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吕德亮;李敏;吴反修;左然涛;常亚青;
为探讨雌二醇(estradiol)对体质量为(13.58±0.79)g的中间球海胆Strongylocentrotus intermedius性腺发育的调控机制,在室内水槽(200 L)中进行为期60 d的注射试验。试验分对照组、雌二醇(5μg/m L)注射组和他莫昔芬(tamoxifen)(25μg/m L)注射组,每3 d注射1次,并于第30天和第60天时两次取样测定海胆增重率(WGR)、性腺指数(GSI)、性类固醇激素含量和胆固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结果表明:注射雌二醇或他莫昔芬并未显著影响海胆的生长速率,却显著影响试验末期海胆的性腺指数,雌二醇组海胆性腺指数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他莫昔芬组(P<0.05);试验结束时,雌二醇组和他莫昔芬组海胆体腔液中雌二醇含量和性腺中胆固醇含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雌二醇组海胆性腺中雌二醇含量最高,显著高于对照组和他莫昔芬组(P<0.05);雌二醇组海胆性腺和消化道中主要卵黄蛋白(MYP)基因均高于对照组,但均未有显著性差异(P>0.05);雌二醇组和他莫昔芬组海胆性腺和消化道中性类固醇激素合成关键基因CYP17和胆固醇合成关键基因CYP51表达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他莫昔芬组海胆性腺中CYP17和CYP51基因表达量均低于雌二醇组(P>0.05)。研究表明,注射雌二醇显著提高了中间球海胆性腺指数、体内雌二醇含量和雌二醇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量,这可能是雌二醇促进海胆性腺发育的调控机制。
2017年05期 v.32 501-50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97 ] - 李英英;陈曦;宋铁英;
为分析肠道菌群结构变化对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生长速度的影响,采用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生长条件相同、生长速度不同的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OTUs和菌群多样性指数Chao1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但两组间Shannon指数差异不显著(P>0.05);变形菌门Proteobacteria、厚壁菌门Firmicutes、梭杆菌门Fusobacteria和拟杆菌门Bacteroidetes为大黄鱼肠道内的优势菌群,其中变形菌门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超过50%;两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变化主要集中在变形菌门、放线菌门Actinobacteria和蓝细菌门Cyanobacteria;科水平上的细菌相对丰度比较结果显示,变形菌门内的鞘脂单胞菌科Sphingomonadaceae、柄杆菌科Caulobacteraceae、丛毛单胞菌科Comamonadaceae、假单胞菌科Pseudomonadaceae和莫拉氏菌科Moraxellaceae在两组鱼肠道内的相对丰度差异显著(P<0.05),其中莫拉氏菌科在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的含量显著高于生长正常组(P<0.05)。研究表明,不同生长速度的大黄鱼肠道菌群结构存在差异,生长缓慢组鱼肠道内菌群种类多于生长正常组;变形菌门内菌群变化与大黄鱼生长密切相关,莫拉氏菌科在鱼肠道内含量的变化可能是引起大黄鱼生长变慢的主要原因。
2017年05期 v.32 509-5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1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01 ] - 赵学伟;李明;梁峻;刘继晨;孙雪莹;马悦欣;
为筛选出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苗种培育用潜在益生菌,采用培养方法从虾夷扇贝幼体及养殖水环境中共分离出300株细菌,经过产淀粉酶、纤维素酶和蛋白酶能力测定,及以灿烂弧菌为指示菌株的拮抗活性测定,从中筛选出既能产酶又拮抗灿烂弧菌Vibrio splendidus的W115菌株。溶血试验结果显示,W115菌株不产生溶血素,不具有潜在的致病性;以终浓度为1×106cells/m L的W115菌株浸浴感染受精后48 h的扇贝幼体49 d,结果显示,该菌株对扇贝幼体是安全的;16S rRNA基因序列同源性分析表明,W115菌株与埃氏假交替单胞菌Pseudoalteromonas espejiana相似性为100%;将该菌株以终浓度1×104cells/m L和1×106cells/m L添加在虾夷扇贝苗种培育水体中,以不加潜在益生菌为对照组,每组设3个平行,养殖扇贝幼体至出库(共49 d),在第11天(壳顶幼体期)、26天(匍匐幼体期)、49天(稚贝期)时测定并计算幼体存活率和特定生长率(SGR),结果显示,1×104cells/m L组3个时期幼体的存活率和第26天匍匐幼体及第49天稚贝的SGRs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而1×106cells/m L组3个时期幼体的存活率和SGRs与对照组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埃氏假交替单胞菌W115菌株可促进虾夷扇贝幼体的存活和生长。
