毒性大小依次为五倍子>乌梅>石榴皮>黄芩>甘草;五倍子、乌梅、石榴皮、黄芩和甘草对刺参幼参的48 h半致死浓度分别为0.340、2.027、2.149、2.234、4.900 g/L,安全浓度分别为0.055、0.272、0.166、0.271、0.605 g/L;6组复方药物中毒性最大的是五倍子+甘草,其次是五倍子+黄芩、甘草+黄芩、石榴皮+五倍子,乌梅+石榴皮、五倍子+乌梅两组复方的毒性最低。研究表明,在安全浓度范围内,单方中草药五倍子、乌梅,复方五倍子+乌梅、石榴皮+乌梅可用作刺参细菌性疾病的防治药物。

    2017年02期 v.32 161-16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8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3 ]
  • 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对刺参肠壁菌群的影响

    司滨;王轶南;刘海映;曹海龙;张建强;吕绘倩;孙梦蕾;姜志强;

    为研究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肠壁菌群的影响,在刺参基础饲料中分别添加0.25%(G1)、0.50%(G2)、0.75%(G3)和1.00%(G4)的壳寡糖,另设对照组(G0),养殖50 d后采集各组刺参幼参(5.03 g±0.03 g)肠壁样品,并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刺参肠壁菌群结构特征。结果表明:壳寡糖添加组刺参肠壁的细菌多样性和丰度均高于对照组;各组样品肠壁优势菌门均为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壳寡糖对刺参肠壁菌群组成产生了明显影响,对照组优势菌属为希瓦氏菌属Shewanella,而壳寡糖添加组希瓦氏菌属的相对比例均下降,对照组芽孢杆菌属Bacillus的相对比例较低,而壳寡糖添加组芽孢杆菌属的相对比例均较高或成为优势菌属;1.00%壳寡糖组各类菌属相对比例均较低,高浓度壳寡糖出现抑制现象。研究表明,饲料中添加壳寡糖可提高刺参肠壁细菌多样性和丰度,明显改善刺参肠壁菌群结构。

    2017年02期 v.32 167-17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0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18 ]
  • 饲料中DHA含量对刺参成参生长及其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

    左然涛;李敏;秦宇博;吴反修;张丛尧;郝振林;吕德亮;宋坚;李广;常亚青;

    为确定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成参饲料中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的适宜添加量,采用摄食生长试验,探讨了在水温(12±2)℃下饲料中DHA含量(0.02%、0.30%、0.60%和1.20%)对体质量为(73.49±1.26)g的刺参成参生长和体壁营养成分的影响,试验共进行121 d。结果表明:饲料中DHA含量为0.60%时成参增重率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0.02%DHA)(P<0.05);饲料中DHA水平显著影响成参体壁营养成分,摄食DHA含量为0.30%~1.20%饲料的刺参,其体壁中二十碳五烯酸(EPA)、DHA和n-3多不饱和脂肪酸(n-3 PUFA)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但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饲料中添加DHA时,刺参体壁中DHA/EPA和n-3/n-6 PUFA显著升高(P<0.05);0.30%DHA处理组刺参体壁中苯丙氨酸、酪氨酸、异亮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和总必需氨基酸含量最高,且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但总必需氨基酸/总非必需氨基酸各组间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DHA含量为0.60%时成参的生长速率最快,DHA含量为0.30%时已具有较高的营养物质(必需脂肪酸和氨基酸)沉积率,成参对饲料中DHA的最适需求量为0.30%~0.60%(饲料干物质)。

    2017年02期 v.32 172-17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3 ]
  • 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刺参生长和非特异性免疫酶活性的影响

    张宇鹏;田燚;商艳鹏;蒋亚男;常亚青;

