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海洋大学学报

Journal of Dalian Ocean University

 

 

 

欢迎关注


专家约稿

  • 贝类神经内分泌系统对免疫应答的调节机制

    王玲玲;

    神经内分泌系统在生物体的代谢、生长、发育、生殖及免疫等生命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节作用。神经内分泌系统和免疫系统构成的互惠性调节关系已成为近年来神经学、内分泌学、生理学、免疫学乃至医学等研究领域的热点。近年来,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及其免疫调节机制引起了广泛关注。贝类是真体腔原口动物,其适应性强、分布广且进化地位特殊,尚未分化出完整的神经和内分泌器官,但具备了合成和释放儿茶酚胺、乙酰胆碱、脑啡肽、一氧化氮、谷氨酸和皮质醇等的分子基础,是研究无脊椎动物神经内分泌系统起源与进化的关键类群。本文系统综述了贝类神经内分泌系统的分子组成、激活机制及其对免疫应答的调节作用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并提出其结构特征、功能作用、调节机制及进化意义等方面是该领域未来的研究重点,以期为深入了解神经内分泌系统的进化及神经内分泌免疫系统在贝类环境适应中的作用提供参考。

    2022年03期 v.37 363-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74 ]

研究论文

  • 虹鳟ep300/crebbp基因家族不同拷贝的功能分化

    王宪宗;刘青;李澍;

    为研究虹鳟Oncorhynchus mykiss ep300/crebbp基因家族的拷贝数变异、功能分化及与低氧应答的关联,通过TBLASTN和BLASTP搜索及重构进化树,确定该家族的拷贝数及与其直系同源的斑马鱼Danio rerio基因,基于对原始转录组测序数据的统计获得这些拷贝的组织表达谱及共表达基因,并对共表达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最后通过CDD搜索、多重序列比对及三维结构建模比较这些拷贝所编码蛋白质的变异程度。结果表明:虹鳟的ep300/crebbp家族有8个成员(ep300aa~ep300bb,crebbpaa~crebbpbb),其均由全基因组重复事件所形成,对应于斑马鱼的4个成员,可分为4对ohnologs;不同的ohnolog对之间在组织表达谱、编码蛋白质的一级结构和三级结构存在较大差异,而同一对ohnologs内部的2个拷贝在这些方面差异较小;这8个成员拥有数量不等的独有共表达基因,这些共表达基因所富集的与结合、修饰、应对压力/刺激和耐低氧相关的GO条目的数量均存在较大差异;ep300ba和ep300bb属于一对ohnologs,但它们编码的蛋白质保守结构域中存在35处变异,数量远大于其他ohnolog对,且只有ep300bb的共表达基因能富集到与应对压力/刺激和耐低氧相关的GO条目。研究表明,相较于其他ep300/crebbp家族成员,虹鳟ep300bb的进化速度较快,且与耐低氧性能相关性更大,可作为虹鳟遗传改良的重要候选基因。

    2022年03期 v.37 376-38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575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84 ]
  • 马氏珠母贝Kelch-like基因的序列及其SNP位点分析

    杨创业;张丞澍;黄静;郝瑞娟;师尚丽;黄荣莲;周芮;邱金玉;颜翼龙;邓岳文;

    为了探究马氏珠母贝Pinctada fucata martensii Kelch样基因(Kelch-like)的功能,对Kelch-like基因序列及其SNP位点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马氏珠母贝Kelch-like序列全长为2 127 bp,其中,5′UTR为58 bp, 3′UTR为44 bp,其开放式阅读框长度为2 025 bp,可编码674个氨基酸;预测其Kelch-like氨基酸序列含有1个BTB结构域、1个BACK结构域和2个Kelch结构域;马氏珠母贝Kelch-like与美洲牡蛎Kelch-like氨基酸序列的一致性最高(35%),其次为虾夷扇贝(32.05%);马氏珠母贝Kelch-like氨基酸序列的BTB、BACK保守性较高,且Kelch具有保守的GG位点;Kelch-like基因在马氏珠母贝边缘膜组织的相对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且贝壳损伤后6、12、120 h时该组织中的基因表达量显著上调(P<0.05);马氏珠母贝Kelch-like基因共有56个SNP位点,其中,31个SNP位点为中度多态,其余位点为低度多态;10个SNP位点形成了1个单倍块,为4种单倍型,其中单倍型AATCTGTCGG为优异单倍型,其壳质量性状显著大于单倍型AGCCTACCGA和单倍型AGCCTACTTA(P<0.05)。研究表明,马氏珠母贝Kelch-like可能参与贝壳棱柱层的形成,其单倍型AATCTGTCGG具有作为以壳质量为目标的育种标记的潜力,该结果对于选育具有优良经济性状的马氏珠母贝具有重要意义。