2017年05期 v.32 514-5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09 ] - 李玉龙;王彬;孙明;王小林;于旭光;李轶平;付杰;王文波;董婧;
为探讨DNA条形码基因COI序列在根口水母科Rhizostomatidae水母物种鉴定中的有效性,分析了根口水母科3属6种水母及口冠水母科1属1种共计265条线粒体COI基因同源序列,利用MEGA 3.0计算根口水母科种内与种间的遗传距离,并基于邻接法(Neibour-Joining,NJ)、最大似然法(Maximum Likelihood,ML)和贝叶斯法(Bayesian,BI)构建了其分子系统进化树。结果表明:4个属7种水母种类COI基因同源序列长度为482 bp,种间遗传距离为0.065~0.235,平均遗传距离为0.198,种内遗传距离为0~0.032,平均为0.006,其中种间平均遗传距离(0.198)显著大于种内平均遗传距离(0.006),种间遗传距离是种内遗传距离的33倍;根口水母科水母种间遗传距离均大于Hebert推荐区分物种的最小种间遗传距离(0.02);采用NJ法、ML法和BI法构建的分子系统树拓扑结构基本一致,同一物种不同个体间均能聚成独立的单系群,表明COI基因可作为根口水母科水母种类准确鉴定的有效条形码基因;系统进化树显示,海蜇属为单系群,系统进化分析结果与形态分类学的观点并不十分一致。研究表明,COI基因序列在根口水母科不同阶元间变异较大,适合于根口水母科水母种类鉴定及群体水平的分子标记。
2017年05期 v.32 520-5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64 ] - 郑串;马艳;潘连德;
为寻找一种环保、高效、安全的抑藻产品,并保证用药安全,利用过氧乙酸(PAA)和异噻唑啉酮(Isothiazolone)配伍对黄丝藻Tribonema sp.进行了藻华抑制效果的研究,采用静态生物毒性试验的方法,研究了配伍用药对池塘中南美白对虾仔虾(0.043 5 g±0.000 8 g)和幼虾(2.576 8 g±0.024 0 g)的毒性。结果表明: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配伍时具有协同作用,可以提高抑藻效果,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质量浓度比为1.00 mg/L∶0.60 mg/L(配比5∶3)时除藻效果最优,96 h时对黄丝藻的抑制率可达97.40%,协同指数为0.14,对黄丝藻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过氧化氢酶(CAT)具有先诱导后抑制的效果,可使丙二醛(MDA)大量积累;过氧乙酸和异噻唑啉酮配伍对南美白对虾仔虾和幼虾的安全质量浓度比分别为0.21 mg/L∶0.12 mg/L和1.17 mg/L∶0.70 mg/L。研究表明,过氧乙酸与异噻唑啉酮配伍对池塘中的黄丝藻藻华具有良好的抑制效果,但在仔虾养殖阶段要谨慎使用,避免产生药害。
2017年05期 v.32 526-53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5 ] - 原居林;郭建林;刘梅;顾志敏;
为了解不同饲料类型和放养密度对体质量(136.62±5.34)g的乌鳢Channa argus生长及营养品质的影响,采用围隔养殖试验法,研究了3种放养密度(15 000、30 000、45 000 ind./hm2)和2种饲料类型(冰鲜鱼和配合饲料)对乌鳢生长性能、生物学性状和肌肉营养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冰鲜鱼投喂组乌鳢的增重率、特定生长率显著高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饵料系数显著低于配合饲料投喂组(P<0.05),成活率无显著性影响(P>0.05),放养密度对乌鳢增重率、特定生长率、饵料系数和成活率均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投喂组乌鳢的肥满度、肝体指数和脏体指数显著高于冰鲜鱼投喂组(P<0.05),放养密度对其无显著性影响(P>0.05),但饵料类型与放养密度二者的交互作用对脏体指数影响显著(P<0.05),对肥满度和肝体指数无显著性影响(P>0.05);饲料类型、放养密度对乌鳢肌肉的水分、灰分、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无显著性影响(P>0.05);各试验组乌鳢肌肉中的18种氨基酸含量除脯氨酸外无显著性差异(P>0.05);氨基酸评价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肌肉蛋白质品质优于投喂冰鲜鱼的乌鳢,且以低密度养殖时最佳;脂肪酸分析表明,投喂配合饲料的乌鳢饱和脂肪酸(SFA)含量显著高于投喂冰鲜鱼(P<0.05),但二十碳五烯酸(EPA)和二十二碳六烯酸(DHA)等9种多不饱和脂肪酸(PUFA)含量显著低于投喂冰鲜鱼组(P<0.05);投喂冰鲜鱼相对于投喂配合饲料,可提高养殖乌鳢生长性能,改善生物学性状,降低肝体指数、脏体指数和肥满度,对肌肉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无显著性影响(P>0.05);3种放养密度对乌鳢生长性能和营养成分无显著性影响(P>0.05)。