    为研究不同复合免疫增强剂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非特异性免疫酶的影响,试验设置正常对照组(A组)、芽孢杆菌+壳寡糖+刺五加等中草药组(B组)、芽孢杆菌+壳寡糖+百合等中草药组(C组)、芽孢杆菌+壳寡糖+大黄等中草药组(D组)、芽孢杆菌+壳寡糖+黄芪等中草药组(E组)、芽孢杆菌+壳寡糖组(F组)、壳寡糖组(G组)和芽孢杆菌组(H组)8组,通过在饲料中添加中草药、芽孢杆菌和壳寡糖,研究了芽孢杆菌、壳寡糖和中草药对体质量为(3.87±0.54)g的刺参幼参生长及其酸性磷酸酶(ACP)、碱性磷酸酶(AKP)、溶菌酶(LZM)、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等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投喂芽孢杆菌、壳寡糖和中草药制剂均促进了刺参的生长,各试验组刺参的增重率和特定生长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D和E组均显著高于其他试验组(P<0.05);在饲料中添加不同配伍的复合免疫增强剂对AKP活力无显著性影响(P>0.05);投喂50 d后,C、D、E组ACP活力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投喂50 d后,除H组外,其他试验组SOD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其中B、C和D组SOD活力较高;投喂50 d后,除G组外,其他试验组LZM活力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饲料中共同添加芽孢杆菌、壳寡糖和中草药复合免疫增强剂能进一步提高刺参非特异性免疫酶活力,其中C、D和E试验组均能提高刺参的非特异性免疫力,且C组效果最好。

    2017年02期 v.32 178-1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80 ]
  • 镉对刺参幼参体内金属硫蛋白含量及其变化规律的影响

    张丛尧;吴反修;张建强;左然涛;马悦欣;常亚青;周玮;

    为评价水体中镉(Cd~(2+))对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体内金属硫蛋白(MT)的诱导效果,以刺参幼参(体质量8.87 g±1.12 g)为研究对象,在水温16~18℃下,探讨水体中不同浓度Cd~(2+)(<0.005、0.025、0.050、0.250、0.500 mg/L)胁迫下幼参体内MT含量随Cd~(2+)胁迫时间(0、12、36、60、84、108h)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随着Cd~(2+)胁迫时间的延长,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中MT含量呈先升高后趋于平稳的趋势,且在36 h时各组织中MT含量最高或相对较高;Cd~(2+)胁迫36 h时,幼参体内MT含量依次为肠道>呼吸树>体壁,且Cd~(2+)胁迫后幼参各组织间MT含量有显著性差异(P<0.05);各时间点下,Cd~(2+)浓度试验组幼参肠道、呼吸树和体壁中MT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在Cd~(2+)胁迫各时间点,幼参肠道和呼吸树中MT含量随Cd~(2+)浓度的升高呈显著"阶梯式"升高(P<0.05),体壁中MT含量则随Cd~(2+)浓度的升高而升高,Cd~(2+)浓度为0.025、0.050 mg/L时,体壁中MT含量相差不大(P>0.05),但均显著低于Cd~(2+)浓度最高组(0.500 mg/L)(P<0.05)。研究表明,水体中的Cd~(2+)可诱导刺参组织合成金属硫蛋白,其中对肠道和呼吸树的诱导效果最明显,36 h即可达到较为显著的诱导效果,因此,刺参肠道和呼吸树组织中的MT含量可作为评价水体中重金属Cd~(2+)污染的生物标志物。

    2017年02期 v.32 184-1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0 ]
  • 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磷的需要量

    王燕;赛清云;赵睿智;赵红雪;吴旭东;邱小琮;

    为探明黄河鲇Silurus lanzhouensis幼鱼对饲料钙、磷的适宜需要量,选取总能、钙、粗蛋白质、非植酸磷、赖氨酸5个因素作为试验因素,每个因素各设6个水平,钙为0.50%~1.34%,非植酸磷为0.50%~1.00%,采用均匀设计法U*6(64)设计6种配合饲料,饲喂体质量为(170±5)g的黄河鲇幼鱼,分别记为A、B、C、D、E、F组,饲养时间为60 d。试验结束后,以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和肝脏RNA/DNA值、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为试验指标,采用偏最小二乘法建立回归方程,通过降维分析和优化求解,分析研究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结果表明:C组(钙0.56%、非植酸磷0.60%)试验鱼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肌肉RNA/DNA最高,分别为84.83%、1.02%和2.98,肠、肝、胃中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也达到最大值,分别为67.53%、66.76%、51.52%;随着饲料中钙、非植酸磷含量的增加,鱼体增重率、特定生长率、肌肉RNA/DNA值和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研究表明,饲料中钙和非植酸磷含量对黄河鲇幼鱼生长、蛋白质合成能力、饲料粗蛋白质离体消化率影响明显,黄河鲇幼鱼对饲料中钙的适宜需要量为0.54%,对非植酸磷的适宜需要量为0.50%~0.53%。