    2022年03期 v.37 386-39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17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42 ]
  • 刺参Wnt9基因克隆、组织分布及在胚胎发育中的表达分析

    马得友;于莲莲;林威港;汪成粱;丁君;常亚青;

    为解析Wnt9基因在刺参Apostichopus japonicus早期发育过程中的作用机制,采用RACE、荧光定量PCR、整体原位杂交等方法进行了Wnt9基因的分子特征及动态表达模式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克隆得到刺参Wnt9基因全长cDNA为1 603 bp,开放阅读框为1 104 bp,可编码367个氨基酸,包含一个保守的Wnt1结构域,刺参Wnt9蛋白具有Wnt家族共同的结构特征,包括N-糖基化位点和半胱氨酸保守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刺参Wnt9氨基酸序列与棘皮动物近缘物种Wnt9a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相似性;qRT-PCR分析显示,Wnt9 mRNA在刺参组织中呈组成型表达,在体壁中表达量最高(P<0.05),在性腺中表达量最低(P<0.05),Wnt9 mRNA在刺参整个胚胎发育时期均有表达,从樽形幼体期至稚参期的表达水平显著升高(P<0.05),且在稚参期达到峰值(P<0.05);整体原位杂交进一步检测到Wnt9 mRNA阳性细胞信号在樽形幼体中开始出现,在变态后的稚参中明显增强。研究表明,Wnt9基因可能在刺参胚胎特别是变态后的生长发育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此结果可为探究刺参变态过程中体轴形成和形态转变提供了研究方向。

    2022年03期 v.37 394-40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269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32 ]
  • 斜带石斑鱼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4(TIM-4)基因表达及重组蛋白制备

    李金泽;汤菊芬;黄瑜;简纪常;施钢;蔡佳;

    为研究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 T细胞免疫球蛋白黏蛋白-4(T-cell immunoglobulin and mucin-domain-containing molecule 4, TIM-4)在免疫应答过程中的作用,通过聚合酶链式反应(PCR)获得斜带石斑鱼TIM-4的蛋白编码区(GenBank登录号:MZ465580),利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其结构特征,采用荧光定量PCR(qPCR)分析TIM-4在健康鱼体中的组织分布,以及经LPS和Poly I:C刺激后的表达变化,并构建原核表达载体质粒TIM-4-4T,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中进行TIM-4重组蛋白诱导表达。结果表明:斜带石斑鱼TIM-4基因的蛋白编码区片段长度为702 bp,可编码234个氨基酸,含有V-Type(IGV)、BTK和PRY 3个功能结构域;qPCR显示,TIM-4基因在斜带石斑鱼10种组织中均有表达,在胃中的表达量最高(P<0.05),在脾脏中表达量最低;经LPS刺激后,脾脏细胞中的TIM-4表达量显著降低(P<0.05),而经Poly I:C刺激后,脾脏细胞中的TIM-4表达量显著升高(P<0.05);SDS-PAGE电泳显示,TIM-4重组蛋白相对分子质量约为25 100,以包涵体形式表达,在0.4 mmol/L IPTG、37℃下诱导6 h时,TIM-4重组蛋白的表达量最大。研究表明,TIM-4基因可能参与了斜带石斑鱼抗感染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为深入了解TIM-4的生物学功能提供了理论基础。

    2022年03期 v.37 403-4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6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20 ]
  • 杂色鲍caspase-3基因的克隆及其在发育、弧菌感染、高温和缺氧应激中的表达分析

    卢锡琴;张丽莉;黄世玉;王国栋;王艺磊;和四梅;