研究表明,配制饲料时可参考冰鲜鱼的营养成分,降低碳水化合物含量,增加不饱和脂肪酸添加量,以提升养殖乌鳢营养品质。
2017年05期 v.32 534-54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04 ] - 冯彬彬;崔培;王景倩;尤宏争;白东清;
为研究饲料中葡萄糖酸铬添加量对锦鲤Cyprinus carpio生长、部分血液生化指标和抗氧化指标的影响,选取体质量为(4.18"0.38)g的锦鲤进行为期8周的饲养试验,试验鱼共525尾,随机分成7组,每组设3个平行,分别投喂添加不同含量葡萄糖酸铬的试验饲料,其中Cr3+含量分别为0、0.1、0.2、0.4、0.8、1.6、3.2 mg/kg(饲料)。结果表明: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4 mg/kg时,锦鲤增重率(BWG)、特定生长率(SGR)和蛋白质效率(PER)显著升高(P<0.05),饲料系数(FCR)显著降低(P<0.05);添加葡萄糖酸铬能显著提高锦鲤血清中总蛋白(TP)含量(P<0.05),血糖(GLU)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4~1.6 mg/kg时显著降低(P<0.05),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为0~0.4 mg/kg时无显著性差异(P>0.05),添加量超过0.8 mg/kg时TG和TC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锦鲤肝胰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谷胱甘肽过氧化氢酶(GSH-PX)活力均随葡萄糖酸铬添加含量的升高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最高值分别出现在0.4、0.8、1.6 mg/kg葡萄糖酸铬添加组且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丙二醛(MDA)含量在葡萄糖酸铬添加量超过0.4 mg/kg时显著升高(P<0.05)。研究表明,在饲料中添加葡萄糖酸铬能促进锦鲤生长,降低血糖含量,提高肝胰脏抗氧化能力,以增重率为指标,根据折线模型得出锦鲤饲料中最适Cr3+含量为0.24 mg/kg(饲料)。
2017年05期 v.32 544-5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2 ] - 孟顺龙;李丹丹;裘丽萍;胡庚东;范立民;宋超;吴伟;郑尧;陈家长;邴旭文;
为探讨在罗非鱼Oreochromis niloticus养殖水体中施用鸡粪、牛粪等有机肥对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在容积为1.2 t的塑料桶(直径为1.3 m,高为1.0 m)中,装入1 t曝气20 d的自来水和从周边池塘水源水中用25#浮游生物网捞取的含有浮游生物的水体1000 m L,每个桶中放养体质量为(2.49±0.58)g的吉富罗非鱼GIFT Oreochromis niloticus 50尾,投喂约为鱼体质量5%的配合饲料,分别施发酵的腐熟鸡粪、牛粪、鸡粪-牛粪(1∶1)混合肥,以不施肥作为对照组,养殖试验为期60 d,前20 d每10 d施肥1次,后40 d每20 d施肥1次,共施肥4次,研究施用有机肥对罗非鱼养殖水体中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结果表明:对照组、鸡粪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的藻类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525~6990)×104、(1472~4299)×104、(1355~8795)×104、(575~9104)×104cells/L,藻类总生物量均呈升高趋势;各组蓝藻生物量变化范围分别为(1300~4095)×104、(702~3278)×104、(700~4080)×104、(328~3278)×104cells/L,对照组的蓝藻生物量高于同期有机肥组;蓝藻比例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绿藻比例总体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多样性指数和均匀度指数的大小顺序均表现为对照组<牛粪组<鸡粪-牛粪混合组<鸡粪组。研究表明,在养殖水体中添加鸡粪、牛粪,具有抑制蓝藻生长、促进绿藻生长和改善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功效,且鸡粪优于牛粪。