    2017年02期 v.32 189-19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0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7 ]
  • 出口级黄板鳅(♀)×台湾泥鳅(♂)杂交种及其亲本肌肉营养成分分析比较

    尤宏争;邵蓬;高建忠;汪笑宇;郑艳坤;

    为研究出口级黄板鳅Paramisgurnus dabryanus、台湾泥鳅及其杂交种肌肉的营养价值与鲜美程度,采用国内外通用的营养测试方法测定了3种泥鳅(体质量9.56~94.02 g)的肌肉营养成分。结果表明: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鲜样)中水分的质量分数为70.62%~73.01%,粗蛋白质为18.60%~20.03%,粗脂肪为4.15%~7.85%,灰分为1.40%~1.84%,除水分含量外,各组间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黄板鳅是3种泥鳅中典型的高蛋白质低脂肪品种;试验共检测出18种氨基酸,其中人体必需的8种氨基酸总量为24.52%~28.89%(干样,下同),占氨基酸总量的39.56%~39.72%,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中必需氨基酸组成均与FAO/WHO要求一致,必需氨基酸指数为81.24~83.54,限制性氨基酸均为色氨酸与缬氨酸,4种鲜味氨基酸总质量分数为37.61%~38.65%,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从各种氨基酸含量分析得出黄板鳅是相对组成最理想的品种;3种出口级泥鳅肌肉中脂肪酸含量丰富(22~24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40.66%~48.33%,其中DHA含量为2.03%~3.09%,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但黄板鳅保健价值更有优势;10种常见的矿物元素均被检测出来,锌、铁含量明显高于其他鱼类,且各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3种出口级泥鳅均为营养价值高且具有养殖前景的鱼类,天津地区主产的黄板鳅综合指标最高,而杂交种营养指标大多介于父母本之间,杂交优势不突出。

    2017年02期 v.32 198-2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7 ]
  • 达氏鳇大型鱼体剥制标本的制作研究

    石婷婷;翟奥博;赵文;郭长江;安浩;高欣;石振广;

    为完善剥制标本技术制作大型鱼类标本的过程,采用剥制标本的方法,以达氏鳇Huso dauricus为研究对象,经过材料选取—指标测定—剥制鱼皮—浸制脱脂—防腐干燥—填充缝合—美化整形—后期保养等一系列工艺流程,将达氏鳇成鱼制作成标本,其中每道工艺流程采用的化学试剂配比均依据材料的组织结构特点而进行了特别的设计。结果表明,本标本制作中,将鞣制、脱脂、防腐和美化的技术加以改进,应用于脂肪层较厚的鳇鱼标本剥制制作上,效果较好。本研究为科学制作大型鱼类标本提供了有益探讨。

    2017年02期 v.32 205-2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5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1 ]
  • 基于现场水箱试验的南极磷虾耐盐性研究

    王震;朱国平;许柳雄;苏志鹏;胡桂森;刘子俊;

    为了解南极磷虾Euphausia superba对盐度变化的适应能力,基于海上水箱试验,采用渐变式(16.2~54.5)和急变式(15.9~55.2)两种不同的盐度变化方法对南极磷虾个体在不同盐度下行为状态进行观察和记录,分析了南极磷虾的耐盐性。结果表明:南极磷虾在低盐度下的适宜临界盐度为26左右,极限临界盐度为16左右;南极磷虾在高盐度下的适宜临界盐度为43左右,极限临界盐度为55左右。研究表明,南极磷虾对盐度的变化具有一定的适应能力,但适应范围有限。