    为探讨Caspase细胞凋亡通路在杂色鲍Haliotis diversicolor早期发育、免疫及应激过程中的作用,采用cDNA末端快速扩增法克隆出caspase-3基因的全长cDNA序列,并用定量PCR分析了caspase-3基因在各组织、早期发育及经感染副溶血弧菌、高温应激和缺氧应激处理后的表达情况。结果表明:caspase-3基因的cDNA全长为1 192 bp,共编码252个氨基酸,该氨基酸序列具有高度保守的P20和P10活性位点;caspase-3基因在杂色鲍成体的各个组织中均有表达,其中血淋巴中的表达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P<0.05);在早期发育阶段中受精卵和2细胞期的表达量最高(P<0.05);经副溶血弧菌感染后,血淋巴中caspase-3的表达量在12 h时显著上调(P<0.05);经高温应激处理后,血淋巴和肝胰腺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量在24 h时显著上调(P<0.05);经缺氧处理后,鳃组织中caspase-3基因的表达量在96 h时出现显著上调(P<0.05),而血淋巴中的表达量在4 h时显著上调(P<0.05)。研究表明,caspase-3基因在杂色鲍早期发育、免疫和应激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2022年03期 v.37 411-41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73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77 ]
  • 乌苏里白鲑肝脏表达抗菌肽Leap-2基因的克隆及细菌感染后的组织表达分析

    刘恩慧;黄天晴;谷伟;王炳谦;张艳萍;李春雨;徐革锋;

    为探究乌苏里白鲑Coregonus ussuriensis Berg肝脏表达抗菌肽Leap-2基因的分子结构和表达特征,采用PCR技术从乌苏里白鲑(体质量为30.0 g±1.2 g)肝脏组织中扩增Leap-2基因的开放阅读框(ORF),使用生物信息学软件对其编码的氨基酸序列进行分析,通过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其在健康组织及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 salmonicida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感染后的组织表达变化。结果表明:采用PCR方法从乌苏里白鲑肝脏中克隆得到Leap-2基因的ORF区(GenBank:MZ170050),片段长度为276 bp,可编码91个氨基酸,其成熟肽区域包含4个高度保守的半胱氨酸残基;系统进化分析显示,乌苏里白鲑的Leap-2氨基酸序列与银鲑Oncorhynchus kisutch的亲缘关系较近,且具有较高的同源性,一致性为96.7%;乌苏里白鲑肝脏中的Leap-2基因表达量最高,其次为肠和肾,肌肉中的基因表达量最低;3种细菌感染导致Leap-2在各组织中的表达均有所上调,Western blot检测也显示,Leap-2蛋白水平在24 h内表达上调。研究表明,Leap-2基因参与了乌苏里白鲑应对外源干扰的免疫反应,本研究结果可为解析乌苏里白鲑应对病原体的免疫应答机制提供科学参考。

    2022年03期 v.37 420-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6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14 ]
  • 匙指虾科线粒体基因组结构与系统进化分析

    朱陇强;朱志煌;朱雷宇;王定全;王健鑫;林琪;

    为深入研究匙指虾科Atyidae物种鉴定、分类及遗传进化等相关内容,利用DnaSP 6、PhyML 3.1、MEGA 5.0、MrBayes 3.2.6及BEAST 2.6.3软件对NCBI数据库中24个匙指虾科物种线粒体全基因组序列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匙指虾科物种线粒体基因组长度为15 318~16 430 bp, AT含量为62.20%~70.19%;24个匙指虾科物种线粒体基因组基因的组成和排列模式保持一致;线粒体基因组差异位点分析显示,nd5和nd4基因变异位点比例较高且变异位点数最多;基于13个蛋白质编码基因(protein-coding genes, PCGs)的核苷酸序列系统进化分析显示,除Paratyinae亚科为单系群外,Typhlatyinae和Caridellinae亚科均为非单系群,三者亲缘关系较近且聚为一大支,与单独成为一个类群的Atyinae成姊妹关系;根据分子钟估算结果推测,Paratyinae、Typhlatyinae和Caridellinae亚科物种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出现在石炭纪中期到二叠纪时段,Atyinae亚科物种最近的共同祖先可能出现在二叠纪早期到侏罗纪时段,随后进一步分化为具有现代特征的匙指虾科种类。研究表明,nd5和nd4基因可作为匙指虾理想的分子标记进行物种遗传分析,Typhlatyinae和Caridellinae的单系性仍存在争议,地理板块运动对匙指虾科物种分化具有重要影响。