2017年05期 v.32 550-5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98 ] - 赵旺;杨蕊;胡静;杨其彬;马振华;于刚;
为探明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影响程度,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的体质量(Y)和11个形态性状(X1~X11)进行了测量,运用相关分析、通径分析,获得了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相关系数、通径系数和决定系数,并建立了多元回归方程及生长拟合方程。结果表明:5月龄斜带石斑鱼体质量与各形态性状间呈正相关,相关系数均达到极显著水平(P<0.01);通径分析发现,眼间距(X7)对体质量的直接作用最大(0.412),其次为尾柄高(X10)、体高(X5)和体宽(X6),而躯干长主要通过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间接影响体质量;决定系数分析显示,躯干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对体质量的共同决定系数之和为0.915,说明体质量主要受这些性状的影响;经多元回归分析,建立了5月龄斜带石斑鱼形态性状对体质量的回归方程Y=-214.67+1.033X5+1.519X6+7.548 X7+3.101X10。研究表明,在对5月龄斜带石斑鱼进行亲本选育时,应以体质量为主,并结合选择躯干长、体高、体宽、眼间距和尾柄高等形态性状。
2017年05期 v.32 557-56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0 ] - 陆梦莹;胡秀彩;吕爱军;孙敬锋;陈成勋;王晓梅;YEONG Yiksung;宋亚娇;
为探明发病怀头鲶Silurus soldatovi的病原及其生物学特征,从发病怀头鲶体内分离出1株革兰氏阴性细菌SG-1,通过细菌形态学观察、理化特性、16S r DNA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进化树分析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分离菌SG-1菌株葡萄糖产气、氧化酶、硝酸盐还原为阳性,鸟氨酸脱羧酶、硫化氢为阴性;进一步采用PCR方法扩增其16S r DNA序列,测序获得片段大小为1409 bp,与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模式菌株ATCC35624序列相似性达99.86%;构建系统发育树分析显示,分离菌与维氏气单胞菌自然聚为一支,最终判定SG-1菌株为维氏气单胞菌;人工感染斑马鱼Danio rerio、鲶S.soldatovi,其死亡率均达100%,病鱼呈现体表出血、肛门红肿、腹水等症状;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该菌对头孢克肟、头孢哌酮、头孢噻肟、诺氟沙星、左氟沙星、恩诺沙星、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阿莫西林、氨苄西林、磺胺异恶唑、甲氧嘧啶、复方新诺明等耐药。本研究结果为了解维氏气单胞菌感染鲶的致病机理及其该病的预防治疗提供了科学参考。
2017年05期 v.32 563-56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9 ] - 潘金华;张壮志;李晓捷;孙娟;盛宝利;杨官品;
为检验海带Saccharina japonica新品种"东方7号"进行盐渍加工的适应性,分别以山东半岛荣成沿海和辽东半岛旅顺沿海两个海带养殖加工企业为依托,在海带收获加工期内分4次取样,比较了"东方7号"和两个对照组"奔牛"、"连杂一号"海带生产加工数据,包括鲜质量、盐渍海带头、盐渍海带丝、边料(下脚料)产量,并计算出成率,还同步比较了鲜干比、水温等状况,以研究"东方7号"栽培于两类水质养殖海区的盐渍加工产量,并得出相对高产的收获加工期。结果表明:在荣成二类水质养殖区,"东方7号"平均鲜质量、盐渍海带头和盐渍海带丝产量分别为285.95、13.70、144.71 t/hm2,平均出成率为55.1%;在旅顺一类水质养殖区,"东方7号"平均鲜质量、盐渍海带头和盐渍海带丝产量分别为417.60、21.45、225.87 t/hm2,平均出成率为58.6%;"东方7号"在两海区栽培进行盐渍加工的经济性状明显优于对照组,在山东荣成和大连旅顺海区,分别于6月上旬和中旬左右收获加工,可获得较高生产效益。
2017年05期 v.32 568-57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5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53 ] - 李云涛;汪立平;张孟;张宇;