    2017年02期 v.32 211-2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43 ]
  • 捕后虾夷扇贝闭壳肌免疫因子与活品品质评价初探

    郑尧;刘俊荣;周晏琳;刘慧慧;宋扬;田元勇;赵学伟;

    为探索采捕后活品贝类的品质变化规律,以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为对象,研究了其闭壳肌中酸性磷酸酶(ACP)、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溶菌酶(LSZ)、过氧化氢酶(CAT)等4个非特异性免疫因子的变化规律,试验基于活品虾夷扇贝的商品流通链分别进行湿藏和干藏处理,捕后贮藏分为离水至甲板、运输船中转、港口卸货、基地缓冲池和净化等5个关键环节,共设10个采样点。结果表明:虾夷扇贝闭壳肌中表现出ACP及SOD活力,CAT活力很低,LSZ则未检出活力;在捕后106 h内,ACP活力呈现出先下降再升高的趋势,而SOD活力则呈先升高再下降再升高的趋势,二者与虾夷扇贝所受胁迫强度均有相关性。研究表明,闭壳肌中非特异性免疫因子ACP及SOD可以作为活品扇贝的胁迫应答因子及品质评价指标进行深入研究。

    2017年02期 v.32 217-2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79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7 ]
  • 池塘摇摆式水动力装置的研发与试验

    胡庆松;刘畅;杨性楷;王曼;陈雷雷;

    为解决池塘增氧装置水动力形成能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了一种新的设计方案。新设计基于双向输出传动机构原理,利用破水叶轮及空气中低阻偏心块的复合作用,在保障增氧能力的同时提升水动力影响范围,并对该摇摆式水动力装置在池塘的影响范围和增氧能力进行了测试。结果表明:该装置可以将水动力影响范围提升至4670 m2以上,高于3 k W和1.5 k W的叶轮式增氧机;同时在1.5 k W能耗下增氧能力为2.67 kg/h,并能达到3 k W叶轮式增氧机的66.7%,符合国家标准中对于1.5 k W增氧机的增氧能力要求。研究表明,新装置的水动力形成能力有明显提升,能够更好地解决池塘水产养殖增氧过程中水体循环能力不足的问题。

    2017年02期 v.32 224-2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0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3 ]
  • 黄海北部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结构优化研究

    周景宇;张国胜;许传才;崔闻达;王振宇;王羿宁;刘景;庄鑫;邢彬彬;

    为解决单船有翼单囊底拖网作业时兼捕稚幼鱼比例较大的问题,增大了原生产网第五节网背网衣的网目尺寸,并将改进后的生产网作为试验网,在黄海北部海洋岛附近海域采用交替作业法进行原生产网和试验网各10网次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试验网的总渔获质量比原生产网减少69.87 kg;原生产网捕获27种渔获物,试验网捕获19种渔获物,比原生产网减少8种,兼捕现象得到缓解;相比原生产网,试验网中的各渔获种类体长分布范围向右偏移,说明体长范围偏小的渔获物得到一定释放。本研究结果可为中国拖网类渔具的结构优化和渔业资源保护提供参考。

    2017年02期 v.32 231-23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1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7 ]
  • 渔业船舶事故类型的灰色关联分析

    温国平;于晓利;

    为了探究各类渔业船舶事故的影响程度,采用灰色理论对渔业船舶事故类型与4项评价指标进行关联性分析。首先筛选主要渔业船舶事故类型作为参考因素,然后选取4项评价指标作为比较因素来衡量渔业船舶事故的危害程度,并建立事故类型与4项指标的关联矩阵,最后依据关联度大小进行排序和分析,以确定出各类渔业船舶事故中综合影响程度最为严重的事故类型。结果表明:渔业船舶的自沉事故是影响程度最大的事故类型,其次是风灾事故。本研究结果可为渔业主管部门安全管理及相关政策的制定提供理论依据。

    2017年02期 v.32 237-2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00 ]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