    2022年03期 v.37 428-4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00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98 ]
  • 溶藻弧菌磷酸甲基嘧啶合酶(ThiC)的原核表达及其乙酰化修饰鉴定

    王旭东;范晨龙;丁燏;

    为研究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磷酸甲基嘧啶合酶(phosphomethylpyrimidine synthase, ThiC)是否存在乙酰化修饰,以溶藻弧菌HY9901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ThiC基因,构建pET-28a-ThiC原核表达载体,在大肠杆菌BL21中诱导表达,并优化其表达条件,然后用SDS-PAGE和Western blot分析蛋白的表达及乙酰化情况。结果表明:克隆获得的溶藻弧菌ThiC基因长度为1 941 bp;重组蛋白成功在大肠杆菌BL21中表达,相对分子质量为72 500,其最佳诱导条件为IPTG 0.1 mmol/L、温度37℃、诱导时间3 h;经Western blot检测显示,ThiC蛋白具有乙酰化修饰,但在体外不能通过乙酰化酶途径去乙酰化。研究表明,溶藻弧菌ThiC原核表达载体构建成功,该蛋白存在乙酰化修饰,但体外不能去乙酰化,本研究结果为溶藻弧菌的维生素合成过程中酶的翻译后调控机制研究提供了科学参考。

    2022年03期 v.37 435-4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5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48 ]
  • 酶解鱼溶浆和植物精油对大菱鲆幼鱼生长、肠道消化酶活力及TOR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郝甜甜;许聪;王际英;刘财礼;沈玉博;李宝山;孙永智;黄炳山;

    为探究低鱼粉饲料中添加酶解鱼溶浆(stickwater hydrolysate, SWH)和植物精油对大菱鲆Scophthalmus maximus幼鱼生长、血清生化指标、肠道消化酶活性、抗鳗弧菌感染能力和雷帕霉素靶蛋白(TOR)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以450尾初始体质量为37.67 g的大菱鲆幼鱼为研究对象,试验设置5个组,每组设3个重复,设计正对照组(鱼粉含量50%,D1)、负对照组(鱼粉含量30%,D2),以及在负对照组基础上分别添加1%酶解鱼溶浆(D3)、0.02%植物精油(D4)和1%酶解鱼溶浆+0.02%植物精油(D5)(饲料成分含量中的%均指质量分数),养殖幼鱼8周。结果表明:幼鱼增重率、特定生长率和蛋白质效率均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其他组(P<0.05);D3和D5组饵料系数则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溶菌酶活力在D5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C3酶活力在D5组达到最低值,显著低于其他组(P<0.05);幼鱼肠道胰蛋白酶活力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负对照组(P<0.05);肝脏TOR mRNA相对表达量在D3组达到最高值,显著高于正、负对照组(P<0.05),而4EBP1和4EBP2 mRNA相对表达量则呈相反趋势;经鳗弧菌注射感染48 h后,D4和D5组鱼的累积死亡率显著低于负对照组(P<0.05)。研究表明,在鱼粉含量为30%的条件下,饲料中添加1%的酶解鱼溶浆,可显著促进大菱鲆幼鱼生长、肠道胰蛋白酶活性和TOR mRNA相对表达量,添加0.02%植物精油可提高幼鱼血清溶菌酶活性和抗鳗弧菌感染能力,但1%酶解鱼溶浆和0.02%的植物精油二者配伍对促进鱼体增重率的效果要低于单一添加1%酶解鱼溶浆,其相互作用机理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2022年03期 v.37 441-449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4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82 ]
  • 异育银鲫IgM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应用

    郭宝琴;魏畅;王轶南;李强;