为筛选得到高效产褐藻胶裂解酶(Alginate lyase)微生物菌株,实现其商业化应用,采用平板透明圈法从皱纹盘鲍Haliotis discus hannai肠道中筛选得到1株高效产胞外褐藻胶裂解酶的菌株SS-1,在扫描电子显微镜下观察菌株形态和平板菌落特征,并根据其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结果,鉴定该菌株为弧菌Vibrio sp.SS-1。对SS-1菌株的发酵条件进行优化,结果显示,该菌株最适发酵温度为30℃,初始p H值为7.2,培养28 h后酶活力可达38.6 U/m L;通过响应面法优化最佳发酵培养基配方,结果为麦芽糖11.86g/L、酵母粉16.72 g/L、K2HPO41.36 g/L、Mg SO4·7H2O 1.5 g/L、Fe SO4·7H2O 0.1 g/L、Na Cl 6.75 g/L;在最佳培养条件下,酶活力可达191.8 U/m L,较优化前提高了4.97倍。研究表明:该菌株具有生长快速、酶活较高的特点,可为褐藻寡糖的制备提供技术积累。
2017年05期 v.32 574-58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07 ] - 李萌;由高铭;蒋晶华;赵前程;李智博;祁艳霞;石红军;侯玉军;
为研究经不同加工处理后的高白鲑鱼Coregonus peled在低温贮藏过程中品质的变化,以冷冻和冰鲜处理的新疆高白鲑鱼片为研究对象,研究了其经物流运输后在4℃贮藏过程中物理指标(汁液损失率和剪切力)和化学指标[p H、硫代巴比妥酸(TBA)和挥发性盐基氮(TVBN)值]的变化,并建立了基于Baranyi模型的微生物生长动力学曲线,分析了菌落总数及假单胞菌、产硫菌和肠杆菌在贮藏过程中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冷冻和冰鲜处理的鱼片经物流运输后汁液损失率、TVBN值均随贮藏时间的延长而增加,TVBN值分别在第11天和第13天时超过20 mg/100 g的标准限值,p H值均呈先降低后升高的趋势,剪切力和TBA值在第5~7天时达到最高值;冷冻和冰鲜处理鱼片菌落总数分别在第6.8天和第7.0天时达到货架期限值[7 log(CFU/g)];贮藏初期鱼片的腐败菌以假单胞菌为主,而在贮藏过程中肠杆菌的生长速率高于假单胞菌和产硫菌,成为优势腐败菌,且冷冻处理的鱼片更有利于优势腐败菌的生长繁殖。研究表明,冰鲜处理更有利于新疆高白鲑鱼片的贮藏。
2017年05期 v.32 584-58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52 ] - 潘澜澜;张国琛;洪滨;母刚;杨晓彤;王洋;林成新;
为研究不同单元化运输条件对活体虾夷扇贝Patinopecten yessoensis存活率及其主要营养成分的影响,将净化暂养后的活体虾夷扇贝放入4种不同单元化运输箱中(不加冰聚乙烯保温箱组、加冰聚乙烯保温箱组、低温半导体保温箱组、5℃恒温箱组),测定运输箱内外温度、湿度,以及虾夷扇贝存活率、糖原、粗蛋白质和粗脂肪等指标的变化。结果表明:在密闭的单元化运输条件下,箱内温度及制冷方式影响着活贝的存活率,不加冰聚乙烯保温箱组、加冰聚乙烯保温箱组、低温半导体保温箱组、5℃恒温箱组虾夷扇贝全部死亡的时间分别为48、64、112、104 h;随运输时间的延长,4组虾夷扇贝的糖原、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总体均呈下降趋势,存活期内不同单元化运输条件下的糖原和粗蛋白质含量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低温半导体保温箱组和5℃恒温箱组虾夷扇贝的糖原、粗蛋白质含量随时间的变化缓于其他两组,但64~96 h时,低温半导体保温箱组和5℃恒温箱组间粗蛋白质含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存活期内不同单元化运输条件对虾夷扇贝粗脂肪含量的影响不显著(P>0.05),但在0~40 h时其脂肪含量随时间变化显著(P<0.05);低温半导体保温箱组和5℃恒温箱组虾夷扇贝至糖原、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较低所需时间为96 h,比不加冰组长56 h,比加冰组长48 h。研究表明,使用半导体和压缩机有效制冷的低温条件可使得活体虾夷扇贝糖原、粗蛋白质和粗脂肪消耗减缓,存活期延长。
2017年05期 v.32 590-5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1 ] - 王媛;徐东坡;王小林;沈振华;徐跑;
为探究太湖北部湖区4个不同水域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鳙Aristichthys nobilis食性的差异,运用碳氮稳定同位素技术对太湖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和乌龟山水域的鲢、鳙、悬浮颗粒有机物(SPM)和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各个湖区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差值为0.1‰~1.5‰,δ15N差值为0.3‰~1.6‰,单因素方差分析表明,SPM与水华蓝藻的δ13C和δ15N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SPM主要组分是水华蓝藻;水华蓝藻的δ15N值为12.8‰~15.8‰,均高于污染较小水域浮游植物的δ15N值(2‰~8‰),说明这4个水域氮源污染仍比较严重;鲢、鳙的食性在4个水域内有一定的差异,除乌龟山水域鲢、鳙营养级有显著性差异(P<0.05)外,其他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研究表明,竺山湖、月亮湾、三国城3个水域鲢、鳙在水华蓝藻爆发高峰期食物组成相似,摄食以水华蓝藻为主;月亮湾水域鲢、鳙的营养级均高于其他3个水域,可能是由于该水域的鲢、鳙在摄食蓝藻的同时,也摄食了少量的浮游动物,但对于其具体食物组成仍需要进一步研究。