    为制备抗异育银鲫Carassius auratus gibelio IgM单克隆抗体,以单克隆抗体为工具构建鲫血清中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运用硫酸铵盐析结合Protein A亲和层析法,从异育银鲫血清中分离、纯化免疫球蛋白IgM。结果表明:经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分析显示,纯化的血清IgM主要有两条蛋白带,相对分子质量分别为82 000和25 000,分别为异育银鲫IgM的重链和轻链;以纯化的IgM免疫BALB/c小鼠,利用杂交瘤技术获得了5株抗异育银鲫IgM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8G1、7C6、8C2、8C5和5C2;抗体分型结果显示,8G1、8C2、8C5和5C2均为IgG1亚型,7C6为IgG2b亚型;免疫印迹分析显示,5株单抗均可特异性识别相对分子质量为25 000的IgM轻链分子;间接免疫荧光分析显示,5株单抗均可与异育银鲫脾脏中部分白细胞发生特异性结合,阳性细胞表面呈现绿色点状荧光信号;用鲤疱疹病毒Ⅱ型(CyHV-2)病毒粒子包被酶标板,以抗异育银鲫IgM单抗作为检测一抗,碱性磷酸酶标记羊抗鼠Ig作为检测二抗,构建了鲫血清中CyHV-2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技术,进一步优化显示,该技术中最佳单抗为8C5,最佳二抗稀释度为1∶2 000,鲫血清最佳稀释度为1∶20。研究表明,本研究中成功制备了抗异育银鲫IgM单克隆抗体,并以此为工具构建了检测鲫血清中CyHV-2特异性抗体酶联免疫检测技术,研究结果可为今后开展异育银鲫特异性免疫应答研究及CyHV-2疫苗效果评价提供科学参考。

    2022年03期 v.37 450-4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2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471 ]
  • 舟山沿岸水域曼氏无针乌贼个体繁殖力特性

    刘连为;隋宥珍;徐开达;徐晓萱;刘姝含;谢慕原;徐汉祥;周永东;

    为揭示曼氏无针乌贼Sepiella maindroni的生殖策略,以潜在繁殖力和相对繁殖力为指标,检测其个体繁殖力,并拟合潜在繁殖力与生物学指标的关系。结果表明:舟山沿岸水域曼氏无针乌贼雌、雄个体优势胴长组分别为91~130 mm与81~120 mm,优势体质量组分别为120.1~240.0 g与80.1~180.0 g,雌、雄个体间胴长和体质量均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雌、雄个体性腺成熟度均以Ⅴ期为主,分别占68.63%和65.35%;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性腺成熟系数与缠卵腺指数、精荚复合体指数密切相关(P<0.05);雌性性成熟个体的潜在繁殖力平均值为(1 121.01±329.55)cells,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平均值分别为(9.76±2.43)cells/mm、(5.77±1.28)cells/g,潜在繁殖力与胴长、体质量、缠卵腺质量呈幂函数关系,与缠卵腺长呈对数关系,与卵巢成熟系数呈线性函数关系;雄性性成熟个体的潜在繁殖力平均值为(2 769.48±1 195.90)条,胴长和体质量相对繁殖力平均值分别为(26.38±11.02)条/mm、(19.82±8.66)条/g,潜在繁殖力与体质量呈指数函数关系,与精荚囊长、精荚复合体质量均呈幂函数关系,与胴长、精巢成熟系数的相关关系不显著。研究表明,经过10多年的增殖放流,舟山沿岸水域曼氏无针乌贼潜在繁殖力及精卵比明显降低,在曼氏无针乌贼规模化养殖过程中应采用合理的亲本投放性比,进而达到合适的潜在精卵比。

    2022年03期 v.37 457-46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2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81 ]
  • 长江安庆段刀鲚的线虫感染现状及时间特征

    代培;郭琦;田佳丽;马凤娇;王银平;刘凯;

    为掌握长江刀鲚Coilia nasus感染线虫的现状,于2018年4—7月在长江安庆段进行72 d的调查,共采集1 658尾样本。结果表明:刀鲚的线虫感染率为96.32%,平均感染强度为(10.69±9.67)条/尾,平均感染丰度为(10.16±9.67)条/尾;感染的刀鲚中,52.53%的个体感染线虫数量为1~9条,感染数量大于30条的个体较少,仅占3.93%;线虫寄生于刀鲚腹腔内壁及各脏器,胃、幽门盲囊和肠道内及表面均有寄生,性腺和肝脏表面有附着或嵌入组织内,各部位线虫寄生数量以肠道和幽门盲囊最多,占比分别为41.26%和31.15%;线虫抽样鉴定结果显示,刀鲚共感染线虫2属6种,其中异尖属线虫2种,宫脂属4种,优势种为派氏异尖线虫Anisakis simples;不同规格刀鲚的感染强度有所差异,感染强度随刀鲚体长增加呈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其中,280~300 mm体长组感染率最高,260~279 mm体长组平均感染强度和感染丰度最高;调查期间,随着时间的推移,刀鲚的线虫感染指标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其中6月上半月感染情况最严重。研究表明,刀鲚感染的线虫均为海水性寄生虫,感染情况较为严重,线虫的寄生对刀鲚肝脏等寄生部位产生了机械损伤,刀鲚感染线虫的情况与其规格和洄游时间有一定的相关性。

    2022年03期 v.37 464-47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179 ]
  • 宽口裂腹鱼的人工催产、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发育观察

    夏子惠;赵贺;邱梦;聂竹兰;陈克迅;李学涛;秦晓芳;魏杰;

    为实现宽口裂腹鱼Schizothorax eurystomus的人工养殖和资源增殖,2019年在新疆克孜勒河进行了该鱼(亲鱼体质量93.26~317.22 g)的人工繁殖试验,研究了宽口裂腹鱼人工繁殖、胚胎发育及早期仔鱼发育情况。结果表明:不同剂量的催产药物和水温条件对宽口裂腹鱼催产效果和孵化率有显著性影响,最适催产药物组合为鱼脑垂体(PG)10.27 mg/kg+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300.00 IU/kg+促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A_2(LHRH-A_2)19.41μg/kg,最适孵化水温为16.0~17.0℃;宽口裂腹鱼繁殖期主要集中在4月下旬—5月中旬,受精卵吸水后卵径为(3.43±0.11)mm,历经胚盘、卵裂、囊胚、原肠胚、神经胚、器官形成和出膜7个阶段;受精至仔鱼孵出共经过145 h 48 min,总积温为2 364.80℃·h;初孵仔鱼全长为(8.03±0.15)mm,出膜480 h后卵黄囊被完全吸收,此时全长为(20.17±0.96)mm。研究表明,通过人为控制温度和催产药物种类、剂量,可实现宽口裂腹鱼规模化人工繁殖。

    2022年03期 v.37 471-4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46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64 ]
  • 2017—2018年长海县浮筏养殖虾夷扇贝生长和存活差异分析

    周凯;刘超;孔宁;衣启麟;杨传燕;

    为揭示环境因子与虾夷扇贝能量代谢及免疫防御能力的关系,分别于2017年和2018年的同期(3、5、6、7月)对长海县浮筏养殖虾夷扇贝进行4次调查取样,对虾夷扇贝的壳长、体质量、肥满度、存活率和患病率等生长相关指标的年际差异及其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018年长海县养殖海区水温在3、6、7月显著低于2017年同期(P<0.05),溶解氧含量在3、6、7月则显著高于2017年同期(P<0.05);2018年虾夷扇贝6、7月的壳长、7月的体质量、5—7月的肥满度均显著高于2017年同期(P<0.05);2018年虾夷扇贝3、6月的闭壳肌糖原含量,5—6月、6—7月的存活率均显著高于2017年同期(P<0.05);2018年虾夷扇贝3、6、7月的闭壳肌SOD活性,5、6月的闭壳肌MDA含量,3、5、6月闭壳肌的HSP70含量,以及5—6月、6—7月的患病率均显著低于2017年同期(P<0.05)。研究表明,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扇贝的免疫反应强度降低,闭壳肌积累了更多的糖原,从而为其他生理活动提供更充足的能量储备,促进浮筏养殖虾夷扇贝的健康生长,进而降低患病率,提高存活率。该研究结果将为长海县和其他相似海区浮筏养殖虾夷扇贝的病害预警预报及健康养殖提供数据支撑和理论基础。

    2022年03期 v.37 482-48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2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263 ]
  • 西北太平洋春、冬季浮游动物优势种水平分布与影响因子的关系

    付菲雨;韩霈武;方舟;刘必林;