本研究结果能帮助揭示太湖北部不同水域鲢、鳙的主要食物来源为悬浮颗粒有机物,并分析悬浮颗粒有机物的主要来源为水华蓝藻,进而能够为利用鲢、鳙控藻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2017年05期 v.32 597-6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10 ] - 刘传涛;王立军;张玉凤;王华;张峰;
为了解大连湾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和生物可利用性,对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总汞(THg)和甲基汞(Me Hg)的含量进行了分析,并采用选择连续提取法对表层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进行了研究,探讨了沉积物中汞的赋存形态与甲基汞的关系。结果表明: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总汞和甲基汞的平均含量分别为95.1、0.71 ng/g,甲基汞占总汞的比例(甲基化率)为0.76%,与自然背景值相比,沉积物中总汞含量明显受到了人类活动的影响;大连湾表层沉积物中各赋存形态汞比例的平均值由小至大依次为水溶态汞(Hg-w)(3%)<胃酸溶解态汞(Hg-h)(10%)<硫化物结合态汞(Hg-s)(24%)<有机结合态汞(Hg-o)(31%)<强络合态汞(Hg-e)(32%),Hg-e、Hg-o和Hg-s为主要存在形态;沉积物中Hg-w、Hg-h和Hg-o与甲基化率呈正相关,显示Hg-w、Hg-h和Hg-o具有较高的生物可利用性。研究表明,采用选择连续提取法进行沉积物中汞赋存形态的研究,对了解沉积物中汞的生物可利用性具有较好的指示意义。
2017年05期 v.32 603-6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8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35 ] - 何珊;王学昉;戴小杰;Kindong R;许柳雄;
为研究中西太平洋人工集鱼装置禁渔期措施对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鲣Katsuwonus pelamis产量特征的影响,通过收集2012—2015年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在中西太平洋的渔捞日志数据,对漂流人工集鱼装置(FADs)禁渔期和非禁渔期鲣的产量特征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表明:2012—2015年鲣产量占总渔获量的比例均超过80%,并没有发生明显波动;鲣渔获产量比例在2015年的非禁渔期出现明显的下降;2012年以后,鲣的平均单船产量和平均网次产量均明显下降,这可能与禁渔期的延长有关;K-S检验结果显示,2012—2015年,禁渔期与非禁渔期鲣的平均单船产量和平均网次产量均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禁渔期结束后第一个月鲣的平均单船产量和平均网次产量均达到或接近全年最高水平。研究表明,中西太平洋海域FADs禁渔期的实施和延长会对中国大陆金枪鱼围网船队捕捞鲣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业界需提高针对自由鱼群的捕捞效率,以适应日益严格的养护管理措施。
2017年05期 v.32 611-6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1 ] - 黄学智;张瑞瑾;马荍沣;姜英宝;孙家文;
为进一步加强黄渤海潮波数值研究,采用FVCOM海洋数值模式进行试验并对其底摩擦项进行了改进,对黄渤海的潮波运动进行了数值模拟;根据37个潮位站和3个海域海流的实测资料,对比了调和常数、潮位和潮流数据,计算结果均与实测结果吻合良好;通过对计算结果进行准调和分析,绘制了黄渤海的潮汐潮流同潮图、潮汐潮流性质分布图、潮流椭圆图和潮致余流图。结果表明:模拟区域存在4个无潮点和8个圆流点;潮汐主要以半日潮汐为主,全日潮汐分布在秦皇岛外海、海州湾外海和老黄河口近海;潮流主要以半日潮流为主,全日潮流分布在渤海海峡东南部,近岸表现为往复流,外海表现为旋转流。
2017年05期 v.32 617-62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949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814 ] 下载本期数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