    为探究西北太平洋浮游动物优势种的水平分布特征,分别于2019年春季(3月)和2020年冬季(12月)对西北太平洋海域(146°~156°E、28°~35°N)58个站位开展2个季节的调查采样,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和冗余分析对浮游动物优势种与影响因子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2个航次共鉴定出浮游动物602种(含未定种),其中,春季调查海域浮游动物种类数(456种)大于冬季(386种);共检出优势种11种,其中,瘦乳点水蚤Pleuromamma gracilis、小哲水蚤Nannocalanus minor、痩新哲水蚤Neocalanus gracilis和六鳍箭虫Sagitta hexsaptera为两个季节共有的优势种;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春季调查海域优势种受纬度影响较大,如邦海樽Doliolum nationalis、细角间哲水蚤Mesocalanus tenuicornis和螺旋尖角水母Eudoxoides spiralis与纬度呈极显著或显著负相关(P<0.01或P<0.05),捷氏哲水蚤Calanus jashnovi与纬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冬季调查海域黄角光水蚤Lucicutia flavicornis和六鳍箭虫与海表面盐度呈显著正相关(P<0.05);RDA分析与Pearson相关性分析结果相一致,春季影响优势种丰度的主要因子为纬度(P<0.01),而冬季则为盐度(P<0.05)。研究表明,西北太平洋春、冬季浮游动物优势种水平分布受控的影响因子不同,为多种因子综合影响的结果,优势种分布春季受纬度影响较深,而冬季则受盐度影响较深。

    2022年03期 v.37 489-49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92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374 ]
  • 智能鱼类信息共享平台的构建

    李然;杨玉婷;张志强;刘鹰;黄健隆;李浩淼;

    为构建智能鱼类信息共享平台,实现鱼类信息的高效准确检索,针对鱼类数据库信息量大、高并发等特点,基于MongoDB研发了智能鱼类信息共享平台。平台数据库设计了16张表,涵盖了鱼名、生态、形态等多种信息,使用SpringBoot结构的Java一体式框架和集成人工智能识鱼模块,采用卷积神经网络实现图片识鱼;利用MongoDB的BinaryJSON实现松散数据结构的管理,使用Spring的MongoTemplate服务进行MongoDB数据库操作,采用阿里云提供的云服务器平台,以及Nginx反向代理和SpringBoot内置的Tomcat服务器组合完成网络部署。结果表明:本研究中构建的平台数据库实现了鱼类信息的科学性、可追溯性及实用性,系统较好地降低了架构的耦合度,提高了程序的可维护性;系统实现了海量数据存储和高并发访问的需求;构建的智能鱼类信息共享平台,可提供基于纲目、地域、形态、鱼汛、有无鳞片等多种检索入口,图片识鱼准确率达到92.67%;用户可通过上传鱼的文本、图片,查询或识别该鱼的相关信息;还可在地图中根据鱼所处的位置搜索鱼的详细信息,满足了多样化的检索需求;平台信息开放,实现了优质鱼类资源共享。研究表明,构建的智能鱼类信息共享平台,信息丰富、使用便捷,能有效地解决鱼类海量数据存储和访问效率问题。

    2022年03期 v.37 497-5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1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54 ]
  • 温度响应型淀粉醚/海藻酸钠复合凝胶的制备及其性能

    庞子健;徐源;姜硕;孙萌;姜谦;孙薇;查晓晗;尚悦;代明允;刘鹰;田野;

    为制备具有良好温度响应性能的多糖基复合凝胶材料,以2-羟基-3-异丙氧基丙基淀粉醚(HIPS)和海藻酸钠(SA)为原料,乙二醇二缩水甘油醚(EDGE)和CaCl_2为混合交联剂,通过交联反应制备温度响应型HIPS/SA复合凝胶,利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FT-IR)、扫描电镜(SEM)表征凝胶的结构及微观形貌,并分析凝胶的温度响应性能。结果表明: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均极显著影响HIPS/SA复合凝胶的溶胀率(P<0.01);制备HIPS/SA复合凝胶的最佳反应条件为质量分数6.5%的HIPS 2 g、质量分数4.5%的SA 2 g、NaOH用量300μL、EDGE用量300μL、反应温度55℃和反应时间3 h,在此条件下,凝胶的溶胀率为44.20;HIPS/SA复合凝胶具有温度响应性能,当温度升高至体积相转变温度(VPTT)34.9℃时,复合凝胶的溶胀率急剧下降。本研究中制备的具有优异温度响应性能的淀粉醚/海藻酸钠复合凝胶功能材料,可为功能材料在药物缓释、分离工程等领域的应用提供新的途径。

    2022年03期 v.37 505-51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67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571 ]
  • 风味蛋白酶对冰温腌制鳜鱼肉品质的影响

    徐鸣;万金庆;侯博玉;王友君;孙晓琳;童年;

    为探究冰温(-2℃)条件下风味蛋白酶对腌制鳜Siniperca chuatsi鱼肉理化性质、滋味及气味的影响,以不同添加量的风味蛋白酶(25、50、100 U/g)为试验组,不添加酶为对照组,研究腌制过程中鱼肉的质构、感官、氨基酸态氮、三氯乙酸(TCA)-可溶性肽、游离氨基酸、呈味核苷酸及挥发性物质等的变化。结果表明:冰温条件下风味蛋白酶的添加对腌制鳜鱼肉滋味及风味有显著性影响(P<0.05),且风味蛋白酶添加量越高影响越大,但风味蛋白酶添加量过高会引起鱼肉硬度及口感下降;风味蛋白酶添加量为50 U/g时,鱼肉品质指标最佳,腌制10 d时,TCA含量达347.22 mg/100 g,为对照组的1.5倍,鲜味氨基酸含量在第6天时达到最高值(60.78 mg/100 g),次黄嘌呤核苷酸(IMP)含量在第6天时为133.83 mg/100 g,为对照组的1.3倍,味精当量在第6天时达到最高值(7.06 g MSG/100 g),为对照组的2.8倍,该组鱼肉中挥发性物质种类更丰富,总量为2 625.11μg/100 g,为对照组的2.7倍。研究表明,冰温下添加风味蛋白酶可显著改善腌制鳜鱼肉品质及风味,最佳工艺条件为添加50 U/g风味蛋白酶腌制6 d。

    2022年03期 v.37 513-5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3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690 ]
  • 基于多核卷积神经网络(BERT+Multi-CNN+CRF)的水产医学嵌套命名实体识别

    刘巨升;于红;杨惠宁;邵立铭;宋奇书;李光宇;张思佳;孙华;

    为解决水产医学命名实体识别中存在的嵌套实体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多核卷积的命名实体识别模型(BERT+Multi-CNN+CRF),采用多核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嵌套实体特征,通过BERT(bidirectional encoder representations from transformers)方法对输入语料进行预训练,丰富嵌套实体位置向量信息,获得嵌套实体输入特征矩阵,将提取特征矩阵与输入特征矩阵融合,以增强嵌套实体的特征表示,并进行不同模型的对比试验。结果表明,本文中提出的BERT+Multi-CNN+CRF模型,在水产医学嵌套命名实体识别任务中的准确率、召回率和F1值分别为88.04%、88.92%和88.48%,与识别准确率较高的BERT+BiLSTM+ATT+CRF模型相比,分别提高了2.25%、3.23%和2.74%。研究表明,本文中提出的BERT+Multi-CNN+CRF模型可有效解决水产医学嵌套实体识别准确率不高的问题,是一种有效的水产医学嵌套命名实体识别方法。

    2022年03期 v.37 524-5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60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0 ] |[下载次数:754 ]
  • 基于ConvGRU深度学习网络模型的海表面温度预测

    张雪薇;韩震;

    为解决传统时间序列网络模型的时间性与空间性结合不足和批量处理海洋环境要素大数据能力不足的问题,采用循环神经网络(RNN)扩展算法和卷积神经网络(CNN)相结合的ConvGRU深度学习神经网络模型以有效体现时空特征,利用样本生成器处理数据以有效处理时间序列遥感数据的批量性问题,并使用1999—2019年海表面温度网格数据(OISST产品),对2020年西北太平洋部分海域进行了海表面温度预测分析。结果表明:ConvGRU模型训练集的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分别为0.044 9℃和99.69%,验证集的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分别为0.045 2℃和99.64%;使用建立的ConvGRU模型对2020年海表面温度数据进行了预测,测试集的均方根误差和准确率分别为0.047 8℃和99.60%,海表面温度预测值的平均绝对误差和预测精度的平均值分别为0.379 3、97.31%。研究表明,本文中建立的ConvGRU模型可以较好地预测海表面温度的变化趋势,这为海表面温度神经网络预测模型提供了一种可行性方法。

    2022年03期 v.37 531-53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184K]
    [网刊下载次数:0 ] |[阅读次数:3 ] |[下载次数:893 ]
  • 下载本期数据